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宗社党 |
释义 | § 概述 宗社党军政大员最后一届领导班子集体照 其一:1912年1月12日, 清皇室贵族分子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召开秘密会议,19日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布宣言,被称为“宗社党”(即“宗庙社稷”的简称)。成员胸前刺有二龙图案,满文姓名为标志,在京、津等地积极活动,企图夺回袁世凯的内阁总理职权,以毓朗、载泽出面组阁,铁良出任清军总司令,然后与南方革命军决一死战。并强烈要求隆裕太后坚持君主政权。1月,京津同盟会专设北方暗杀部, 由彭家珍、赵铁桥领导,在北京西河沿设置办事机关,旨在诛杀元凶巨憝。成员20余人,每人均负有直接行动任务,另兼部分事务工作。满人良弼因组织宗社党,遂被选为暗杀目标。 其二: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复辟清王朝的反动组织。1914年4月,日本政府大限重信第二次组阁后,积极支持“满蒙独立运动”。1912年3月已经解散的清皇族复辟组织宗社党.重在日本成立,部设东京,大连设支部,主要成员有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陕甘总督升允、蒙古贵族巴布扎布,还有日本人川岛浪速.头山满、山田修、若日太郎等30余人。潜居大连的肃亲王善耆领导大连支部的活动.与川岛浪速等共同策划,在大连、安东(今丹东)、皮子窝等地招降纳叛,于1916年3月组成宗社党“勤王军”,配合日本掀起的“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进行军事活动。其间由于日本对华政策发生变化,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失败。“勤王军”解体;宗社党大连支部亦随之解体。 § 解析 宗社党是辛亥革命发生后于1912年2月成立的一个主要由满族组成的政治组织,其正式名称为“君主立宪维持会”,该组织的主要成员有良弼、溥伟、善耆、载泽等人,這几个人或者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者曾被清廷派往国外考察,或者是对新学很感兴趣,都是当时清政权中被认为比较清廉、干练,积极要求实行以君主立宪为核心改革的人物,其中除良弼外,都被清廷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即使良弼也因为年纪轻,资历浅,很多改革建议得不到采纳。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发生与成功,主要在于革命党成功地挑动了满汉民族矛盾,因为由于满族的汉化,以及清末同光中兴后汉族官僚与军事勢力的崛起,满汉矛盾并不尖锐。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君主立宪和共和体制同样能够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更何况包括孙文在內革命党政治人物本身的民主素质远不及当时的立宪派人物,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无法实现社会变革的使命,而仅仅蜕变为通过挑动民族冲突而实现改朝换代,让诸如袁世凯等这样的政治投机分子得利,更为可惜的是,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近代史上仅有的一次宪政变革--清末新政,打开了辛亥以后一次比一次激进的暴力革命的潘多啦盒子,无数生灵遭到涂炭。 § 成员 荫昌 荫昌(1859—1934)。1911年3月9日,荫昌被赏为陆军正都统(相当于陆军上将),成为清末新军施行新官制后唯一的陆军正都统;5月8日清皇族内阁成立,荫昌(满族)任陆军部大臣;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清廷派荫昌率北洋第一军(总统官荫昌兼,由陆军第四镇和第二镇的混成第三协、第六镇的混成第十一协编成)、第二军(总统官冯国璋,由陆军第五镇、第三镇的混成第五协、第二十镇的混成第三十九协编成)前往湖北意图镇压,17日荫昌赶到信阳坐镇指挥,但两军均系袁世凯旧部,将士不听命令,荫昌束手无策,起义的烈火迅速蔓延,湖南、陕西、山西、江西等相继独立,10月20日庆亲王奕劻派徐世昌请袁世凯出山,27日清廷招回督师无功的荫昌,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湖北剿抚,冯国璋改任第一军总统官,段祺瑞任第二军总统官,荫昌并未返京,而是随第八镇一起参加反攻;11月1日袁世凯组阁,荫昌任军咨府大臣仍暂管陆军大臣事务。1912年1月1日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中国封建王朝结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政府成立,荫昌曾被聘为总统府高等顾问,北洋民国政府与小朝廷之间凡有礼节性往来的场合,都由荫昌以总统特使的身份入宫;10月11日给予一等文虎章;12月15日被北洋政府授为陆军上将,是中国满族上将第一人。载振 载振(1876年~1947年) 镶蓝旗,庆亲王奕劻长子,乾隆帝玄孙,封贝勒。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作为出席英王爱德华七世(温莎公爵的祖父)加冕典礼的专使出使英国,并顺便到法、比、美、日四国进行访问。第二年,1903年赴日本考察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回国后亲自参与这次博览会的中国官绅们都认为:“博览会之关系甚大,以商战胜他国全在此举。”于是,载振奏请成立商部,担任农工商部尚书。在此之前他曾任镶蓝旗汉军都统、御前大臣、管理火器营、正红旗总族长等要职。担任农工商部尚书(正部级干部)时年仅30岁,可谓少年得志。但1907年,他卷进了一起桃色贿赂案,并作为该案主角遭受了沉重打击。光绪三十三年,载振奉旨赴吉林督办学务,途经天津,因接受直隶道员(另一说为天津南段警察局总办)段芝贵的贿赂——花巨资一万二千金买下的歌妓杨翠喜,被御史赵启霖弹劾,此事轰动京都,他虽然被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说法开脱了罪名,但他和他父亲庆亲王奕劻均被迫辞职。宣统三年(1911年)再次回到朝廷任弼德院顾问大臣。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后,他迁入天津英租界避祸,从事工商投资活动,从此远离政治,1947年在天津病逝。载洵 载洵(1886—1949) 满洲镶白旗人,爱新觉罗氏。光绪帝弟。清光绪十五年(1889)晋辅国公,次年又晋镇国公。二十八年袭贝勒,三十四年加郡王衍。宣统元年(1909)任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1910年任海军部大臣。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天津闲居。1949年死于天津。铁良 铁良(1863―1938),宇宝臣,满洲镶白旗人。溥仪继承位后,改元宣统。十二月,清政府设立禁卫军,以贝勒载涛、毓朗和铁良为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当时摄政王载沣急欲将兵权收归满族亲贵掌握,先以“足疾”为名罢斥了袁世凯,随后又于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免去铁良陆军部尚书之职,以萌昌代之。八月,清廷任命铁良为江宁将军。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守城清军死命顽抗,战斗十分激烈。十月十一日(12月1日),革命军攻陷天堡城,江宁将军铁良避匿日本兵舰.回到上海。清廷革铁良职,由张勋护理两江总督。 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指挥北洋军南下。1912年1月,―些少壮派满族亲贵建立了宗社党,其主要党魁为军咨使良弼、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等,反对起用袁世凯,反对南北议和,反对清帝退位。从江宁刚刚回到北京的铁良也加入了宗社党。1月26日,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伤,三日后毙命,宗社党遭到沉重的打击。2月12日,清政府被迫颁布了退位诏书、授权袁世凯组织责任内阁。随后.宗社党党徒纷纷出京。铁良寓居天津租界内,频繁往来于青岛、大连、天津、日本之间,进行满洲复国活动。 1917年6月,“辫帅”张勋与宗社党为首的势力串通,乘“府院之争”带兵入京,拥立溥仪,其间,溥仪曾任铁良等人为弼德院顾问。张勋复辟失败后,铁良仍寓居天津租界。 1924年10月,冯玉样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也寄居天津租界。铁良等清朝遗老继续向溥仪效忠.三十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为进攻中国,张学良放弃东北,日本据而在东北成立“满洲国”,铁良、溥伟、郑孝胥、陈宝琛等人参与了活动。溥仪后来带领郑孝胥等人潜往东北,成立满洲国,铁良则留在天津闲居.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去世。载涛 载涛(1886-1970)。卓越的京剧票友。清醇亲王奕譞第七子,光绪帝之弟,溥仪之叔。袭封贝勒,宣统二年(1910年)受赏郡王爵章,三年任军咨府大臣。1910年2月赴日、美、英、法、德、意、奥、俄八国考察陆军,5月派任赴英国专使大臣。1911年5月任军谘大臣;其后任蒙古镶黄旗都统。1912年1月,与载洵等组织宗社党;3月宗社党解散。1917年7月张勋复辟,溥仪任为禁卫军司令;同月复辟失败。1918年徐世昌任为将军。溥仪曾以伪满洲国“皇帝”名义,多次召他赴长春当官,北京伪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也许以高薪请他任职,均被拒绝。载涛出身嫡系皇族,但宁肯贫困潦倒也不当汉奸,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受到尊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马政局顾问,还用自己的稿费2000元助他修缮住房。1949年后,历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70年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毓朗 毓朗(1864年8月27日-1922年12月14日)多罗敏达贝勒,是定慎郡王溥煦的次子,清末的军机大臣之一。当过巡警部(民政部)侍郎、步军统领。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授军机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改授军咨大臣。 辛亥革命后,参与过宗社党的活动,终年59岁。他的二格格爱新觉罗·恒香就是婉容皇后的继母。良弼 良弼 (1877-1912) 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赉臣。清初睿亲王多尔衮之后,大学士伊里布之孙。光绪三年(1877年)良弼生于成都,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忠孝伦尚教育,侍母极孝。及长,寄籍湖北,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该省选送赴日留学,入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良弼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回国,入练兵处,次年升该处军学司监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月补军学司副使,8月袁世凯延揽其为调充陆军第八标统带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4月回任军学司副使,并主持保定陆军学堂校务,同年新军在河南彰德举行会操,任北军审判长,其间充任考试陆军游学毕业生襄校官、提调官等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8月任陆军部军学司司长,兼参议上行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获选修订法律馆谘议官,参与编撰新律;同年底拱卫京师的禁卫军成立,授禁卫军第一协统领,实际负责管理禁卫军。宣统元年(1909年)7月,清廷“从良君弼等之建议”,仿日本参谋本部设立军谘府,以统筹全国陆海军事宜,军谘大臣载涛不谙军事,凡事皆以良弼为“谋主”;10月擢升禁卫军训练大臣。宣统二年(1910年)随载涛出国考察军政,同年秋参与组织滦州秋操。 武昌起义后,良弼既反对起用袁世凯,又反对革命,妄图“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宣统三年(1911年)11月袁世凯进京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良弼被夺去统领禁卫军实权,同年12月9日授军谘府军谘使,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1912年1月12日,良弼与溥伟、铁良等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俗称“宗社党”),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1月26日良弼议事毕回家,在家门口(今北京西四北大红罗场胡同),遭四川武备学堂毕业生彭家珍向其投掷炸弹,炸伤左腿,29日袁世凯遣民政部尚书赵秉钧买通一中医,开一药酒,晚遂死。1912年2月1日以副都统阵亡例从优赐恤,其后有官绅立祠于北京。溥伟 溥伟(1880~1936) 号锡晋斋主,满族爱新觉罗氏。12月13日出生于北京,系第一代恭亲王奕訢嫡孙。1898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在辛亥革命时期,与肃亲王善耆等人组织“宗社党”,妄图复辟清室,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主张整兵一战,是清皇族中的复辟派。 1912年2月,溥伟避居德国侵占的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占领青岛,他妄图借用日本势力复辟清室,狂称:“有我溥伟在,大清帝国就不会灭亡”。在日军的支持下,他和善耆搞起“满蒙独立运动”,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党,还在辽东一带召纳土匪,秘密组织“勤王军”,为复辟清室枉费心机,苟延残喘。1916年2月,溥伟在青岛期间曾收到前陕甘总督升允自东京送来的密函,信中叙述升允在日本联络上层力量支持复辟活动。见此信,溥伟遂和善耆加快了复辟步伐,并预谋6月中旬在辽南一带举事。不料6月6日袁世凯突然病死后,日本政府随之改变了对华政策,将宗社党军队和蒙古骑兵解散,辽南举事落空。1922年2月善耆死亡,溥伟复辟清室企图成为泡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诱迫溥仪早到东北筹建满洲国傀儡政权,将溥伟从大连接到沈阳,让其当“四民维持会”会长,扬言要以溥伟为首建立“明光帝国”。日军还让溥伟穿上“王服”,在日伪警宪的簇拥下祭陵。溥仪得知这一消息,急忙来到旅顺,顺从地当了日本的傀儡皇帝。从此,溥仪对溥伟心存戒虑,总是放心不下,生怕溥伟夺去帝位,始终没有给溥伟一个职位,就连日常的零花钱也不肯给。 1936年1月,溥伟在贫病交加中,死在新京(今长春)一家旅社里,终年56岁。善耆 善耆(1866—1922)字艾堂,号偶遂亭主人。清朝第十代肃亲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与日本浪人川岛浪速来往密切,成为挚友。在川岛的游说下憧憬日本。1904年委托川岛在府中设立华胄学堂,亲任监督,聘请川岛在北京警务学堂任用的日本教习,对子弟进行日本式的教育,并说服其他王公将子弟送入该校学习。又在府中设立和育女子学校,聘请日本女教习木村芳子和川岛的夫人对女眷和王女、王侄女等进行教育。1907年与川岛八拜为交,并将第十四王女送给川岛作养女。辛亥革命后,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在川岛怂恿下,逃至日本占领的旅顺,与川岛策划建立以满洲为基础,以日本为监护人的满—蒙联合的国家。当其到北京与日本人会谈上述计划时,遭到革命党人的追捕,在黑龙会的帮助下逃出北京。1912年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失败后,鼓励一部分骨干分子逃到旅顺,企图东山再起。1914年派儿子宪德到东京再次组织宗社党,以肃王府在奉天、吉林两省的森林和矿山开采权作抵押,向大仓财阀借款100万元,交给川岛作为组织勤王军的经费。由于日本政府和军部改变了计划,使川岛指挥的勤王军大败,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失败。1922年去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