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宁夏承天寺
释义

§ 简介

宁夏承天寺

承天寺,寺门朝东开启,院内现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韦驮殿、卧佛殿。韦驮、卧佛二殿两侧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间,以重檐砖雕垂花门和围墙连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与佛塔同建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外院院落宽阔,古树参天,松柏长青,肃穆宁静。

承天寺塔为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还高0.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门面东,可通过4.8米的券道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室内各层为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丁当作响。塔身十一层以上挑出五层棱角牙砖,上建八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十一层设四明四暗圆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锥形风格,古朴简洁。[1]

§ 概况

西夏崇尚佛教,以佛法立国。当时皇室倡导、百姓皈依、寺庙广布、僧尼众多,后世诗人在游宁夏时曾有过“云锁空山夏寺多”的感慨。斗转星移,尽管西夏王朝已成为历史,但众多的西夏佛塔却依然矗立,以其多姿的造型和神奇的宝藏供人凭吊昔日的文明。

在众多的西夏佛塔中至今保存完整,并有确切修建年代记载的首属承天寺塔。这就是著名的西夏皇家寺院——承天寺。位于银川市城区西南部,坐西朝东,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是一座中国传统的古建院落。院内有五佛殿、韦陀殿、卧佛殿、四个仿古式配殿及佛塔。始建于西夏第二代皇帝嵬名谅祚天佑垂圣元年(公元1050年)。

承天寺内最引人注目的这座高塔,因寺命名为承天寺塔。这是一座平面呈正八边形的楼阁式砖塔,通高64.5米,共11层。塔身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雕饰,只点缀一些绿色琉璃花砖,外观简洁朴素。塔顶也非常特别,是一个巨大的八边形绿色桃形塔刹,在阳光的照耀下,点点翠绿格外显眼,将这座古塔装扮的清秀、淡雅、挺拔。

承天寺塔的妩媚身姿和灵光宝气曾经引来许多文人墨客为其填词做赋。“层楼飘渺灵光护,宝塔峥嵘霞气浮”。“蠡吼法筵闻梵呗,铃鸣古塔振天风”。朱元璋第16子庆王朱旃分封宁夏时又加以增筑修饰,使承天寺成为当时的“宁夏八景”之一,称之“梵刹钟声”。然而清乾隆三年(公元1739年)的强烈地震,使寺毁塔塌。直到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才在残塔基础上按原风格重新修建,保存至今。 承天寺

承天寺塔不仅外观清秀,它所藏文物宝藏更是世所难比。据当时所作的《承天寺碑记》记载,西夏皇太后兴建承天寺时,用金棺银椁将佛顶骨舍利密装后,埋于塔基之下。舍利子本为佛家圣物,顶骨舍利更是佛家至宝,极为罕见。在承天寺中藏有这种极圣之物,可见它在当时佛教界的地位绝不一般了。

承天寺,现在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是宁夏博物馆所在地。现在设有三个基本陈列馆。它们分别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精品文物》陈列、《贺兰山岩画》展、 《回族文物习俗》展。

宁夏博物馆对西夏文物的收藏陈列居全国博物馆之首。这里展出了白70年代起至今考古发掘出的西夏文物精品原始物件,有世界之最的文物一件,国宝级文物两件,国家一级文物30多件。这里可以领略到西夏高超的雕塑技艺、奇特的西夏文字、精美的制瓷工艺和绚丽的佛教艺术等四方面内容。鸱吻是用琉璃制成的一个形象奇特的怪兽,传说它是龙王九子之一。它长着龙头、鱼身、鱼尾,遍身鱼鳞纹。相传,它的嘴可以吸入火焰,尾可以引来水源,是避火除灾的象征。于是,它就被放置在了屋脊最高的地方,为人们行使监督火灾的职责。西夏鸱吻相当高大,最高的有1.52米。国宝级文物鎏金铜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形体硕大,重达188千克,在铸造时采用了内部空心、外表通体鎏金的技艺。铜牛骨骼、肌肤刻画的形象逼真,尤其是双眼更为点睛之笔,使铜牛具有了神形兼备之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成为11—13世纪中国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作。西夏文:西夏最显著的文化特征就是文字的创造和使宁夏博物馆

用。西夏文字是记录古代党项语言的文字,创制于李元昊时期,约6000余字,是西夏法定文字,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惟一由官方专门主持创制的一种文字。西夏文字字体繁复,笔画多在十划以上,却仍有楷、篆、行、草等多种书体。仅拜寺口方塔出土的西夏文草书长卷就长达5.74米,然而目前学术界还无法识别西夏文草书,从而使这本长卷真正成为了一卷“天书”。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合本续》是目前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实物。它是伴随着西夏佛塔——拜寺沟方塔的倒塌而出土的。人们都知道,宋朝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里程碑。然而,宋朝的活字印刷品竟无一件流传下来!已知的早期木活字印本,仅有元代刊印的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等。经考证,贺兰山拜寺沟方塔中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合本续》是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本。它的出现,把我国的木活字印刷史提前了将近百年的历史。

西夏立国189年,创造了灿烂绚丽的文化,西夏学也成为世界性的研究学科。宁夏博物馆相继承办了两届西夏学国际研讨会,并成为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科研教学基地。

贺兰山岩画: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西北屏障,南北绵延五百余里。历史上曾是我国北方诸多少数民族驻牧和狩猎的地方。匈奴、羌、党项、鲜卑、突厥、吐蕃、蒙古等游牧民族相继在这里生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贺兰山古代岩画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在贺兰山的东麓北自石嘴山南迄中卫的十多个山口,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这些岩画题材广泛,大如宇宙现象,小至足蹄图形,最多的则是类人首和虎、豹、狼、鹿、羊、骆驼等动物图象。其中的放牧、射猎等岩画,则更是这些古代游牧民族实际生活的缩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然而由于这些岩画所在地多数道路崎岖难行,又过于分散,很难到一个个实地欣赏。因此,宁夏博物馆将这数以万计的岩画加以精挑细选,把具有代表性的70多块岩画原物及400余幅原物拓片集中展示,使大家更集中、全面、方便地欣赏到这些古老的艺术作品。

岩画是古代先民在岩召上绘制或凿刻下的图画。它的时代跨度较大,早的可能在春秋战国之前,晚者根据西夏文题刻和明代题记,则在西夏、元、明之际。贺兰山岩画属于北系的凿刻岩画,它是用金属钝器在岩石表面上敲凿、磨制或二者兼用刻画出图案。画面有的形象逼真,有的简洁抽象,造型古朴粗犷。

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发现贺兰山岩画的记载。现在岩画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世界性学科。仅在宁夏就举行过1991年和2000年两届世界岩画研讨会,研讨会的陈列都在宁夏博物馆展出,这里已成为岩画学的重要研究基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