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客家擂茶文化 |
释义 | § 历史 史料记载,在宋朝时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而且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传承。 现今在大陆福建省宁化县,广东省陆丰县、陆河县、揭阳县,江西省,湖南省,及臺湾省新竹,桃园,台北,花莲,台中县东势,高雄美浓...等地的客家庄仍然保留这种美味文化。 由其以新竹县,湖口、竹东、北埔等地,於台湾光復时期,随政府由大陆迁台的那群客家人更是到地的原味,当年虽然随著战乱及贫穷,但那群客家人从大陆来台时依然不忘每天必用之吃饭工具『擂钵』,至今仍有老一辈的仍宝贝著他的吃饭工具保存至今。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 制作方法 先用二两绿茶茶叶置於擂钵中,以擂棍磨擂之(请看影片示范一)、(示范二),擂时加少许冷开水,以润滑而好擂,再放入黑芝麻及白芝麻,继续擂,待擂至茶叶、芝麻都成糊状後加入花生,继续擂,直到花生全不擂散了,再加入香菜或九层塔或鸡头刺等一种配料青菜後,继续擂至全部擂成茶浆即可,全部擂制过程约需15分钟以上,因为在擂茶过程中,须使用双手力量持续,常会汗流浃背,由其初学者,更因力量不知均衡控制常擂了两三分钟就频频休息了,因此老手知道如何控制力道,所以不用换手,即可一气呵成。 因此;擂茶就可达到运动健身的功能。 在研擂过程中,会有擂棍成分也同时磨入擂砵中,因此擂棍要求一定要用可食性树材,如芭乐树、油茶树所制的原因和目的,因擂棍成分与擂茶及其他配料一同食下,正发挥『擂茶』的效果。擂棍为研制擂茶的不二之法。 研擂好的茶浆,约沖泡1500cc开水,如要甜食可加入适量糖,如要咸食则可加入适量盐,但正统擂茶则以咸食为主。如此一锅又香又浓又保健的擂茶茶汤已大功告成了。 咸的擂茶 甜的擂茶 § 吃法 一、吃清茶:即以勺舀茶汤入中型碗中,不另加配料直接食用,如您工作劳累,出汗很多者,以此方法喝热茶,包您立即解渴,身心舒畅。 二、加料吃茶:先将米香或米铛放入中型碗约1/3,再以勺舀茶汤入碗中加至七分满,再加入拨完皮的熟花生,在加入各种炒青菜,炒豆子等配菜即可食用,食之,莫不令人咋舌,啧啧称赞是人间美味。 三、擂茶拌饭:以半碗饭,加入各种青菜配料,再用勺舀茶汤混合食用,如此吃得饱又吃得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