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宿墨 |
释义 | § 词语解释 sù mò ㄙㄨˋ ㄇㄛˋ 积留在砚台上的陈墨。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太宗 一日写书,笔滞,思欲涤砚中宿墨,顾左右咸不在,因自俯铜池涤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赵水曹书画八砚》:“﹝赵竦﹞云性懒涤砚,又不奈宿墨滞笔。日用一砚,八日而周,始一濯之,则常用新砚矣。” 清 曹寅 《和芷园消夏·涤砚》诗:“宿墨能除砚始灵,多生于此独忘形。” [1] § 简介 宿墨,中国画技法名。初见于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有“用墨七法”之说。宿墨是七法之一。 § 详细 指砚中隔宿之墨,当宿墨开抬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含水旁渖(漫漶),笔痕犹存,自有一种烟雨絪緼之气。山水画家用之以醒画面精神。现代黄宾虹也将用墨归纳为:“浓、淡、破、渍、泼、焦、宿”,晚年善用宿墨,在浓黑处,再积染一层墨,或点上极浓的宿墨,亦称“亮墨”。 [2] § 技法特点 宿墨 宿墨即隔宿之墨,墨汁存放较久,水分蒸发而浓缩,墨色最黑。宿墨常用于最后一道墨,用得好能起“画龙点睛”作用;但因宿墨中有渣滓析出,用不好极易枯硬污浊,故用宿墨要求具有较高的笔墨功夫。黄宾虹最善宿墨,每于画面浓墨之处点之以宿墨,使墨中更黑,黑中见亮,加强黑白对比,使画面更加神彩焕发。[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