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日
释义

§ 古籍记载

玉皇大帝

正月初九,即农历正月第九天,一般都是在立春的节气刚过,恰是“一阳初始”是大自然开始“万象回春”的时刻。明王逵《蠡海集》记载:“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 明黄道周的《月令明义》:“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圣诞。” 清黄奭的《月令注解》也有类似记载。[1]

§ 传说

正月初九,传为玉皇大帝圣诞之日,天水民间直呼为天爷生日。玉皇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世俗心目中道教的至高天神。相传他为光严妙乐国的王子,舍弃王位,于普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度化群生,历三千二百劫难始证金仙,又经历了亿劫,才成了玉帝。其生于丙午岁正月初九午时,掌管三界十方人、神、鬼,统领有四大天王、九曜星官、五方揭帝、四值功曹,二十八宿、四海龙王及文武百官。[1]

§ 道家纪念活动

天日

每年正月初九日玉皇诞辰,各地道观举行盛大仪式,通经礼忏。其著名道观有开封延庆观、北京白云观、沈阳太清宫、山西长冶玉皇阁、西安八仙庵、宝鸡金台观及天水玉泉观。

朝山会

正月初九日,天水男女老幼齐奔玉泉观朝山进香,俗为朝观。时值春意方兴,观内人流潮涌,殿堂灯火通明,旗幡高挂,香烟氤氲。朝观者每人手持长约二尺半、宽约三寸的木板,名曰夹板,边行边舞,前有彩旗宫灯开道,龙旗、三清幡、圣像、凤旗、飞虎旗、金伞紧跟其后。唢呐、管子、笛子、笙等吹奏乐,筛锣、鼓、铰子、七星子、三星子、呆锣、爆锣等打击乐居中,夹板队由数十名身着黄衣云边服,头系蓝布巾的男子组成,舞步为行香步,鼓点为“吃呯吃呯呯呯,呯吃呯吃啪”。旧时舞队从东桥头集合,经万寿宫、十方堂、东关关帝庙、文昌宫、娘娘庙、孤魂堂、仁和里、东关城门、城隍庙、文庙、奋斗巷、北寺、陕西会馆、忠义巷、育生巷、西关关帝庙、人宗庙、火神庙,再经西湖嘴进上庵沟,进玉泉观玉皇阁,再折北至三清殿,结束于三仙洞。

插冬青

正月初九天水又称为上九,天水自初八日即为天爷暖寿,鸣放纸炮,上香祭祀,初九子时要在院子内献煮熟的猪头祭天。上玉泉观时人人要插一束冬青,谓之吉祥草,以朝药王,即可消灾,免疾。玉泉观所祀十三位药王,为全国所仅见。他们是神农,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折,传有《神农百草经》。歧伯,为黄帝太医,《黄帝内经》为黄帝问,歧伯所答。雷公,与歧伯同时,合著《黄帝内经》。扁鹊,春秋时著名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针灸术的创始人。仓公,即淳于意,西汉时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家,主治妇科。张仲景,名机,东汉时人,有医著《伤寒杂病论》 ,后世称为医圣。华佗,字元化,三国时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的神医。皇甫谧,西晋时人,是掀起针灸学风的大师,《针灸甲乙经》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针灸专志。王叔和,西晋时人,著有《脉经》。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人,有医著《肘后方》。陶弘景,字通明,南朝人,世人称为“山中宰相”,《神农本草经》是秦汉以前的药物学大成。孙思邈,唐朝人,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李时珍,明朝人,誉为“医中之圣”,著有《本草纲目》。此十三人在医学上均有重大贡献,因此天水奉为药王。[1]

§ 祭拜典礼

天日

祭拜公的典礼,相称隆重,在正厅天公炉下摆设祭坛,一般都是用长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纸再迭高八仙桌为「顶桌」,桌前并系上吉利图案的桌围,后面另设下桌。顶桌供奉用彩色纸制成的神座象征天公的宝座,前面中心为香炉,炉前有扎红纸面线三束及清茶三杯,炉旁为烛台;其后排列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等生果、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绿豆等祭奠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鸡、鸭、鱼、卵、猪肉或猪肚、猪肝、甜料生仁、米枣、糕仔等、红龟粿像龟形,外染红色,打龟甲印,以象征人之长寿等祭玉皇大帝的从神。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服装,尤其是女裤、亵服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假如要用牲口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要还愿时,必需用全猪或全羊。有些虔诚的家庭认为在家里祭拜还嫌不足,会连夜赶往各地的天公庙礼敬,像台湾台南终义路的天坛、高雄的天公坛、木栅指南宫等,每年的农历大年初八便灯火通明,热闹不凡。

天公生当日也有安太岁的典礼,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便可以到庙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委由庙方负责供奉即可。另有一个安太岁的方法:年初时在家里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围上红色片作炉,写上太岁星君到此,再逐日供奉即可。[2]

§ 地方习俗

把天日节作为一个感受天人合一观念和感受道教文化的节日。

①着汉服礼服,前往道教文化场所,观看道观斋天仪式。

②在家中举行小型的祭天仪礼

③亲手制作汤元,全家食用。食后饮清茶。 [3]

闽南与台湾

福建和台湾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习俗。十仲春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古人以为九在数量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又称这天是天日,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需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预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舒畅,给玉皇大帝祝寿。

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树下(最好是桂花树)唱歌,请玉皇大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需欢乐吉利,让七仙女兴奋,她一兴奋,父皇玉帝就会保佑人间一切顺利。

恩施土家人还以为上九日办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有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的说法。七出,是说初七不要出门做生意和办事情,做不好,办不成。八不归,是说出门在外的人,不要在这天回家,归有完成之意,八寄意发,应该发的就不应该有完成之意。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时至本日,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将难办的事情放到这天来办。这天办事效果好,实际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俗信,人们在办事的交际中,以为有皇天在上,不敢虚伪刁难,互相合情公道,事情轻易办成。[2]

客家人

客家人称天为“天公”、“天神”、“天神爷”、“玉皇大帝”等,天公崇拜是客家地区普遍流行的习俗。

这一风俗,尤其在南方闽南一带,对“天公生”的注重,比之庆祝新年元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风俗也被先人带到马来西亚,以至形成本地宗教文化的特色之一。在大马,以福建人为主的槟岛,天公诞尤其热闹。年年正月初八晚到初九,信徒涌向风山天公坛朝山。另外在槟岛市区的姓周桥海上宗族社区,传统以来也年年都在这天于路旁举行集体拜天公仪式;当地聚居的漳州杏林村周姓后人以及不少外迁的族人,都会在子夜回到桥前聚合,举行宗教与庆典仪式。[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