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应激与心理卫生 |
释义 | 崔艳丽 最近某报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女士温柔贤惠,是邻里与同事称赞的贤妻良母。似乎好人总没好报,她患了糖尿病。这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因为她十几年就没得过什么病。深谙心理学的医生认定她必有较大的应激过程。果然,她透露,她与平日互敬互爱的丈夫经历了一场感情危机。丈夫的不忠行为使她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应激使免疫系统紊乱,免疫水平下降,就会引发疾病,特别是心因性疾病。甚至连感冒也与应激有些关系。 所谓应激,指的是出乎意料的事件引起的紧张状态。生活中应激事件不胜枚举,不一而足,像失恋、交通事故、亲友不幸去世等。 与应激关系最密切的当然是心理疾病。据统计,现代战争中10%—30%的士兵会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如恐惧症、焦虑症和一种被称为协识脱离症的心理疾病,后者的反应是无任何器质性病理的耳聋、失明、瘫痪等。这些心理疾病,大都与战争中的应激有直接关系。 美国一些专家把人们遭遇的应激事件一一罗列,从配偶亡故到过圣诞节和度假的劳累并计算出相应的心理压力值,并以此来预测人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健康变化。若一个人的压力总值超过300分,即可断定其在相对时间内的健康必有巨大的变化,感染或重病的机率会很高。 面对应激,有关专家撰文指出,讲究心理卫生是应激的根本。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不至于要到患了身心疾病后才讲心理卫生。应激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生活事件,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同样一种应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付方式,从而有不同的影响与结果。有的人不堪一击,有的人坦然相待。所以,应付的最佳方式应是积极地面对现实,针对问题理智地采取解决的方法。要看到事情的积极方面并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比如,与朋友交谈,访问心理医生等,以求减少心理压力。如果你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脱离现实,幻想问题能自行消失,自我责备或畏难退缩,将注意力集中在发泄情绪上,你患病的可能性将会更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