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玉 |
释义 | § 个人简介 宋玉宋玉,又名子渊,湖北钟祥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 两大传说 宋玉(一)关于“玉为鄢人”说 鄢为鄢郢,为楚国纪郢之后的第三都城,与第二都郢相距不远。当楚威王至楚襄王间,楚都朝班则经常在纪郢、郢、鄢郢、郊郢(即郢中)之间流动,而楚襄王时,据《史记·楚世家》载为“郢中立王”,鄢在当时只是外交好会的城邑。《史记·楚世家》:(顷襄)“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于鄢。”可是十八年楚人巧谏“王缴兰台,饮马西河”,即指挥四方于郊郢兰台,显然楚襄王是在郊郢理政。宋玉事楚襄王,可能随从去过鄢邑,也可能在鄢邑住过,“枕头玉鄢人”实乃“宋玉郢人”之误。因为在汉后有一种普遍现象:汉承秦制,袭楚风,汉时地名往往为春秋战国时地名的袭用。于是,汉魏以后便出现了鄢、、郢的混称。如《天下郡国利病书》:“承天府春秋时鄢郢名都,在晋则石城重镇也,近扼襄邓,远控黄鄂,汉水濒郡之西。”这是把郊郢、鄢郢合一了,因为春秋时的郊郢,就是明朝嘉靖十年后的承天府(即钟祥),而不是鄢郢。这足以说明把承天府址为钟祥城址(即郊郢)误传为鄢郢了。由于历史有误传,故而也便伴随出现了将“玉为郡人”误作“玉为鄢人”的传说。 关于“宜城县南宋玉宅”之说。钟祥恰恰正好伐处宜城县南。《水经注》已经对宜城县南宋玉宅她他宋玉其人作了明确记述,内容全是宋玉在郢中——即今钟祥的事迹。所以,不能从宜城县南有宋玉宅的记载,而怀疑“玉为郢人”。同时,地域沿革经常随朝代的更替而变异隶属,地域内的古迹属处称谓也往往随变而变,今日的某地并不就是古时的某地,要准确地记述必须从古至今进行系统考察之后才能定断。如明代尚书孙交墓在流水沟,明时流水沟属钟祥县,故史称“孙交墓在钟祥城北”,而今日流水沟属宜城县管,今天的记载则应为“孙交墓在今宜城县东境”了。今日钟祥,东汉时或属宜城县管,或在宜城县南,但今钟祥必竟是战国时的郊郢,兰台之宫旧址毕竟在今钟祥。故而,宋玉之生平皆可考之。 (二)关于“墓冢碑铭”说 墓冢碑铭可以作为考察人之生平的力证。然而,光凭墓冢是不能断故里的。如钟祥原有屈原墓,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过郢州诗中有“折碑岭下三闾墓”句,但这不能否定屈原故里为秭归人的事实。况且,墓冢有葬身墓和衣冠冢之分,据史料载,全国有宋玉墓五处,究竟哪一处为宋玉葬身墓?再说碑铭,即如鄢郢(今宜城)之宋玉墓,清嘉庆二十一年的重修墓碑,碑文的关键内容“阳春白雪千人废,暮雨朝云万古疑”等句,却分明说的郢中故事和宋玉侍楚襄王的事迹,今钟祥还有“阳春白雪”巨碑和嘉靖皇帝之父兴献王亲制的“阳春台赋”汉白玉石巨碑。若以此而定,则宋玉确实是故楚郊郢—郢中人,即今钟祥人无疑了。 纪念名人,宣传古迹,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由于名人足迹所涉之处甚多,留下的古迹也就决非一处,所以四处宋玉宅、五处宋玉墓,都是应该肯定的客观历史遗迹。宋玉是我国历史上仅次于屈原的楚辞文学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而决非一县一地所私有。 § 作品简介 宋玉宋玉究竟有哪些作品呢?这是自古至今难以质证的问题。《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而现存题为宋玉赋者则仅有十四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文选》和《古文苑》等书还载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数篇,古今许多学者经过研核鉴别,多认为《招魂》乃屈原所作,《九辩》为宋玉所作,其他均系后人伪托。现举几例: 一《文选》、《古文苑》等书所录各篇散文赋的体式,并非楚辞体;而是西汉司马相如所创制的那种散文赋体。这种体式不是宋玉所处的战国时期所能产生的。所以,如果定要说它们是宋玉之作,那么,这位宋玉就不可能是战国时期的楚人了。 二这些作品多为宋玉与楚王对话的形式,而在叙事行文中又常称“楚王”、“楚襄王”,以常理揆(kuí)之,宋玉既是楚人,就不能在称本国国君时冠一“楚”字,更不能在国君生前预称其溢号。 三《笛赋》有言:“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如果认定宋玉主要生活年代为楚襄王时,而荆轲刺秦王则在楚王负刍元年,晚于襄王数十年,那么,荆轲的典故就决不会被几十年前的宋玉所引用。退一步说,即使负刍元年宋玉尚存,也不会将同时的故事这样写进自己的作品中。 四这些作品多是明显地以第三者口吻写的。宋玉不应在作品中直呼己名,如“宋玉、景差侍”、“问于宋玉曰”、“宋玉对曰”,等等。 五《高唐赋》述曰:“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显系后人追记之词。 六《高唐赋》、《神女赋》、《高唐对》共叙一事;《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内容相仿,文气格调雷同。尤其《高唐对》一篇,文字与《高唐赋》首段基本一致,只将神女自述之言增益四句,实乃《高唐赋》首段的重录。试问宋玉一人缘何重复制作同一题材之文章? 七《古文苑》成书较晚(相传为唐人旧藏本,北宋孙洙得之于佛寺中,后经南宋韩元吉、章樵厘订注释),而《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却首次被它所著录。假令此等作品确系宋玉所撰,那么,去古未远而且见闻广博的刘向、王逸何以不将其收入《楚辞》? § 作品节选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娴丽,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辞,所学於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美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披服,脱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而不安。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邃。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宋玉(三)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猛兽惊而跳骇兮,妄奔走而驰迈。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雕鹗鹰鹞,飞扬伏窜。股战胁息,安敢妄挚。于是水虫尽暴,乘渚之阳,鼋鼍鱣鮪,交积纵横。振鳞奋翼,蜲蜲蜿蜿。 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徙靡澹淡,随波闇蔼;东西施翼,猗狔丰沛。绿叶紫裹,丹茎白蒂。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 登高远望,使人心瘁;盘岸巑,裖陈皑皑。磐石险峻,倾崎崖。巌岖参差,纵横相追。陬互横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积,重叠增益。状若砾柱,杂巫山下;仰视山巅,肃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视峥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倾岸洋洋,立而熊经,久而不去,足尽汗出。悠悠忽忽,怊怅自失。使人心动,无故自恐。賁育之断,不能为勇。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纵纵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状似走兽,或象飞禽。谲诡奇伟,不可究陈。上至观侧,地盖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秋兰茝蕙,江离载青。青荃射干,揭车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王鴡鸝黄,正冥楚鸠。秭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有方之士,羡门高谿。上成郁林,公乐聚榖。进纯牺,祷琁室。醮诸神,礼太一。传祝已具,言辞已毕。王乃乘玉舆,驷仓螭,垂旒旌;旆合谐。紬大絃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于是调讴,令人惏悽,胁息曾。于是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涉莽莽,驰苹苹。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何节奄忽,蹄足灑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建云旆,蜺为旌,翠为盖。风起云止,千里而逝。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 § 楚辞文学家 宋玉著名的楚辞文学家——宋玉,约生于公元前三OO年,卒于公元前二三O年,战国时楚国郢中人,今湖北省钟祥市为他的出生地。宋玉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作家,文学史上往往“屈宋”并称。宋玉出身低微,天资聪颖,善于巧辩,精通音律,师承屈原,才华出众,具有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宋玉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古代笔记、小说、戏曲、话本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形容男子之俊美。宋玉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意,仅在楚襄王时期作过文学侍从、大夫之类的小官,后遭诋毁,被王疏远,悲愤满腔,抑郁而亡。 宋玉的文学创作成就很高,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为宋玉立了专节,指出:“宋玉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宋玉是屈原艺术的优秀继承者,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曾发生不小影响”。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六篇,现在尚存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对楚王问》十三篇。《九辩》是他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悲秋文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比对、夸饰、双声、迭韵等影响后世。宋玉辞赋中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巫山云雨”等精彩词句已成为历代人们引用的典故。历代诗人、作家对宋玉十分尊崇,将他与屈原同称为“辞赋之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宋玉评价极高:“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自对问以后,东方塑效而广之,名为《客难》。托古慰老,疏而有辩。”(《杂文篇》)“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才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更称宋玉“风流儒雅亦吾师”。 关于宋玉的生平事迹,历史上的直接记载不多,最可征信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只肯定了宋玉为楚国人:“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汉书·艺文志》也只称宋玉为“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楚国之大,幅员数千里,宋玉究竟是楚国哪个地方的人?又怎么能断定宋玉就是楚国郢中人?本文所要阐述的线索和依据有四:史典的记载和评述;宋玉的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活动;古迹铭刻;宋玉自己在作品中的表露。 记载和评述宋玉生平事迹的史书典籍,除《史记》、《汉书》而外,西汉刘向的《新序》、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重要依据了。《新序》中载:“楚辞章句说:“《九辩》者,楚大夫宋玉之所作也。”《文赋》说:“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文心雕龙》对宋玉的述评有十四条之多,最能说明问题的如《时序》中言:“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观期艳说,则笼罩雅颂。”《杂文》中说:“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知音》中说:“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之所以伤《白雪》也。”《诠赋》中说:“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爱锡名号,与诗画境。”“宋发巧谈,实始淫丽”。所言《见》、《钓》,即为宋玉的《风赋》、《钓赋》,而《风赋》卷首说道:“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以上文中,有四层线索须特别注意:第一,“宋玉为楚人”之“楚”,实际内容就是宋玉从事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活动的地方;第二,宋玉事楚襄王,活动地方的中心在兰台之宫;第三,宋玉成才于兰台;第四,宋玉与“兰台”、“阳春”、“白雪”的故乡即是宋玉的故乡。四层线索,层层归一,层层具体,而兰台位于楚别邑郊郢,“阳春白雪”的入歌传唱完成于郊郢,“阳春白雪”青石巨碑今尚存于钟祥博物馆,古《乐府》又有吟兰台泮水和宋玉井泗泉水“冉冉水上云,曾听屈宋鸣;涓涓水中月,曾照莫愁行”的诗句,所以宋玉确为楚国别邑郊郢人,即今湖北省钟祥市郢中人。 人从地成才,地以人传名。兰台自为楚宫,东侧有宋玉宅、宋玉井。因“阳春白雪”,郢中名胜阳春台、白雪楼驰誉千古。从战国到今天,时过二千多年,固然年深久远,但遗址仍然保存到了现在。郢中城内兰台巍巍雄峙,城北阳春台花树掩映,仍为胜景大观;白雪楼遗址下的石壁上仍清晰可见当年汉水沧浪拍过的痕迹;宋玉宅旧址今为市实验小学校园,宋玉井的甘冽清泉今天仍可饮用。古迹的存在,自然就是宋玉为郢中人的有力证据。 § 故里简介 宋玉故里现貌对宋玉的故里,北魏人郦道元《水经注·沔水篇》中也有载述:“宜城县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隽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显然,宋玉故里在北魏时地处宜城县之南。玉邑人,宅在邑中,北魏时宜城县南之邑,定为故楚郊郢无疑。战国后秦置郡县,郊郢——郢中隶属南郡,在西汉为郢县,东汉郢省县,无县名专称,至刘宋明帝泰始六年始立长寿县,以《马良传》旁证,中经四百余年郢县的一部分并入了宜城县。《水经注》中说宋玉“邑人,隽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则分明说的宋玉在郢中的生活事迹,尤其所言“识音”,更分明是以歌“阳春白雪”作的标志。至石才儒《郢州风土考古记》说:“宋玉之宅两石竞秀。”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于“长寿县人物”内称:“宋玉,郢人。”《古迹》内称:“宋玉石二,唐李守郡,日得之榛莽间,今移在白雪楼前。”又载:“楚贤井在城东,旧传即宋玉宅,俗名琉璃井,亦名宋玉井。”又载:“兰台在州城龙兴寺西北,旧传即玉侍楚襄王当风处。”中国地域署名,自秦置郡县以后,隶划常异,综合上述记载,完全可以肯定,宋玉的故里和籍贯,旧中国时为楚别邑郊郢——郢中,西汉时为郢县,东汉时为宜城县南,刘宋时为苌寿,南宋时为长寿,在今日为湖北省钟祥。 关于宋玉的故里和籍贯,因宋玉宅墓之故,魏晋南北朝以后有四属之说:江陵、秭归、宜城、钟祥。江陵、秭归二地除庾信、杜甫、陆游的诗赋中有“宋玉宅”文字外,再没有其它的力证,现今也没有持定说,其它大量史料绝大部分对称宋玉为郢人之说均无驳论。只是,就中还有三点疑窦尚须辩证:第一,宋玉为楚鄢人;第二,宜城县南有宋玉宅;第三,宜城、泌阳等地有宋玉墓。据此三条,于是便提出了宋玉为郢人之疑。其实,这种怀疑论据是不足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