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河区
释义 区划地图

§ 概述

天河区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从东西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向东发展城市带的起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确定了广州市建设和用地向东南和东北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向东沿珠江扩展城市用地至黄埔,天河区正好位于这一发展带的西部起点。从南北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经过的中心地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包括城市功能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和城市发展轴线,上述轴线均经过天河区,这种在空间上聚集的城市轴线可以强化天河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天河的新城市中心地位和经济竞争能力。

天河区人口密集,境外及台湾人士众多。建国初,天河地区为农村,人口较少,1949年统计为37000人。建国后,人口迅速增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430153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110.93万人;2003年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广州市外国人和台湾地区在穗常住人士居住在天河区的较多,为广州市各区之最。境外人士中,各种管理人员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常驻机构代表。天河北一带的写字楼是他们经常工作的地方,骏景花园等高尚小区是他们理想的住所。

城市建设天河区的经济建设卓有成就,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天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8.81亿元,同比增长14.0%,天河区作为全市经济大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0.11:19.14:80.75,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历史性地超过了八成。在第三产业中,服务业是支撑第三产业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拉动效应最为突出。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66.60亿元,增长速度为22.9%,高出GDP增长速度近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国民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天河区商业发展迅猛,天河商都更趋繁华。天河体育中心一带,集中分布着天河火车东站、地铁天河总站、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城商贸大厦、宏城商业广场、天河娱乐广场、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城购物中心、中华广场、维多利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及交通枢纽等重要场所,以及一批高级酒店。平均日客流量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次,市面繁华,被称作广州新商都。

天河区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科技产业发达。天河科技园和软件业突飞猛进。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简称天河科技园)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9年8月,在天河科技园的基础上,成立广州天河软件园。1999年12月,广州天河软件园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近年来,天河科技园和天河软件园发展迅速。2003年,全年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7.17亿元;工业总产值(区口径)92.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447万美元。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企业35家,工业总产值(区口径)超千万元企业78家,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万企业187家,其中5千万以上亿元以下企业31家。广州科学城建设初具规模。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东部,横跨天河区和黄埔区交界处广汕公路段,主体在天河区玉树村。于1998年12月奠基,总体规划面积为37平方公里。

夜景天河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珠江新城雄姿初露。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大道以东、华南快速干线以西、黄埔大道以南、珠江以北,面积约6.6平方公里,是广州市政府确定的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规划在2015年全面建成。至2003年,珠江新城已建好包括临江大道等一批道路,其中主干道60米宽。建成省检察院大楼、农业大厦等一批办公大楼,星汇园等十多个大型住宅小区,以及4公里的滨江绿化带和面积28万平方米的珠江公园;金融广场、富力科讯大厦、保利大厦、发展中心大厦、双城国际等数十幢高档写字楼,以及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东博物馆新馆、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珠江双塔等标志性建筑也已落成或正在建设之中。

天河区高校和科研单位云集,教育事业发达。区内有华工大学、华师大学、华农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全日制普通高校27所,有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人高校38所,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以及中科院和省、市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57家。该区于2003年被评为省教育强区。区内大部分中小学都达到市级以上等级。其中,省一级幼儿园2所,小学8所,中学6所。此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科研、民国教育、社区教育和村民素质教育都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天河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丰富多采。以大观路为轴线的新兴旅游带已初见轮廓。其中:广州世界大观是广州市的“月亮工程”,华南植物园是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龙洞琪琳”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和广州十佳景点之一,天河公园被喻为天河区的“区肺”,由农民集资兴办的航天奇观集科普与娱乐为一体。此外,该区还有气势雄伟的天河体育中心、东站广场,以及富有乡村特色的吉山橄榄公园、前进杨桃公园、黄村东公园、长湴休闲公园和广东树木公园,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动感的都市风貌和浓烈的郊野风情。

§ 自然地理

天河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按地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部的低山丘陵区、中部台地区和南部冲积平原区。其中,丘陵28.41平方公里,占 22%;台地31.85平方公里,占21.55%;平原(包括冲积平原、宽谷、盆地)86.84平方公里,占58.77%。

北部是以火成岩为主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22~400米,低山基本上是由北向南倾斜。最高为大和嶂(民国时期称大芋嶂,391.1米)。

中部是以变质岩为主构成的台地,海拔一般为30~50米,主要有吉山、五山台地。主要组成有牛山(57.8米)、象山(49.1米)、狮山(71.1米)、岐山(45.9米)、韭菜岭(38米)、单角虾(63米)、赤岭(44米)、马坟山(30.9米)、钟岭(91.6米)、蒲岗(19.2米)以及大凌山、大淋岗、高岭头、黄岗山、长积山等山丘。在山丘中形成湖鸭窿、旧湖、新湖、宝山湖等山塘;中部五山台地,主要组成有马鞍山(45.7米)、牛龄角(38米)、大崩角(34.4米)、番薯岭(59.4米)、丫髻岭(71.4米)、茶山鸡笼岗(86.6米),并有突出的瘦狗岭(西北往东南走向,131.4米)。在五山台地中形成大塱、腰窿、金堂庄、石人窿、东湖、中湖、西湖等山塘湖泊;西部登峰台地,主要组成有白云山脉延伸下来的大鸿鹄(105.5米)、狮带岗(88.3米)、黄谷岭(66.8米)、飞鹅岭(98.3米)。

南部是由沉积岩构成的冲积平原区,海拔大多只有1.5~2米。主要在珠江沿岸的东圃、员村、石牌、猎德一带,并有六涌一湖。六涌从东到西分别为深涌、车陂涌、棠下涌、猎德涌、科甲涌、沙河涌。六涌基本呈平列状,由北向南流入珠江。一湖是指车陂涌下游的东郊公园中心湖,湖水面积6.67万平方米。

城区远眺

天河区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主要有筲箕窝山(220米)、杓麻山(388米)、大和嶂(391米)、石狮顶(304米)、洞旗峰(312米)、火炉山(322米)。

瘦狗岭,位于广汕公路东侧。因山体形状略似瘦狗,故名。西北—东南走向,长14米,宽0.5千米,面积0.5平方公里。海拔131.3米。由石炭纪石英岩组成,岭上岩石裸露,表层为红壤,坡地种有马尾松疏林。山有瓷土,在山南曾建有广州建筑陶瓷厂。

火炉山火炉山,别名水蒸山。位于广汕公路和银屏岭以南,岑村、凌塘以北。山体面积6.25平方公里。因山上温度高,蒸发量大,故名。近东西走向。主峰海拔322米,西边猪头石海拔235米。花岗岩组成,表层为红壤。南麓风化层薄,曾有东升等石矿场在此采石。坡地已逐步栽培马尾松,山下有泥窜水库、东大湖、南大湖等灌溉农田的蓄水设施。

洞旗峰,位于龙洞西北面,沙太公路以东,是天河区与白云区分界线。山体面积2.25平方公里,近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312.4米。山体由花岗岩组成,表层为红壤,坡地种有马尾松。因风化层薄,易采石料。

凤凰山,位于筲箕窝水库东南,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373.3米,山体由花岗岩和页岩构成,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顶上有一大草窝,传闻为凤凰栖息之处。

§ 水文信息

珠江河道在天河都市生态走廊南面,长约11公里。该区内现有七条主要的河涌,自西向东分别是沙河涌(耙齿坜水库至寺右,长15公里)、猎德涌(瘦狗岭至猎德,长7.26公里)、谭村涌(广州无线电厂至谭村水闸,长2.2公里)、程界涌(东郊公园至广东罐头厂,长2.2公里)、棠下涌(省农科院至员村热电厂,长5.42公里)、车陂涌(龙洞水库至车陂码头,长20.4公里)和深涌(长鹅头、钟岭至渔珠木材厂,左右涌总长15.41公里)等等,干流总长68公里。它们大致呈平行状排列,自北向南贯穿全区而流入珠江前航道。河涌宽度大小不等,最宽处近60米,普遍的河宽在10至30米之间。

天河区除了这些主涌外,还有20条总长近16公里的大小不一的支涌和小河涌,主要分布在南部,与主涌相连而构成天河区的河道网络。历史上,天河区南部河网比较密集。

天河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在龙眼洞、渔沙坦、柯木朗土一带分布有优质地下水资源。珠村矿泉水水源,位于东圃镇珠村东北约0.5公里。1998年6月,通过国家部级鉴定为含锌矿泉水,水量为144~207立方米/天。龙眼洞矿泉水水源,位于沙河镇龙眼洞村洞旗峰南坡山腰,水量为82~156立方米/天。凤凰山矿泉水源,位于沙河镇渔沙坦乡以北凤凰山。1990年,建有凤凰山矿泉水厂。长寿村矿泉水,位于柯木朗土长寿村内,为少有的优质矿泉水。

天河区还有众多的水库湖泊山塘。该区有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型水库11个,湖泊山塘14个。此外,还有柯木朗土的榄园水库、金坑尾水库、鹿洞水库、龙眼洞的石陂水库等小水库。主要湖泊是麓湖(21万平方米),天河公园中心湖(6.67万平方米),华南理工大学内东湖、中湖、西湖、暨南大学内南湖等;主要山塘是东圃镇鸭窿、宝山、大朗、金堂庄、岑村的西大湖和大塘、元岗村的大湖等。总库容约630万立方米。区内水域面积14067.9亩(1996年),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6%,其中河流水面6438.2亩,水库面积689.1亩,坑塘面积6983.3亩,滩涂15.2亩,支渠745.4亩,水工建筑物102亩。

§ 气候环境

天河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农作物四季生长。

雨量 天河区年平均降雨量是1725毫米,降雨最大年2516.7毫米(1975年),最小年1243毫米(1984年)。降雨多集中于4~9月,占全年的81%,尤其以5~6月雨量最大,占全年的32.8%,降雨量最小是12月,占全年降雨量的1.4%。年平均降雨日为151天,日最大降雨量284毫米。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年蒸发量平均为160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9%。

气温 天河区年平均气温为21.8℃,7月份最高温平均为28.4℃,1月份最低温平均为13.3℃。日极端高温为38.1℃(1980年),极端低温为0.1℃(1975年),平均年积温7957℃,无霜期达340多天。

日照 天河区年平均日照为1960小时,日照率为44%。2~4月份日照时数较短,阴天平均每月达17.3天。其中,3月份阴天最多,平均年份可达20天,个别年份达22天之多。7~10月份日照时数最多,阴天平均每月不足5天,个别年份没有出现阴天,其中10月份晴天最多。 年平均总幅射量106.7千卡/平方厘米;7月份最大,平均达11.8千卡/平方厘米;2月份最小,平均为5.9千卡/平方厘米。

风 天河区季风分明。秋、冬季以吹北风和西北风为主,春夏季以吹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天河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9~2米/秒。每年7~9月,台风盛行,风力一般6~9级,最大风力12级以上,最大风速37米/秒,对农作物和建筑物造成危害。

§ 生态资源

土地资源  天河区人均占有土地越来越少,可以利用的土地已经不多。据1993年的土地详查,全区面积为147.77平方公里,折合221677.16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45为亩。土地类型分别为:耕地36103.2亩,园地19450亩,林地49764.6亩,牧草地2016.2亩,居民点、工矿企业用地88503.9亩,道路交通用地7749.4亩,水域河流面积14973.2亩,未利用土地3316.66亩。

水资源  珠江河道在天河都市生态走廊南面,长约11公里。该区内现有七条主要的河涌。地下水资源丰富,在龙眼洞、渔沙坦、柯木朗土一带分布有优质地下水资源。天河区还有众多的水库湖泊山塘。该区有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型水库11个,湖泊山塘14个。此外,还有柯木朗土的榄园水库、金坑尾水库、鹿洞水库、龙眼洞的石陂水库等小水库。

天河区内水域面积14067.9亩(1996年),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6%,其中河流水面6438.2亩,水库面积689.1亩,坑塘面积6983.3亩,滩涂15.2亩,支渠745.4亩,水工建筑物102亩。

矿物资源  天河地区矿物资源以花岗岩石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岑村火炉山和西北部的洞旗峰一带。火炉山下有市东升石矿场,还有凌塘、新塘等村石场;洞旗峰下有市派安石矿场和龙眼洞石场,还有元岗、长湴等村石场。经调查都市生态走廊区域内共有大小石场21个,已关闭17个,目前仍有4个石矿场在运行,分别是:

派安石场:占地11.25公顷,年生产能力为150万立方米。

岑村东升石场:占地4.33 公顷,年生产能力50 万立方米。

新世界石场:占地7.43 公顷,年生产石料15万立方米。

新塘石场:占地3.3 公顷,日产石料1500~2000立方米。

植物资源  全区森林总面积2714.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7%,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东北、中部低山丘陵区。林分1918.6,经济林612.5公顷,竹林154.0公顷,灌木林22.7公顷,苗圃7.0公顷。其中保护小区406.4亩,风景林427.9亩,水源涵养林475.5亩,其它防护林1033.6亩。

辖区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植物品种,共有120多个科、300多个属、600多个品种。 主要有马尾松、杉、柠檬桉、细叶桉、台湾相思、樟树、山茶树、竹、苦楝、岗松、鹧鸪草、芒箕等。

区域内台地丘陵向来以种植马尾松为主。马尾松易生长,耐旱耐脊,又能用飞机播种,但其对生态环境保护欠佳,易产生水土流失。自80年代开始,已逐步改为针阔叶混交林,使得生态环境日臻完善。

动物资源  天河地区北部山丘密林有较丰富的鸟兽资源,南部河涌水网有较丰富的鱼类资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动物资源已经越来越少。主要动物种类有:

哺乳类:小家鼠、褐家鼠、田鼠、蝙蝠。

鸟类:家燕、麻雀、白脊鸽、鹧鸪、白头翁、绣眼鸟、翠鸟、斑鸠、夜鹰、杜鹃、喜鹊、鹭、白胸、翡翠、雨燕、猫头鹰、画眉。

甲壳类:虾、蟹、蟛蜞。

软体类:河蚌、蜗牛、蚶、牡蛎、螺。

环节类:蚯蚓、水蛭。

两栖类:青蛙、树蛙、蟾蜍。

爬行类: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水蛇、蟒蛇、青竹蛇、晰蜴、壁虎。

昆虫类:蝉、晴蜓、蟋蟀、蜂、蝶、蜘蛛、蜈蚣、百足、蟑螂、蚊蝇、虱。

鱼类:鲩、鳊、鲮、鳙、鲤、鲫、斑、鲶、塘虱、黄鳝、白鳝、泥鳅。

§ 历史沿革

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1930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

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现在的沙河涌)。据村中父老回忆和村史记载,改名经过如下:

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当时广州军阀李福林所在的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五村为同宗。民国16年(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为可以独霸南方,于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为头改村名,因大水圳村前有一河,即沙河涌,遂改名天河村。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只有大水圳村改名后,人丁兴旺,而且“大水圳”读音不如“天河”顺口,天河村名遂保留至今。

1984年7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正式发文作出筹建天河区的决定。“天河区”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文件上。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设南海郡(郡治番禺,天河属番禺辖地)。

隋开皇十年(590年)

撤南海郡,改番禺为南海县(天河为南海县管辖)。

唐朝贞观年间(627~649年)

龙眼洞村建有庙宇。南宋时区内大部分村落陆续形成,村民都是从中原南迁而来。

宋皇祐三年(1051年)

分设南海县、番禺县(天河属番禺管辖)。

元明清三朝

天河基本属番禺管核。

清同治年间(1862-1874)

番禺鹿步司总部设于东圃,东圃成为鹿步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

番禺县直隶广东省,仍分四司:茭塘司、沙湾司、鹿步司、慕德里司。天河仍归属鹿步司。鹿步司主要管辖如今天河、黄埔两区的区域及白云区的部分地区。

建国后,辖区曾多次变更,沙河地区先后隶属于广州市沙河区、石牌区、冼猎杨区、白云区、东区和郊区;东圃地区先后隶属于番禺县、郊区和黄埔区。1956年6月后,辖区曾一度归属广州市郊区。1960年5月和1973年2月,东圃地区两次转归黄埔区。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属广州市郊区。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来,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新建区时,只有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以及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人。

此后辖区经过多次变化。1987年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白云区管辖。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1994年2月,原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属下的柯木塱、渔沙坦两行政村划归天河区。1994年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2000年9月,原属广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条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2003年1月,新塘街玉树行政村划归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天河区城市化的发展,近郊乡村逐渐由行政村改设行政街。1985年建区后先后成立有18条行政街:石牌街(1987.3成立)、天河南街(1992.10.9成立)、兴华街(1995.8.11成立)、沙东街(1995.8.11成立)、林和街(1995.8.11成立)、棠下街(1997.11.18成立)、天园街(1999.9.30成立)、冼村街(1999.12.29成立)、猎德街(1999.12.29成立)、黄村街(2001.10成立)、元岗街(2001.10成立)、珠吉街(2002.12成立)、新塘街(2002.12成立)、龙洞街(2002.12成立)、长兴街(2002.12成立)、凤凰街(2002.12成立)、前进街(2002.12成立)。

2002年12月,沙河镇和东圃镇撤销。

2003年底,天河区辖有沙河、五山、车陂、员村、石牌、登峰、天河南、林和、沙东、兴华、棠下、猎德、天园、冼村、黄村、元岗、珠吉、新塘、龙洞、长兴、凤凰、前进,共22条行政街。

2005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天河区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杨箕和中山一2个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天河区新塘街道的玉树村划归萝岗区管辖。

§ 人口状况

天河区人口密集。建国初,天河地区为农村,人口较少,1949年统计为37000人。建国后,人口迅速增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430153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110.93万人;2003年总人口118万人。其中,

2003年,天河区总户数174939户(比上年增7960户),总人口598109人(比上年增6800人)。其中常住居民174939户(比上年增26505户),598109人(比上年增38986人);外来暂住人口584926人(比上年增167873人)。2003年起,天河区已无农业户口。

2003年,外来暂住人口基本上聚居于城中村,如石牌村约有4.2万人,棠下村3万余人,车陂村2万余人,沙东村1万余人,吉山村6千余人。一般从事建筑,制衣造鞋、餐饮运输行业,多为体力劳动者,俗称“打工仔”、“打工妹”。

旧城区迁出人员较多。2003年天河区常住人口有598109人,但这只是在册登记人口。随着天河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广州市旧城区大批拆迁户迁入天河区,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户口仍留在老城区。

外来暂住人员多。2003年天河区在册登记的外来暂住人员581906人,与常住人口比例为几乎为1∶1。而城中村的外来暂住人员比例更多,如2003年石牌村常住人员为1万人,而外来暂住人员达5万人。

境外及台湾人士众多。广州市外国人和台湾地区在穗常住人士居住在天河区的较多,为广州市各区之最。

在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前,天河区共有45个少数民族,17119人:

蒙古族(606)、回族(1480)、藏族(25)、维吾尔族(112)、苗族(1525)、彝族(155)、壮族(6542)、布依族(255)、朝鲜族(308)、满族(1232)、侗族(444)、瑶族(1441)、白族(120)、土家族(1810)、哈尼族(7)、哈萨克族(4)、傣族(25)、黎族(298)、佤族(2)、畲族(286)、高山族(9)、拉祜族(2)、水族(19)、东乡族(5)、纳西族(11)、景颇族(1)、土族(52)、达斡尔族(21)、仫佬族(49)、羌族(4)、撒拉族(3)、毛南族(24)、仡佬族(51)、锡伯族(31)、普米族(4)、怒族(2)、乌孜别克族(1)、俄罗斯族(6)、鄂温克族(3)、京族(13)、保安族(2)、独龙族(1)、鄂伦春族(1)、门巴族(2)。

§ 经济概况

天河,作为广州——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和珠三角的龙头城市的先行区域,肩负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地区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的重任。天河区坚持“一路四区”的发展战略(走持续发展道路、科技兴区、教育强区、环境建区、文化优区)、紧抓软环境建设这一核心,推进区经济的建设,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2005年天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8.81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94亿元,同比下降3.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0.13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17.74亿元,同比增长14.9%,拉动GDP增长11.8个百分点,其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86%。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6.87亿元,同比增长21.8%;一般预算财政支出22.52亿元,同比增长18.8%。全年税收总额完成139.54亿元,同比增长16.9%。天河区作为广州市经济强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天河区外经外贸发展迅速,形势喜人。2005年合同利用外资3.40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同比增长41.0%;外贸出口总值完成12.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外贸进口总值完成15.34亿元,同比下降1.4%。

天河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心进一步向第三产业倾斜。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0.11:19.14:80.75,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历史性地超过了八成。在第三产业中,服务业是支撑第三产业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拉动效应最为突出。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66.60亿元,增长速度为22.9%,高出GDP增长速度近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国民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天河区工业平稳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区内有5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天河科技园、天河软件园、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迅速,成立了广州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天河软件园分园、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天河软件园分园以及天河软件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领域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区软件企业830多家,占全国的10%,天河软件园成为全国十大重点软件产业基地之一。2005年,天河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78.11亿元,同比增长10.0%;产品销售率为99.81%,同比上升1.06个百分点。其中,国家级科技园——天河科技园实现工业产值617.8亿元;天河软件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98.78亿元,软件总收入194.60亿元。

天河区商业发展迅猛,天河商都更趋繁华。天河体育中心一带,集中分布着天河火车东站、地铁天河总站、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城商贸大厦、宏城商业广场、天河娱乐广场、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城购物中心、中华广场、维多利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及交通枢纽等重要场所,以及一批高级酒店。平均日客流量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次,市面繁华,被称作广州新商都。天河区天河区是华南地区重要的IT产品交易中心。在广州的13大电脑市场中,天河区占了9个,其销售额占全市的80%以上。主要交易市场包括:太平洋电脑城、天河电脑城、广州电脑城、国际科贸中心等,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信息技术产品集散地。

天河区作为广州市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南中国最具活力和消费力最强的新兴商贸中心,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商业机构纷纷抢滩天河,如吉之岛、百佳、好又多、万客隆、万佳等。广州汽车博览中心全年成交额达数十亿元;服装和水果的成交量居全国首位,沙东有利服装城是华南地区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服装集散地。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日均批发量达500—800吨。

天河区加快“总部经济”的发展,着力支持珠江新城——CBD的建设,培育广州的“总部经济”。天河区制定了“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大财团、高科技企业进入珠江新城,计划将珠江新城打造成为高档商务楼盘、高档酒店以及跨国银行总部所在地。IBM、微软、ORACLE、思科系统、朗讯科技、太阳计算机系统等均将管理区域性业务的区域总部、分公司或办事处设在天河区。

天河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天河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84元,同比增长5.0%。人均消费支出为13114元,同比增长8.7%,对比04年负增长的速度来看,发生了质的变化。

展望新世纪的天河,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天河对全区功能、空间的分析进行规划:在一个中心区和三个圈层中共划出十三个组团。特别是中心区是按广州市政府确定的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基本形态,以沿城市新中轴线的天河体育中心地区和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区为硬核,以天河新区和东风路、环市东路沿线地区为核缘,以城市新中轴线南延地区为发展用地储备,以广州大道、天河东路为内部交通轴的CBD结构。天河区的珠江新城天河体育中心分区和珠江新城分区是广州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新城市中心区,其功能为商业、金融、行政、体育、外事和居住生活。天河体育中心分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己具相当规模,珠江新城的规划、建设也已加速展开。建成广东省检察院大楼、农业大厦等一批办公大楼,星汇园等十多个大型住宅小区,以及4公里的滨江绿化带和面积28万平方米的珠江公园;金融广场、富力科讯大厦、保利大厦、发展中心大厦、双城国际等数十幢高档写字楼,以及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东博物馆新馆、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超高写字楼——珠江双塔、中轴线广场群、海心沙市民广场等标志性建筑也已落成或正在建设之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5: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