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津自然博物馆
释义

§ 简介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在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的西端,于1914年由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办。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动、植物标本及古生物、古人类化石约38万件。其中有200件模式标本被列为国家一级标本保存。在古生物标本中,古脊椎动物是重点,该馆收藏动物群化石的完整和丰富在世界亦属罕见。它们是研究古脊椎动物的进化及分类的重要依据。

在植物标本中,低等植物的菌类标本比较丰富,还存有国内比较少见的国外苔类标本。高等植物中还存有一部分法国高等植物标本。在动物标本中,无脊椎动物和昆虫的模式标本较多。其中昆虫半翅目标本收藏得比较集中系统,软体动物和蜘蛛标本收藏也较为丰富。 [1]

§ 展厅介绍

天津自然博物馆

动物陈列通过对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生态等材料的比较分析,说明动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原因与根据,揭示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古生物陈列主要以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为主,配合一定的科学辅助资料,阐明生物演化的历史过程。

植物陈列以实物标本为主,同时配有照片、模型和生态布置,说明植物由简到繁,由水到陆,由低等到高等的发展演变过程,同时揭示植物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

古人类陈列以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以各阶段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用已掌握的原始人类遗存及有关资料来展示人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类社会)是辩证地发展的。

该馆还经常举办不定期的小型展览到各区、县和各省市巡回展出。 [1]

动物生态厅

动物生态厅

该展厅展示的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爬行、鸟兽动物群。既有东北的浩瀚林海,也有辽阔的塞北草原 ,亚热带的高山林灌,还有南疆的热带雨林。

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共约140种,200余件。展览配以高山、流水,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们生活的动态场景。动物生态厅还有多媒体触模、电脑拼图、连线问答等让观众亲自动手,使观众流连忘返。[1]

世界昆虫厅

世界昆虫厅

在广袤的大自然中,生活着一类体型较小、种类繁多、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生机勃勃的小动物——昆虫。它几乎占据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在地球上约有100万种昆虫,占已知动物 种类的3/4。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是任何其它动物所无法相比的。它们必然对我们人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虫大世界,通过比恐龙出现更早的动物——昆虫;昆虫的近亲;生命的故事——昆虫变态;保全生命的自卫与伪装艺术;一只昆虫的构造解剖,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千姿百态的昆虫。通过有原始状态翅的昆虫;最美丽的昆虫——蛾和蝶;身披盔甲的昆虫——甲虫;排放臭味的昆虫;会唱歌的昆虫;令人讨厌的昆虫;社会性生活的昆虫;世界各地的观赏昆虫的展现 ,使你增长昆虫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魅力。[1]

海洋贝类厅

海洋贝类厅

海洋贝类作为奇妙的海洋生物世界的一大种族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类群。该厅试图通过大量珍稀热带海洋贝类标本向广大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贝类资源的窗口,该厅分贝类漫谈、沧海桑田贝壳堤、天津沧桑多变三个部份,由浅入深地向观众 展示贝类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

海洋贝类厅将把你带到一个神奇的海洋贝类世界,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形态多姿,色彩斑斓的热带海洋贝类。再现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演变过程,从而唤醒人们保护自然环境。[1]

博物馆标本之最

噬人鲨

噬人鲨

又称大白鲨。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

又称翻车鱼。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在天气晴朗,太阳十足的时候,它就漂浮于水面上,露出背面和背鳍晒太阳。它的生殖能力特别强,一次能产下3亿个卵,但存活率不是很高。蝠鲼

蝠鲼

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中国的东海,翼展是全国之最。它是双吻前口蝠鲼。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常利用其特有的大鳍,象展开翅膀般慢慢地上下摆动前进,有时也 会跳出水面。以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域。

姥鲨

又称老鼠鲨。这个标本长度是全国个体之最。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中国东南沿海水域。[1]

热带雨林观赏区

热带雨林景观中的水族缸

热带雨林是一种原始的植被类型,未受到地质历史时期冰川作用的影响,热带地区长期气候和环境的稳定,加上终年高温高湿的优越条件,森林发展非常茂盛,形成为一种高大而多层的结构,各种不同的树木大小都有、高矮搭配,构成三到四个树层,由于森林的多层次,几乎没有直射光能到达地面,树下十分幽暗、阴森,分不清时辰,踏进热带雨林,这种遮天蔽日、光线幽暗的景象使人觉得仿佛进入混沌初开的远古时代,惊恐之觉不由而起。

从互相交织的高高的树叶罗网中分辨不清它们各自的树冠,在雨林中,树冠枝叶极为稠密,即使在中午时分也是光线暗淡,几乎每天都有的骤雨,给雨林带来有营养物质的雨水,这是一个永远没有冬天的地方,见不到落叶纷飞的壮丽景色。[1]

触摸池

触摸池

在这里你可放松情怀,尽情体验零距离亲密接触带来的快感,亲身领略这些来自大海的朋友。

可以亲手触摸憨态温顺的海龟、行动迟缓的海星、奇形怪状的海螺、张牙舞爪的虾蟹、反应敏捷的鱼类、还有舞姿翩翩的海葵,甚至可以亲手投喂。[1]

海洋生物区

海洋生物区

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是我们人类向往的地方,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秘密,生活着大量的生命群体—海洋生物。

众多珍贵的海洋动物来到这里,住进了具有现代化设备的新家,使人们能够更近距离地观察它们、认识它们,和它们交流、建立友谊。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海洋、热爱海洋、增强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 历史沿革

北疆博物院

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建院初期称为黄河白河博物馆)是法国耶稣会士、动物学博士Emile Licent(1876-1952),中文名桑志华,于1914年来华筹建。桑志华在中国工作了25年(1914-1938), 对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广大地区的人文、地理、地质、气象和动植物资源进行探察。行程约5万公里,采集古生物、动物、植物、古人类、岩矿等标本20余万件,其中甘肃庆阳、山西榆社、河北泥河湾、内蒙古萨拉乌苏四个地区动物化石的完整和丰富程度世界罕见。

1922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募集资金,建设北疆博物院第一座办公楼(北楼)。1925年建设陈列厅与办公楼相接,1928年5月陈列厅建成开放。1929年建造藏品楼(南楼),1930年建成,至此北疆博物院建筑形成一座工字型建筑。北疆博物院在桑志华院长的亲自主持下,至1937年已经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博物馆, 该院出版物对中国华北地区的地质生物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北、华北、华东大部分地区被日军侵占,使桑志华的采掘工作被迫中断。1938年日军侵占天津,桑志华回国,北疆博物院也基本停止了采掘与研究工作。1938年至1949年,北疆博物院处于看守阶段。 桑志华

1951年2月,北疆博物院由私立津沽大学代管。1951年9月,天津市委宣传部接收北疆博物院。 1952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北疆博物院的基础上组成天津人民科学馆筹备委员会,1952年11月,天津市人民科学馆成立。1957年6月,天津人民科学馆更名为天津市自然博物馆。1959年陈列展览和办公地址迁至河西区马场道272号(原英国跑马场的马厩)。同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为该馆题写了馆名。1968年8月,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合并,组建天津市博物馆。1973年12月,恢复各博物馆建制。1974年1月,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1975年在原址改建展室,1978年建成开放。

1997年天津市政府投资在原址翻建天津自然博物馆,1998年重新开放。新馆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由陈列馆、藏品库、业务用房、植物园四个功能区组成。主体建筑“海贝含珠”造型,寓意天津自然博物馆是渤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 出版刊物

该馆展出版有《动物陈列》、《古生物陈列》、《植物专题陈列》、《古人类陈列》。此外,该馆还和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编写出版多部论文、专著。

§ 参观资讯

天津自然博物馆 地图

开放时间:每日上午9--17点 周一闭馆(15:30停止售票,16:30闭馆)

参观内容:博物馆陈列+海洋世界一票通

关于票价:成人  20元

中小学生半价  10元

60—69周岁老年人凭《天津市老年优待证》可享受半价优惠

免费范围:(凭证件)

1)离休干部

2)70岁以上老人

3)残疾人

4)现役军人

5)伤残军人

6)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8 22: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