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津狗不理包子 |
释义 | 天津狗不理包子简介天津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一农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着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一家蒸食店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练就一手好话,不甘寄人篱下,自己摆起包子摊,它以水馅半发面,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方兴隆,狗子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长,都叫他“狗不理”。 当年,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将“狗不理”包子带入皇宫,敬献慈禧,太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名声大振。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著名小吃,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冷冻销往中国国外。狗不理是店名品牌,现已注册为知名商标。 狗不理包子最早出现时作法和其他普通包子不同,不加酱,用口蘑鸡汤和馅,皮用半发面(发面和硬面混合),而且比其他包子小巧,因此口味鲜美,大受欢迎。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向慈禧太后进贡,受到赞赏,因此名声大振。因为当时制作方法并没有专利权,被许多店家模仿,目前已成为天津包子的普通形象,但“狗不理”店的包子更为精益求精,成为天津第一名吃。 2005年,拥有147年历史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店,被另外一家百年老店同仁堂以一亿零六百万人民币得标并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