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夹江木城大旗山 |
释义 | 夹江木城大旗山揽胜 从“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泾口(南安峡,亦称熊耳峡)向西望去,一座大山横贯,如屏秀列在木城镇平畴后面,山势形状好像巨幅旌旗飘扬,邑人以状貌形胜呼为大旗山。 大旗山(海拔1095米),权属木城镇,山系幅员还跨越华头镇(沙湾村)、南安乡(分水村)、歇马乡(联合村)、县国有林场及洪雅县三宝镇。大旗山岭属峨眉山余脉,山脉走向从与洪雅交界的汉柏村起,沿太平、白庙、泉水、石柱诸村由北而南,由低渐高。从太平村开始,山势已相当陡峭,在石柱村走向转折,从东北向西南,全是悬崖陡壁,经民安、白果、分水等村直至林场到沙湾村止。大旗山背斜的山地、岗峦、岭、坡、坳、塆还分布有新农、大旗、兰田、联合等村社。 夹江县境内的低山、低中山,基本上以大旗山为主体分界。从青衣江北岸的任山,沿南岸南安乡的鹰嘴山,华头镇的黑包山、佛顶山,形成低山、低中山区域,构成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峨眉山中山区的过渡地带。地貌以大旗山东面为低山(海拔1000米以下),西面为低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低中山在县境内的面积达33.86万亩,幅员225.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0.16%。 大旗山是夹江县境内最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的山川之一。从木城镇去华头镇的公路,自酒市坝上坡后,岗峦绵延雄秀,山崖陡立突兀,峰岭连绵起伏,巨岩怪石峥嵘;晴空晨曦,映照群峰,峭壁交辉,壮观宏博;时而风起,烟云散聚,薄雾轻岚缠绕,岩岫或显或隐;若明月当空,松、竹、石影相映,万籁俱寂,朦胧幽远虚幻,必沉醉其景难眠;倘或阴云密布,云笼雾罩,雨意弥望,雾潮流涌,使人感觉漫天遍地茫茫一片,看不分明,很难辨认方向。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一架美国运输机,迷雾中看不清航道,碰撞在大旗山地名九倒拐的悬崖峭壁上,机毁人亡。 到大旗山有多条道路可上。由分水岭处上山可到联合村、国有林场、洪雅县三宝镇的山乡。从分水岭公路到山上垭口,相对高程估计不过四百米,登攀却要用一个小时左右。沿途山色美而路难行,久未爬山的人要歇息四、五次,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临到垭口处,横亘着一堵崖壁,叫做巴手岩,因路窄而又陡峭难攀,人行到此,必巴手而上,故名。行于山道,心情舒畅,意不乏味;远观起伏群山,层层叠叠,葱葱竹树,层次错落,绿得浓重、碧透,清风徐徐,林声悠悠,千般美景引人入胜。绿丛遮蔽处或闻人声,不时有山民肩扛林场间伐树木下山,对他们强壮的身体,负重劳苦的精神,称叹连声。相形之下,对爬山的劳累,悄然不语,实感是一种享受了。 大旗山有许多古迹、名胜、墓葬。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庞坡洞,位于大旗山胁。还有高庙子、法华寺、宝珠寺、雾林寺等,多为明、清年代建刹,清代至民国时期,以南安场(今木城镇)大明寺为起点,一度成为香客朝觐必到之地。山上崖壁的碑刻题咏,遗留的石雕塑像,无声的诉说着久远的故事。雄、幽、奇、险、秀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蕴含丰厚深沉的历史文化内涵,给人几多慨叹、几多幽思。 山顶的国有林场,一望无际的林峦,浓荫密聚,万顷碧绿。山风轻拂,顿觉清爽神怡;狂风骤至,林涛汹涌,如万马奔腾;山有水则美,清水潺潺,瀑布相迭;溪边道旁,林丛融秀,藤花缠裹。林场住宅门上楹联:“青山千岩竞秀;绿水万波争流”正是“异风突起,云树交辉;百涧争鸣,千碧竞秀”的写意。 大旗山最高处,地势形胜称为“仰天鹅”。“仰天鹅”壁峭崖悬、雄姿险峻,形如天鹅展翅,壮貎宏伟,绵延数里,面向三峨,凌空欲飞。“天鹅”背斜坡上有天然池塘两处,一名莲花,一名天池。莲花池被信奉者捧为“莲花穴”,认为是“天鹅”精灵藏地,若见池中莲花开放者,必福寿双全,增益财富于子孙。现莲花池中水清澈依然。“天池”在莲花池北面,相距数里,顺崖壁下九倒拐即到。据说以前水源充沛,一泓清潭,深不见底。五十年代白果村民凿岩引水灌田,后因森林过量砍伐,山岭涵蓄雨水能力降低,现以无水。人工开凿引水的悬崖地方,下面是万丈绝壁,凉飕飕的风从豁口吹过来,顿生荒凉恐惧感觉。触景生情,耐人寻味:既为找寻水源,兴修水利的精神感动,又为大自然的规律叹息。 《夹江县志》(民国版)载:“修文山,又名太平山。宋代田锡读书于此,后人刻石纪其事,故以名山,后讹为大旗山。” 《嘉定府志》载:“修文山,一名太平山,有宋田锡墓。修文山则二县俱有之,洪雅之修文山以登第名,(夹江)县之修文山以墓名,义各有取。”宋人田锡,幼敏悟好学,少时即以诗文名擅乡里。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为贡举第二名。田锡博览经史,学通古今,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任兵部员外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擢右谏议大夫、史馆编撰。明代正德年间,夹江重建书院,书院后桂花楼为祀乡贤处,田锡牌位居其二。明邑人张凤羾(明代宏治九年进士,曾官至山西按察使)撰《平川书院记》云:“锡字表圣,为谏议大夫,慷慨言事,至死不改节。范仲淹、司马光读其书,皆称其谅(谅:诚信、诚恳、讲信用)。”太平山顶北名石柱,传说为田锡读书由此处经过,建石作柱,依柱起屋,是往来憩息的地方。 大旗山顶的峭壁上,有一巨石高耸,石下洼岩腔有数米平坦的地方,山民呼为睹佛(福)台。洼岩腔的石壁上有一石刻如磴的座位,相传为田锡读书处。下方一条形硕大岩石,高约一米,中呈浅凹,可供人平躺歇息。此处一条荒径相通,上方怪峰突兀,下临绝壁,繁花丛丛,苍翠簇拥,朝晖夕阴,可避风雨。此处地势高洁,视野开阔,极目远眺,层峦叠嶂尽收目中,说不完的美景,道不尽的壮观,身置此处,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灵气,陶醉其中,恍如进入空灵境界。世界不是语言能描绘得大的,据说有两种方法能使世界变大,一是闭上眼睛沉思,一是登上山峰远眺。在大旗山顶的睹佛(福)台能使人领悟到此话的含意,并感悟到一千多年前宋人田锡为啥选此处静心读书。 尖尖石(亦称尖子石)是大旗山顶一绝佳险境。一巨石如犁铧尖,凌空伸出数丈,常人莫敢登临,如欲上去站立或坐玩,必头晕目眩、胆颤心惊。此处俯瞰群山,远山如黛,木城、南安乡镇一览无遗,青衣江流如虹如带,任山、古寺如屏对峙。伫立尖尖石旁,尘虑顿绝。 大旗山岭,群峰秀拔耸翠,地雅幽静,空气清新爽朗,丛林绿翠,竹树叶面无尘。森林以杉为主,间以杂树,地面植被覆盖以蕨类为主,密林深处不乏有珍贵树种及各类药用植物。1958年以前,大旗山林木森然,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老林中野兽成群,虎豹出没,深邃的荒僻山谷中,人迹罕至。每当日暮风起,老虎沿九倒拐、睹佛台、尖子石一带,登高长啸,声传数里,其情景在木城、南安乡镇村社的老年人中还记忆犹新,为饭后茶余谈资。 大旗山前些年砍伐过滥,现广植速生林、经济林,各类新竹、幼树成片,已有成林之势。大旗山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根基,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闪烁着特有的秀美异彩。假日休闲到大旗山悠然揽胜,观景游憩,缅怀先贤,能寄寓情怀,感受大山的魅力,领悟大山的神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