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子母拳 |
释义 | § 简介 子母拳 据传说此拳为宋代岳飞所创,此拳最初仅9手,其中上盘3手,中盘4手,下盘2手,左右互换皆为散练手法,故名子母拳;后来逐渐发展,每手各演化为20手,共180手。步型多为侧身半马步,步法多以足尖由外弧形向内。盘进步。 清代河北雄县人刘仕俊擅长子母拳,后来他在散手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归纳为八母势,形成简单套路,可以连贯练习,故名子母拳,表示拳法子母相生,富于变化。子母拳分8路,有挣捶式,进退连环式,回身靠挤式,拦腰捶式,双推手式,捆锁靠挤式,琵琶式,研肘架打式.每路动作多则5,6势,左右轮换,一气贯注,动作简单,节奏鲜明,与形意拳的五行,十二形拳术练法近似。其手法包括:捆,拿,锁,靠,推,打,刁,捋.步法以直进直退为主.劲力刚健明快,讲究吞吐沉浮,刚中寓柔。桩法有三门桩,四门架,木人桩等。桩步稳固,进退起止皆有节序。此拳后来不断丰富,共发展为32路。清末民初时,子母拳在北京一带较为流行, 清末河北雄县人刘侍俊任宫廷护卫神机军营教官,曾教授“子母拳”。子母拳共三十二路一百七十三手,主要特点为以静待动,以快制胜,出手凶猛,见缝插针。强调心雄胆大,勇猛果断,出手狠毒,迅疾飞快。平常对指头功夫要求很严,交手时不讲情面,人称一毒,二狠,三快。岳家散手的主要方法,有刁卡挤靠、劈打捆肘等,每一手法都有一连串的接应手法,“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或手打,或肘顶肩撞,一环扣一环,随机生变,贴身进步,见缝插针。 § 流传情况 一、源流 子母拳 子母拳,又名岳氏鹰手,亦称鹰爪、鹰手拳。相传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传。清末,有法成、道济二人先后传此拳于河北省雄县孤庄头村刘仕俊(人称金枪杆子刘)。刘仕俊授徒多人,并传其族孙刘成友,刘成友传其外甥陈子正。陈子正曾先后在北京,河北,黑龙江,上海,广东,四川等地授拳。鹰爪王陈子正于1915年受其好友刘微伯、王寅卿之邀到东北齐齐哈尔,在当时的省立一中等校传授此拳。学生有刘风池,郭成尧,由述孔,孙成之,曲乙新,王斌振等。国术巨臂,东北鹰手拳法的代表人物,鹰手拳大师由述孔老先生毕生研究鹰手拳法近八十年,授徒时以打为教,培养了上千名优秀学生,早期学生郭宪亚在上世纪40年代,代表中国武术界,赴日本比武,战胜所有对手,震惊日本武术界。后期学生王志建、孙东昌等皆成为功底深厚的拳学大家,但因该门不喜张扬,仅一九八六年参与过公开的武术活动,初露头角,即获得中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金狮奖以及黑龙江省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优秀奖。 太极大师张达泉师承纪子修。纪子修在向杨露禅学太极拳之前就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因手臂被载货大车压过分毫无损而被人称为铁臂纪三爷。当时,纪三的看家本领就是子母拳。据说岳飞师从周侗学习形意,后来周桐的好朋友,一位老和尚又教他实用的散打武艺。岳飞据此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整理改编成子母拳,流传至今。张达泉的父亲是北方有名的枪王,与纪子修的惺惺相惜,有极深的友情。纪子修很少收徒,将太极与子母拳精心传给了张达泉。张达泉的学生都知道大师身怀子母拳绝技。多次要求他传授子母拳。但张达泉因向某人承诺,向外只教太极而不传子母拳,所以,他的学生们总不得门而入。然而张达泉经常说,他已经将子母拳的技法融入了太极推手之中。直到20世纪60年代,张达泉才将子母拳传给少数几位学员。 二、分布 北京,河北,黑龙江,上海,广西,广东,四川等地。 三、沿革简述 子母拳在长期传播中,在内容和动作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革。自刘成友后,在技术上融汇一些外家拳法。如高挑低压,翻弹滚砸,蹿跳搂抱,勾挂撑搪,抽撤连环等。使得此拳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一)数量上的变化。相传岳飞在传授此拳术时,只有九个手法,既上盘三手,中盘四手,下盘两手。后来每个变为二十手,共一百八十手,分左右练习,为三百六十手。由陈子正归纳为五十手,并称为子母拳五十路,或鹰手连拳五十路。 (二)内容上的变化。 此拳传至刘成友,与外家拳术融汇。如翻子中的罗汉拳、八步追等,都渗以抓打擒拿的成分,所以后人又称其为鹰爪翻子拳。 (三)动作上的变化 此拳的步法,最初是由外向里钩盘,每进一步划一半圆圈,两足互划,称为钩盘腿盘旋法。刘仕俊,刘成友授拳时,皆乘师法。陈子正初授拳时,也按师法,到上海精武会后将此步法进行改进,改为直接上步,但仍不失勾盘之意。改进步法后,击法不变,但是动作速度比过去提高了。 (四)风格上的变化 南方所习鹰手拳,以陈国庆,刘致祥为代表。特点是;柔中有刚,绵软小巧,融合了翻子拳的精华。北方以由述孔,郭成尧为代表。特点是;刚多柔少,勇猛刚硬,注重实战,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子母拳。由此而看,虽南北风格不一,却是同出一炉。 § 内容特点 子母拳取鹰的爪利, 膊坚,身捷,目锐之意。演练时要求:抓打擒拿,翻崩肘靠。讲究一耗二拿三降四守;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粘衣如扪脉,刚柔静中出。此拳贵在身整力猛,力足而整,临敌应用,愈显其奥妙无穷。其力分阴、阳、刚、柔、弹、寸、脆。七力合一混为一体,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练功方法及手段 以五十路连拳为主,每一路是一个组合,由2到9个动作组成,要求左右两侧反复练习。总的要求是;塌肩垂肘,抿肩裹胯,扣齿提肛。劲发于后踵通于脊背,源于丹田,达于拳掌。出拳要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手脚合一,内外合一。运用抓、刁、掳的方法进行掳桩训练。气功、硬功练法有:仰卧功、侧卧功、固精敛气功、托天功,壮腰阔肺功,坚臂功,铁掌功,铁肋功,千斤铁膊功,活腰壮腹功,百把功,铁指点石功等。 § 主要套路 蛇形 1.动作预备式 动作说明与第一期的“开花”预备式相同。 右白蛇吐信 (1)接上式。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膝微屈,右足微微抬起;同时两掌变驼形手(即:拇指与食指伸出,其余三指弯曲,成八字形;故也有人称八字手),左手内掩,右手微微回带;目视前方。 (2)右腿屈膝向前迈出,但不落地,微悬离地5cm左右,同时左手向胸前掩扣,手心朝下;右臂外旋,由胸前经左腕上方向前、向斜上方钻出,高与鼻平,手心朝上,左手掩于右肘底;目视右手。 拔草入洞 (1)接上动。右脚微微收回{同时左手上挑,右手沉肘回掩,搭于左腕上;目视右手。 (2)右脚不停弧形回收,左手继续上挑,高与眉平,手心朝前;同时右臂右腕内旋;目视前方。 (3)右嘟向前迈出成右丁步;左手再次下扣,手心朝下,食指朝前;同时右手内旋手心朝下,由胸前J经左腕上方向前钻出,高与鼻平;左手掩于右肘底,手心朝下,食指朝前;目视右手。 左自蛇吐信 (1)接上动。重心右移,右手外旋内掩;目视前方。 (2)左脚向前迈出成左虚步;右手内旋下扣;左手外旋自胸前经右腕上方向前穿出,手心朝上;同时右手一F扣掩于左肘底,手心朝下;目视左手。 拨萆入洞(左式) (1)接上动。左脚微微收起;右手上挑,同时左手沉肘回掩,左腕悬于胸前,手心朝右;目视左手。 (2)左脚回收,随即弧形向左前方迈出,落成不丁不八步;同时,右手下扣,手心向下;左手内旋,由胸前经右腕上方向前钻出,高与鼻平,手心向下;右手掩于左肘底;目视左手。要领:此动作在操练时要求周身要柔,做到外柔内刚,气贯丹田,小腹充实。动作要似蛇之游动,节节相催。 2.技法 这组动作出手便是白蛇吐信的手法,直取对方咽喉。倘若对方以手招架,便以这一手。作引手,待敌一出手后便接用拨草入洞的手法,即用左手轻轻拨开对方进击之手,再以右手直取对方咽喉此外还可以用单手先作吐信(手心朝上,手为驼形手),对方出手一接便将手腕内扣(内旋),改为拨草入洞一式,直取对方咽喉。 虎形 预备式 动作说明与第一期的“开花”预备式相同。 黑虎剪尾 (1)接上动。重心向左腿移动,左掌向左前方劈出,同时右手下划,收于右胯侧;目视前方。 (2)右腿屈膝提起;同时左掌外旋向左、向下划弧收至小腹前,手心朝上;右掌由体侧向上划弧至额前;目视前方。 (3)右脚向左前方勾踢,高与膝平;同时左臂以.左肘为轴,小臂向左上方向外翻出,掌心向上;右手由左臂外侧向右斜下方劈下,掌心向内,停于身体右侧;目视前方。 (4)右脚在左前方落下,身体向左后方转体180;同时左掌屈肘回收经右腋下向外划出;右掌向内、向左肩上划圈,双掌掌心朝下;目视左前方。 (5)上动不停。身体左转,左腿向左后方扫挂。 (2)上动不停。左腿蹬伸,重心前移;两手向前扑出,两掌掌心朝前斜下方;目视前方 (3)收腹吸腰,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双掌向腹前回收;掌心朝下;目随两掌。 (4)左脚向前上步成不丁不八步;同时两掌由腹前向前扑出;目视双掌。 黑虎剪尾(右式) (1)接上动。右腿屈膝提起;同时左掌下按至腹前;右掌先回收随即经左腕上方向右前方劈出,高与鼻平,掌心朝前;目视右掌 (2)右脚向右前方落步,右掌向下劈至腹前,掌心朝左;同时左脚微微提起,左手向前上方挑起,略高于头,掌心朝内;目视前下方。 (3)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勾脚尖,向右前方搓地勾踢;同时左掌弧形下劈至身体左侧,掌心朝下;右手由腹前向右上方翻挑,与头同高,掌心朝上;目视前方。 (4)左脚落步,脚尖内扣,身体向右转180。;随转体左手向右肩前插掌,掌心向外;右手屈肘插向左腋下,掌心朝下,使两臂在胸前交叉,左上右下;目视右前方。 (5)身体继续向右拧转;同时两手以肘为轴,逆一时针分别在胸前划圆,使左掌翻至右腋下,掌心向下;右掌扣于左肩前,掌心向外;两臂再次在胸前交叉;目视右前方。 (6)右腿向右后方撤步,身体右转90。,随转体右手向右后方横劈,掌心朝下;左臂胸前平屈,掌心朝外;目视右掌。 饿虎扑食(右式) (1)接上动。右腿屈膝提起,脚尖外展:同时吸腰收腹,身体右转;左掌前劈,与胸同高,掌心朝下;右手坠肘回收下按,掌心朝下;目视双掌 (2)右脚踩踏落步,随即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双掌下捋,随即向前扑出,掌心朝下;目视双掌。 (3)左脚向前落步;同时右掌经左腕上方向前劈出,左掌下劈,掩于右肘底;两掌掌心朝下;目视右掌。 饱虎登山(右式) (1)接上动。身体重心移至左腿,收腹吸腰,右腿屈膝提起,同时两臂屈肘向下、向腹前回带抱拢;目视双掌。 (2)右脚向前落步成虎步;同时两掌向前舒臂扑出、随即坠肘、掌下踏;右掌高与鼻平,掌心朝下;左掌掩于右肘底,掌心朝下;目视前方。 要领:这组动作注重身法和步法的练习,因此,要注意图解中身形的变化,特别是吸腰和长腰动作。呼吸要自然,注意与动作协调,收为吸,纵为呼。例如:饿虎扑食与饱虎登山中腰的一吸一长便很典型。 2.技法 双方进身搭手。即可运用黑虎剪 尾的技法,即先以右手将对方进手下挂;随即以左手劈对方右手,使其上体后仰,同时左脚上步,勾踢对方右小腿,使其失去平衡而倒地。这是下盘腿法,起腿要隐蔽,贴地而起腿,快速准确。若对方躲闪后撤,左脚落步后,即刻以右脚挂击对方前腿(左腿),以右掌横劈对方面部。饿虎扑食和饱虎登山是两手配合,先引出对方进手,或压扣对方前手使其重心前移和下移;然后劈击对方面门或胸部,使其失去平衡而后仰。若在劈出时,对方随之变化而未倒地,可顺其力上步进身,再次扑出或变换手法。注意一吸一扑要紧扣对方进手,顺其力而行之。要以腰带背催两臂而动,周身配合使劲力成一整体。 § 当代名家 缪福荣 陈子正故居 缪福荣出自武术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江南武林高手。熟习多种拳术,自跟随张达泉老师学太极之后,在太极拳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向张达泉老师学习子母拳。他说老和尚教岳飞九个动作,岳飞举一反三,将一个动作化为六个,成为五十四个动作。每个动作又分别有左右两手,总共就有108手单练动作。他说很可惜,他没有学完,张达泉老师就过世了。他希望精于子母拳的前辈或行家能努力发掘,传播这一传统武术。 陈子正 (1878~1933)又名陈纪平,男,河北雄县人,武术名家,自幼好武,得少林拳、翻子拳、子母拳之精华。擅鹰爪拳,被人誉为“鹰爪王”。民国7年(1918)来上海,表演‘鹰爪罗汉拳’受上海精武体育会邀请,专授鹰爪拳,还先后在上海大学、中国公学、圣约翰大学授艺。民国10年去香港精武会传艺,翌年赴新加坡精武会教拳。到新加坡不久,就在擂台上用半个回合,击败一英国拳术名家、被授予印度尼西亚短剑一把,剑上刻有“中国拳王”4字。民国12年湖北武昌精武分会成立,赴该会任教。[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