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世祥
释义

§ 简介

孙世祥

孙世祥是云南省昭通地区巧家县人,1969年11月出生。1991年昭通师专毕业后到巧家县中学当教师,如同《神史》中的孙天主一样,孙世祥由于对黑暗现状的无法忍受和无能为力,于1995年离开家乡只身到昆明闯荡并在《昆明日报》当上了记者。1996年进入云南省国家保密局工作,后曾下过基层县乡工作,也曾在云南省委办公厅文书处、信访处工作。2000年又回到保密局工作,由于工作上操劳过度和生活上的艰辛导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2001年10月6号因肝硬化不得不住进医院,一个月后病逝在医院里! [1]

孙世祥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农民、学生、教员、臆想中的挖矿者、流浪汉、记者、公务员,一再被下派挂职的小角色;构成孙世祥生命的材料异常的华美而悲怆:苦难、雄心、坚韧、才华、孤独、死亡。

他的写作几乎都是在沉默中进行,而且像慈航。近千万字的手稿,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政论、无一例外地贯穿着神的使命,理想主义永远布满了文字的天堂。

他死的时候,是他第二次被安排到贫困山区去挂职,地点是永善的马楠山。那时候,他的《百年马楠》刚刚完成。他死后,他的作品才非常有限地出现在两家文学刊物上。一年后,他的家人卖了昆明的住房,自费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神史》。

§ 经历

1969年11月,在云南昭通的乌蒙大山上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叫:孙世祥。

孙世祥出生的地方,是那种地里不长庄稼只长人的地方。常年以土豆为主食,还不够吃!那是现在的“都市人”所无法想像的,也是那些自以为是的“都市人”所无法理解的。就是在孙世祥于昭通师专毕业工作后的生活也是非常之艰苦的,因工作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常年以方便面冷包子馒头充饥。

1975年9月进入发拉小学学习。开始觉得读书好玩,在班上他的嗓门也最大。三天后,觉得读书枯燥无味,就开始逃学。每次逃学,父亲孙正国就用棍子打着赶进教室。每天晚上,父亲检查功课,如读不着当天的课文,就要被父亲罚跪在火塘边,用火箸打。到二年级时,每科考了二十多分,到三年级也如此。三年级留级,遇到了小学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李成裔老师。李老师责任心很强,善于教育学生。在李老师的教育下,孙世祥很快成了班上第一名,担任班长、学习委员,被评为“三好学生”。李老师让他为全班上课,称他为“小老师”。孙世祥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找四年级课本和《毛主席语录》、《董存瑞的故事》、《激战无名川》、《林海雪原》等书来读。世祥为海兰泡等惨案义愤填膺,有了初步的民族感。由于家庭条件的异常艰难,世祥买了一本一角四分钱的连环画《青龙山》,母亲责怪说:“家庭这样贫困,你还要买书!”  [2]

1980年,一年内二弟和五弟的相继去世和自己相濡以沫的骨肉同胞猝然离去,世祥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创痛,让他陷入对生命和亲情的沉思。

1981年9月,世祥考入巧家二中。孙正国借了钱粮,背着陈正芬陪嫁来的木箱,送孙去上学。尽管住宿条件差,但在世祥看来,比发拉进步多了。此时的孙世祥个头矮小,经常受人欺侮,学习成绩也由入学时全班第七名直线下降,以至到初中毕业时仅考了264.5分,只好到位于大寨的巧家第三中学补习。这个时期,他的数学、英语成绩一败涂地,在所有科目中,只喜爱地理、历史。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买了很多连环画,在学校藏书有限的图书室里借阅了《说岳全传》、《水浒传》、《杨家将演义》、《特殊身份的警官》、《西游记》、《三国演义》、《旧隋唐演义》等书,开始写寓言和自由作文。学校伙食很差,几乎都吃包谷饭,酸菜汤。初一年级,孙世祥都要剩饭,到初二年级,每顿饭就不够吃,只好从家中背菜粮自己煮了补充。他总是想家,曾半夜独自回家。初三时,被一姓许的学生摔在水泥地上,昏迷中说了一天胡话才醒过来。 [3]

在巧家三中补习期间,伙食有了改观,吃的是大米对于发拉人来说,大米是稀罕之物,只有过年才有少数人家能吃上,菜蔬的种类也多起来,孙世祥产生了进入天堂般的感受。在这里,他看了大量录像,开始写打油诗,对某女生产生了初恋的感情。

1985年9月,孙世祥以373分考取巧家一中高中。父亲孙正国步行100多里送他到位于县城的学校。开始时,他雄心勃勃,想每门学科成绩都争取第一名,可是不久物理、数学、化学都垮了下来。幸运的是,班主任秦宣和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他很多关心和鼓励。知道他家庭贫困,就按最高标准评了每月5元人民助学金给他。世祥的作文《龙潭景物记》轰动全校。

高二年级,世祥读了大量书籍,视野进一步开阔,他发誓要像岳飞、成吉思汗、拿破仑一样战斗,成为世间的主人。世界历史的面貌在他的眼前呈现出来,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都激起他的感情,他每天在地图上划来划去,在他的笔下,日本、俄罗斯侵略中国的耻辱彻底昭雪。他的思维还伸向宇宙空间,征服了太阳系、银河系。他读《基度山伯爵》、《悲惨世界》、《红与黑》等名著着了迷。决心写一部伟大的小说,原定题目叫《灌满淡血的旅程》,后定名《乌蒙山下》,预定100万字,甚至1000万字,作品中的人物动辄数百个。世祥每天都在设计这些人物的姓名,小说的情节,按他的计划,他写的是史诗性的作品,时间跨度上百年。这部小说写了前五章万余字,被他烧毁。这时他开始写现代诗。他常到图书室阅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对红军长征方面的书籍,他读了很多,感受很深,决定了他的最初志愿是报考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后考济南炮兵中等军官学院,最后攻读国防大学。后来才知道,昆明陆军学院只招收理科学生。他的理想受挫。长期埋头书本和远大的志向之间,饿了就把家里带来的冷肉、冷油焐在饭里吃,他的身体竟然一天天强壮起来。

1987年,上高三。军官梦破灭后的世祥开始专注于文学梦。他决心考取云南大学新闻系,专攻文学。他天天埋头伏在木箱上写长篇小说,写了改,改了写,失眠了就下楼独自漫游。甚至高考前几天还去图书室借阅《静静的顿河》,管理员王老师吼道;“要高考了还在《静静的顿河》,不知把你顿到哪里去!”就在这一年,他喜欢上了绘画。开始为高考而复习,可是,会考成绩下来,他的数学只得了3分。高考在即,秦宣和老师建议他专攻占优势的历史、地理、语文、政治。1988年7月,孙世祥参加高考,考试头晚失眠,第一科语文考得稀里糊涂。考完回家,不久就传来消息,他的总分383分,全家都为他有望录取大学而喜形于色。 [4]

高中是孙世祥人生理想的主要形成时期,文学、军事、战略都有了发展的雏形。后来完成的《中国的世界战略》即在这时已经有了大概的轮廓。可以这样说,高中时的这些理想,在他有生之年部分已基本实现,部分理论上已经成熟。

1988年9月,孙世祥录取到昭通师专中文系就读。就在这时,孙世祥家里的牛、马、猪、鸡全部死光,家庭一下陷入绝境,但这并没影响到父亲孙正国供他读书的决心。一个阴雨绵绵的早上,拦着一辆前往昭通方向的货车,孙世祥站在车箱里,怀着一股到远方去创大业的豪情,对着蒙蒙细雨中的乌蒙大地,不禁吟诵起“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的豪迈诗句。

当时的昭通师专被师生戏称为“滇东北师范大学”,一些录取到这里的学生很看不起这所学校。然而,就是在这所学校,孙世祥完成了整个知识体系的建构。

§ 主要作品

《神史》、《夜读》、《父亲》、《横跨世界屋脊》、《中国的世界战略》、《新孙子兵法》、《百年马楠》、《故乡》、《回从扬子大江头》、《孙世祥诗文集》、《孙世祥自传》、《百年马楠》。

§ 创作经历

孙世祥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胡性能老师在点到世祥的名时说,世祥的高考作文《习惯》写得很好,要是他评,要给满分40分的,可惜只得了24分。孙世祥很难过,只要再有3分他就可以录取云南师范大学了。昭通正值阴雨天气,气温低,孙世祥的穿着单薄,再加上心里有气,上午的课就懒得起床,胡性能老师经常三番五次去催他。世祥生活邋遢:衣服不洗,或是捂臭了才洗。被子不洗,黑得不成样子。拖着鞋子,不系鞋带,甚至光着脚去上课。戴一顶普通农民常戴的帽子,显得很土气。但是,一个经常出没于图书馆、才华横溢、视文学为生命的孙世祥却让所有的人刮目相看。当时,理想主义的文学氛围洋溢在这个偏僻的大学校园里,搞文学是师生们的时尚。孙世祥是抱着一个文学大师的梦来的,当时他正在构思一部叫《维希山庄》的长篇小说,预计100万字。老师们很让他失望,像教写作的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为“小雨中的回忆”,孙世祥很不屑,认为,小雨中我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自己只喜欢到大雨中去淋,任大风暴洗刷,拒绝完成这次作文。在校园野草文学社举办的爱情诗大赛中,他赶了一首《如果我死了》,获三等奖。这是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印成铅字发表出来。不久,诗歌《公园》发表于《云南日报》,这是世祥第一次发表作品。

大学二年级,孙世祥开始大规模创作诗歌。他根本就看不上世间的诗歌,觉得应该用自己的诗歌把它们扫荡干净。《南高原》、《给滇东北》、《人们说前面流水的地方叫金沙江》等诗歌,极力表现磅礴的壮美。

1990年秋天,世祥读了《日瓦戈医生》等大量著作。这个时候,他写了《发拉》、《土地谣》等大量饱含生命体验的诗歌。他还积极发起诗歌团体运动,和几个同学成立一个名为“第四宇宙”的诗人集团,大大出了几份诗报张贴出来。

1991年6月,孙世祥写了饱含深情的诗歌《父亲》后就从昭通师专毕业了。在这三年中,他很少到课堂听课,大量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全面饱览历史、地理、美术、科学、哲学等每一领域,构建了坚实的知识体系。而在功课上,每结业一门,他都要补考,有18门课程是老师们破例为他打及格的。在昭通师专,世祥是惟一一个被老师们这样关爱的人,是他的这些恩师们的宽容、关爱成就了孙世祥。

毕业等待分配期间,世祥思如泉涌,写出了《大火地上去》、《大江》、《发拉之晨》、《滇北》等许多优秀作品和大量爱情诗。

1991年8月,孙世祥分配到他初中时的母校巧家二中教初中语文课程,并当班主任。由于在学校周边的社会恶势力侵害学生时出面保护学生,1992年秋季学期,被校内几人伙同学校周边的社会恶势力羞辱、殴打,离开学校。绝望之下,那年冬天,随母亲、弟弟搬家到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满镇中老边境一个叫“38公里”的地方。但由于不服那里的水土,1993年春天母亲带着弟弟搬回发拉。孙世祥春季学期流浪广州。回来后,在自家院坝的矮桌上,每天写作长篇小说《天高但抚膺》,决心“用伟大的作品来震惊世人”。到这年的春季学期结束的时候,25万字的小说完稿,结局是小说主人公西能与暴徒撕杀而亡。秋季学期问题得到处理,返校上课,1993年10月13日,他感到人生浪费太多,决定从该日起倒计时人生。潜心读《四书》、《老子》、《庄子》之类典籍。同时觉得现代诗无聊,就开始写古体诗,一个月竟然写了151首。11月17日,重写《天高但抚膺》。

1994年10月,向学校请假,往返于县、地区、省城三地办理四弟中专升学的事情。12月在学校再次因维护学生利益被羞辱、殴打,左耳留下后遗症,离开学校疗伤。这时开始尝试古体诗词写作。

§ 作品概述

1997年,他在墨江写作《神史》,竟会为花了1元钱买了一包花生米而悔恨。而某一日在昆明小西门新知图书城看书,回西昌路住处,途中见到服装店减价,想给父亲买一件衣服,但手里连50块钱也没有!而此时的孙世祥,已经是云南省委保密局的公务员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他是发拉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

孙世祥高中时代即开始写作,而具有自觉意识的创作,则起始于1988年考入昭通师专之后。作为一个业余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的作品的数量相当惊人。除了至少写了三稿的近100万字的长篇小说《神史》而外,还有以下这样

将近180万字的作品:

长篇小说《乡长》,20万字。这是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样本,乡长作为置身于边缘政治的小人物,其理想从对国家、民族的抱负,降低到对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想象,再退缩到一个乡的现实,最后紧压到一个人绝望的内心。考察中国政治底层生态,这是现象学上的确凿依据。但我们更愿意看到的则是人性和命运。

长篇游记《横跨世界屋脊》,16万字

这是对中国疆域的想象,其狂热的民族精神和国家主义,竟由一介书生、一个不名一文的漫游者来承担,其中的苦涩与悲凉,让人扼腕叹息。

社会调查《百年马楠》、《巧家有个法拉村》等,近10万字。一个农村出身的知识分子对乡村境遇与世情的体察、洞见,其中的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产生于这个人的灵魂深处。而孙世祥本身,却是最需要为世人所关爱和怜悯的!

战略研究《中国的世界战略》、《孙子操》、《新孙子兵法》等,近15万字。孙世祥不仅出身卑微,而且直到去世都活在底层,但他从不固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的思考,几乎都不是从他个人的角度和目的出发的。“中国的世界战略”由这么一个人酝酿,你可以运用某个村民小组长瞎操心联合国世界大事的类比来嘲讽他,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的悲壮和决绝。儒家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孙世祥是穷更兼济天下!

散文随笔《回从扬子大江头》等,近10万字

与某些标榜为“文化大散文”的散文不同,孙世祥的散文极端关切中国文化的命脉,其拳拳之心、切切之情,让人心头一热,热过之后,背脊发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报以如此强烈愿望的,是一个出生于穷乡僻壤、终生与凄惨的命运抗争的农家子弟,岂不让精英们汗颜?

古体诗词、新诗300余首

以其抱负与才情观之,孙世祥最应当生在哪个时代?他的大多数古体诗词,均可视为曹操、毛泽东的散佚之作。我个人更喜欢他的新诗,它们是柔软的,但这种柔软是包着骨头的肌体的柔软,字里行间涌动的是活生生的一条命!

日记,100多万字

里面张扬着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狂欢式想象,你会觉得此人当是春秋时代的谁谁谁。每一天的日子,都暗藏着孙世祥的饥饿、孤单、悲苦、怜悯,当然也有绝望和愤怒。

§ 荣誉

2003年经云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后,在北京等地的学者中引起巨大反响。

2004年9月,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云南作家孙世祥百万字的遗著《神史》。

2005年3月《神史》获昭通市人民政府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昭通巧家籍已故青年作家孙世祥因在长篇小说《神史》一书中对汉语言“见证性”言说功能的发挥,荣获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2006年度“当代汉语贡献奖”。

2006年1月8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首都高校学者及新闻、出版界人士在清华大学召开由清华大学杨汝清先生主持的《神史》学术研讨会。

2008年11月4日,在巧家县委宣传部、昭通市委宣传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推动下,《神史》荣获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第四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 优秀作品入选奖,并被确定为代表云南省参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作品之一。

§ 评价

在孙世祥短短的一生中,他博览群书,广泛而深入地涉猎了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他的一生,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虽短暂却永恒。他写爱情,其独特的构思不得不让评委佩服。在《如果我死了》一诗中,作者写到”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魂灵/投进高原的湖里/因为在从前/一位美丽善良的农家女子/因不幸的爱情/死在那湖里”这首大学期间参加爱情诗大赛获奖的诗歌,曾让多少恋爱中人为之陶醉。同样,在其《永恒的爱情》中“茫茫尘寰中/哪一个才是我真正热爱的人/她应该怎样具备我的心/怎样理解我从前的日子/从前的心/她又具备怎样的面貌/怎样的心肠/挂在她脸上的美丽又简单又深奥/终止我这忠贞的衷情/她能否有回天之力/重新燃起我的信心/浇醒我这颗沉睡的灵魂/我的明天将不会像你们那样安宁/我的明天是西风的一片响/而你们是那儿女情长的明灯/有谁愿跟我出走/抚慰我这纷散着泪的心/痛哭一场/郑重地告别这人间的温情?”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发自内心深情地呼唤那种至纯至真的爱情,他希望能找个了解自己、关心、体贴自己的人为伴,但是无情的病魔却又夺走了诗人年仅32岁的生命。

他的诗歌不仅选材直面现实,而且意象坚硬,情绪饱满,具有一种雄性精神。师专中文系杨昭老师在读到他的《发拉之晨》时,认为此诗“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和可视性,通过极度的客观弥漫出极度的主观,是孙世祥灵魂的一张底片。”孙世祥写咏史诗,无论是写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都写得技高一筹,入木三分。他写岳飞:“君相均把降风吹,君屹中流复柱谁?宋朝尽干昏暗事,君忠携往何处归?”寥寥数语,把岳飞的精忠报国与宋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淋漓尽致地书写出来。

和路遥一样,孙世祥同样出身贫寒,同样热爱文学,同样英年早逝,二人有着相似或者说近乎相同的经历。孙世祥走了,但是他的那种虔诚地追求文学、视文学为生命的精神,将会激励着昭通乃至每个文学爱好者为着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奉献一切。

§ 相关事件

在昭通巧家县大红山海拔3500米的绝壁顶上,有一片开阔的草地,英年早逝的昭通作家孙世祥安息于此,他的坟墓至今只是一抔长满杂草的土堆。为了缅怀这位作家,云南文化界于日前发起募捐,计划筹集15000元款项,为孙世祥树碑。

孙世祥于2001年10月6日因病逝于昆明,家人根据他的遗愿,将其入土于老家巧家县的大红山上,“以让他能日日夜夜看得见自己的家乡”。并在其去世后,自费、整理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神史》。《神史》曾获汉语贡献奖等。

2007年10月,孙世祥生前好友虎良灿、张仲权等人在一次聚会上,提议为孙世祥立碑,倡议得到在场人一致呼应,发起人实地考察之后于2008年8月初开始,决定在朋友中间募捐。

募捐消息发出后,文化界人士纷纷响应,摄影家吴家林、诗人于坚、作家胡性能、老虎文化工作室虎良灿等人加入首批捐款行列。紧接着,江苏、四川、辽宁……各地的读者也纷纷捐出款项,截至9月2日,共计筹集款项12900元,尚欠2100元。捐款发起人虎良灿说:“原来考虑仅在朋友间募捐,现在看来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如果款项有结余,将用作孙世祥作品的出版基金,因为他去世后还留下了很多精彩的作品未能出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