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贞堡
释义

§ 概述

安贞堡

安贞堡又名“池贯城”,位于距城75公里处的槐南乡洋头村,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历时十四年完工。

§ 结构

安贞堡

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光房间就有360个之多,厅、堂 18个,厨房12个,水井5口。若论房间数,安贞堡当属世界级大旅馆。建筑艺术的繁富和优美也很迷人。堡内建筑分为三进,在中轴线上排列层层厅堂,左右对称,布局平稳;每进又各有特色,既有整体美感,又有布局格式的变化;进与进之间都有天井。建筑两层,各层都有内走廊,每进厅堂两侧有楼梯与二楼走廊相通,二楼走廊外侧还有环堡小道。堡内厅、堂、卧室、书房、粮仓、厨房、水井、下水道、厕所等一应俱全。还有壁画、雕刻等艺术,精美生动,令人陶醉。屋檐、门扇、窗棂、柱础、斗拱、梁架、雀替等都随处可见雕刻、彩绘、泥塑和壁画作品。[1]

§ 造型艺术

安贞堡

应“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靠山宏大明堂广阔”的“风水”理论,它坐西朝东,又有“紫气东来”意念。“安贞堡”取名也有讲究,大概与《周易·坤》中“安贞之吉,应地无疆”之意相合。“安贞堡”大门上镌刻有颜筋柳骨笔力的“安于未雨绸缪固,贞观休风静谧多”对联,对此作了注解,一言居安思危,一求国泰民安。“安贞堡”整个建筑就是围绕着“防护安全”这个旨意建造的。

“安贞堡”建筑宏阔,气势巍然,高9米厚4米的围廊式土楼和以厅堂为中心的368间屋,构成了这座在福建罕见的大型民居。在现代建筑学家们的眼中,外观造型沉厚、豪放、简练,空间层次丰富,而其悬山坡屋顶顺山势层层升起,线条遒劲,飘逸舒展;堡内有厅院、天井、阁楼、回廊,有正堂、卧室、库屋、书房、花圃、谷仓、水井、下水道、炮楼、跑马甬道,以套进有序的四合院组合,布局错落参差,安排精巧有致,兼顾居、食、乐、聚、防、藏、行、作,自成一方天地。堡内浮雕、木刻、泥塑、绘画最有特色,屋檐、门扇、窗棂、柱础、雀替、斗拱、梁架,随处可见灯笼、花篮、瓜果、花卉、卷云、龙凤、走兽、飞禽式样的精工雕饰,组成“竹报平安”、“富贵花开”、“龙凤呈祥”、“麒麟献瑞”等种种图案,它们与堡内那50多幅源自儒、佛、道三教义理的民间传说、故事的彩绘壁画,编织出一道极具中国民俗文化风格的景致。[2]

§ 秘密

安贞堡

安贞堡内长年无人居住,却蛛丝不见一根。一幅壁画画着一个仙童手持扫帚扫除垂空的蜘蛛,传说偌大古堡不见一根蛛丝就是由于这个仙童把蜘蛛扫尽了。另一幅壁画是一个仙童手执蕉叶,把五只蝙蝠招来。蝠,福也,谐音,五只蝙蝠即“五福”。蝙蝠就是蝙蝠,堡内确可见蝙蝠生活的痕迹。仙童把蝙蝠招来,蝙蝠把蚊子一类小昆虫吃了。守株待兔一般,蜘蛛守网待蚊,既然无蚊落网,蜘蛛只好到别处谋生去了。[3]

§ 历史意义

安贞堡是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夯土建筑之一,199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民居,还有军事等意义.清末匪患蜂起,为保家产、为保本乡族人避难而建安贞堡。堡外墙为块石砌筑,厚达4米,牢不可破。大门双重,极厚,还铆铁板,门顶端设注水孔,可灌水御火攻。土堡正面两边角凸出为炮楼,有利于正门及两个侧门的防卫。环堡廊道的外墙上,共设96个瞭望窗和198个射击孔。土堡是防御性的,没有进攻,防御便沉默。[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