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夫兰克-康登原理
释义

§ 夫兰克-康登原理

§ 正文

解释分子电子光谱带振动结构(见双原子分子电子光谱带)强度分布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是分子中的电子跃迁远比分子振动迅速,电子跃迁后的一瞬间,分子内原子核的相对距离和速度几乎与跃迁前完全一样。这个思想是J.夫兰克在1925年首先提出来的,1928年E.U.康登运用波动力学,使它进一步完善。

对于吸收光谱,因为大多数分子的电子和下振动态原来都处于基态,即图1中势能曲线的最低点 A处(忽略零点振动)。根据夫兰克-康登原理,电子跃迁后的一瞬间,分子将处于A点正上方上势能曲线上的B点处。B点处分子内核间距离和A点处的相同,并且相对速度为零(势能曲线上各点的振动动能为零)。根据两势能曲线的最低点核距r值的对比,可以解释吸收光谱电子带强度分布的不同情况。

夫兰克-康登原理 夫兰克-康登原理 夫兰克-康登原理

此原理应用于发射光谱,要考虑到分子振动时,在反转点(图2的A点和B点)分子停留的时间最长,电子跃迁发生在这两点附近的几率最大。若电子跃迁发生于A点,跃迁后的一瞬间分子将处于A点正下方的C点;若跃迁发生于B点,则跃迁后分子将处于D点。因此,对于一定的上振动量子数v′,有两个下振动量子数v″不同的电子带强度最大。将各 v′- v″带的相对强度按图3的方式排列,各强度最大的带将构成一抛物线,称为康登抛物线。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