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昌镇
释义

§ 概况

大昌镇傍晚大昌镇坐落在长江支流大宁河的北岸,是实施整体搬迁的一个移民城镇,严格地讲大昌镇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群,它是大昌镇的主体,楼盘高不超过五层;二是完完全全迁移上来的大昌古城,它是典型的袖珍古城。

搬迁时一砖、一木、一瓦都是编了号的,就连长在原南门城墙上那棵高大的黄果树也是搬迁来的。大昌镇是重庆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最为久远的古镇,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的文物都有发掘。在古代巴国时期,食盐价值巨大,大昌正处于盐道上,这里自然兴旺发达起来。新镇建筑保留了明代的风格,古城本身就是明代建筑,砖木石结构,建筑样式独特,虽无廊腰幔回,但有檐牙高啄,勾心斗角,无论檐、门、窗都显得古色古香。

§ 农业经济

大昌镇有耕地2050.4公顷。农业总产值3680.87万元,自2000年以来,年递增10.6%;粮食总产量16708吨,人均372.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612.6元。2004年生猪存栏28100头,出栏22500头;山羊存栏1800只,出栏1300只;家禽出栏14万只。畜牧业总产值4500万元,其中集体企业占317万元。实现利润364万元,实现税金171万元。

§ 支柱产业

重修古镇蚕桑:以白果片区为主新培植蚕桑基地500亩,实现蚕农增收40万元;

养殖: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和草食牲畜喂养,在生态富民工程方面走出新路子。以民寨村为载体,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打造仔猪繁殖基地,年产仔猪800头,实现生猪养殖2.7万头;

麻竹:以洋溪、官庄两村为核心,建设了麻竹示范基地,带动周边麻竹产业发展,打造麻竹生产基地。在光明村投资270万元建麻竹加工厂,保障产销一条龙,实现麻竹产业的持续发展;

烤烟:种植烤烟1800亩,产烟60万斤,烟农收入250万元。

§ 旅游资源

大昌镇1700岁的大昌镇,是三峡地区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走进大昌古镇,会看到货摊都一字排开摆在极具特色的双屋檐下,不必担心被雨淋湿,很像是江南古镇西塘有名的廊棚。民居中用于防火的封火墙,一派江南风格。不过,要知道这里可是地势险恶的三峡腹地,遥想古人,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建造出这个小镇,简直是个奇迹。以古城复建为核心,以环湖开发为亮点,辐射周边石柱沟、红岩河等旅游名胜,形成旅游金三角,

“坡屋面、小青瓦、双层屋檐、风火墙”是大昌古镇独有的建筑风格。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本着“尊重历史、着眼未三峡蓄水前的“大昌古镇”

来、统一规划”的原则,还原明、清古城风貌,凸现“青砖黛瓦风火墙,‘宫’字‘井’字木门窗”;启动新城“灯化、亮化、绿化”工程,让一座具有千年古城风貌的新大昌镇静卧在绿湖之滨,成为小三峡景区的一道亮点。

三峡工程蓄水完成,大昌镇水域成为拥有静态水面15平方公里的库区最大淡水湖泊,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巨大。突出大昌古镇的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水上游乐和“世外桃源”景观,集休闲度假、水上垂钓、竞技娱乐为一体。提升“千年古镇、旅游名镇、移民大镇、库区重镇”在中国国的知名度。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能解决近5000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就业,增加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

“一湖一城”的全新包装,使大昌成为大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等旅游景点的有机延伸,也是巫山、巫溪至神龙架环形旅游热线途中的浏览中心。大昌湖

大昌镇的外面就是大昌湖,以前是可以称之为“河”的,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巫山境内的大宁河就全成大宁湖了。

随着三峡工程175米水位蓄水结束,原三峡库区千年古镇--巫山县大昌镇旧址沉入水底,一个面积近12平方公里的湖面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是三峡库区最大的淡水湖,成为三峡旅游的一道新景观。大昌湖上至福田镇的水口村,下至手扒岩大桥,分为东西两湖,面积11.8平方公里。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水位后,大昌湖面积将达到近17平方公里,水深20多米,为三峡库区第一大淡水湖。湖周青山环抱,湖面碧波荡漾,是小三峡旅游的一道新景观。

§ 动植物资源

60年代的大昌镇大昌镇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全镇森林覆盖率31.5%。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被呈垂直分布。共有森林植物190科796属1965种以上,散存着一定数量的珍稀植物,如:中华纹母、银杏等。大昌镇的立体地域、立体气候孕育着十分丰富的动物资源,如羌活鱼、猕猴、鸳鸯、鹭等。

大昌镇整体地形呈东南西北缓坡状分布,最高海拔1600米,最低海拔130米,岩层走向与构造线方向一致。镇内的主要河流有大宁河、洋溪河、马渡河。大宁河自巫溪县流经大兴、龙早等11个村;洋溪河小流域位于巫山县西北部,流经槐花、明阳等5个村;

马渡河小流域流经马渡等3个村。水质好,无污染。大昌镇地处亚热带湿润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性暖湿气候特征。全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立体气候明显。年降雨量1000mm以上。年平均温度18.1℃;年均日照时间1542.2H;无霜期200到305天。

§ 发展现状

大昌“新”镇 南区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蓄水,大昌镇的海拔为141米。2009年,三峡库区的水位上升至175米。三峡蓄水至一百七十五米水位后,古城大昌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繁华城镇与万亩良田沉入水底,古镇周围上至水口、下至手扒岩大桥、北至洋溪村的地方最终会形成一个接近十二平方公里的宽阔湖面,成为整个三峡库区最大湖泊——大昌湖。

大昌镇是幸运的。在2004年初,一项2500余万元的“克隆”工程启动。巫山县文化局副局长葛列军介绍,完成了图纸测绘工作,古民居的每一砖、瓦、梁、窗台都被标上了编号,古建筑专家们将把它们逐一拆卸下来,再原样运到五公里以外的西包岭新址复建。

大昌“新”镇 北区但复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克隆”,古镇民居只迁30处,寺庙2处,城门3处。新镇街道的长短将适当缩短。部分建筑排列方式也会与旧城不同。一些年代久远而无法完整迁移的部件则采用仿古材料替代。其间还包括对原材料做防白蚁和防锈处理。有关专家说,就像外科手术能帮助人类消除疾病,同时也会伤及元气一样,搬迁古建筑不可避免地使文物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不过,“力求做到大昌古城的整体风貌不致改变。”为此,古城搬迁后,还将根据移民的愿望入住部分居民,以延续当地的民风、民俗。

2007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搬迁复建后的大昌古镇融入小三峡旅游,作为景点进行开发经营。始建于晋初的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古镇,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此前是三峡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

§ 大昌镇特产

以刺绣著名。 大昌镇晋太康初年于此置建昌县,北周时改为大昌县。清康熙九年并入巫山县,1912年后建镇,位于县城北60公里,大宁河北岸。有公路,宁河通机动船。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0.5平方公里,辖1个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城镇人口1564人,农业人员9347人。大昌古城为清代建筑,翘角飞檐,古风浓郁;新建街道长1公里。镇内有水泥、粮油、纺织、印刷厂等。建有2X160千瓦水电站1座,年发电量121.6万度。特产“大昌雪糕”香甜酥脆,老少皆宜,为旅游佳晶。传统手工刺绣独具特色,享誉川陕鄂边境。

§ 相关词条

新石器时代

商周时代

古代巴国时期

猕猴

羌活鱼

羌活鱼

长江

三峡水库

马渡河

§ 参考资料

[1] 巫山县人民政务 http://wush.cq.gov.cn/E_ReadNews.asp?NewsID=490

[2] 中国青年网 http://www.youth.cn/ly/zxxx/200811/t20081127_828077.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