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鲁阁号 |
释义 | § 简介 太鲁阁号 太鲁阁列车(全称:自强号太鲁阁列车,通称:太鲁阁号),为台湾铁路管理局首次引进之倾斜式列车,以日本JR九州岛885系电车为基础。最高设计速度150km/h、营运速度130kmh,单组4辆。 台湾铁路管理局以2006年引进之倾斜式电联车TEMU1000型开行的特快车,初期行驶宜兰线、北回线,2008年2月25日首次行驶花莲到彰化。原台北到花莲间的自强号最快行驶时间需约2小时20分钟,以太鲁阁列车将可缩短至1小时59分,花莲到彰化间为4小时5分。 单组4辆共有驾驶拖车(EDC)+马达车(EM)+电力车(EP)+马达车(EM),在营运时将8辆编成。原台北=花莲间路段需时2小时30分钟,可望短缩2小时内。且收费将比照现行自强号,不再涨价。 § 命名 列车名称打破传统自强、莒光、复兴之政治意味命名, 并向民间征求命名。最终候选有「曙光/AURORA」、「飞鱼/FLYING FISH EXPRESS」、「太鲁阁/TAROKO」等名称。 台铁于2006年1月17日正式评定由元培技术学院学生宋亚芸之「太鲁阁号」获选,该生亦获得获得奖状一张,及免费搭乘台铁各级列车一年的免费乘车证一张。原作者命名理由为:太鲁阁之自然风光闻名国内外,其英语名称采用原住民语「Taroko」无论国、台、客、日语、英语等皆称易记。结果出炉后,同年1月20日、3月15日出版之时刻表皆太鲁阁号为封面。3月15日之版本更于内页介绍列车基本数据及命名沿革。 虽然通称的“太鲁阁号”这个名称已广为使用,且显示于部分车站的最近发车时刻表,但台铁为避免票种过度复杂,亦配合其简化车种的政策,故其票价比照普通自强号,称为“自强号太鲁阁列车”。该局发行的时刻表将太鲁阁列车的班次标为自强号,再另外加上太鲁阁列车的标志以为识别;车票上除标示自强外,并特别标示“太鲁阁”、“Taroko Express”以供识别。 § 历史 太鲁阁列车(汐科车站高架段) 2007年5月8日,开始营运台北到花莲间的路线,并创下该区间最快行车时间纪录。 2007年6月25日,原行驶东部干线通勤时段的1062次太鲁阁列车,因不售站票导致通勤旅客无法上车或强行搭车,造成乘车秩序混乱,故从当日起与1064次自强号互换车型。 2008年2月2日,第二批进口的TEMU1000型倾斜式电车,将于2008年春节以加班车的方式行驶台北至员林间的直达太鲁阁列车,该加班车创下台铁有史以来于此区间最短行车时间的纪录。 2008年2月25日,2008年春节期间以加班车方式行驶的花莲至员林(后延驶至田中)间的太鲁阁列车改为定期班次,每天来回各一班。 2008年3月1日,台铁宣布日后将提供一列太鲁阁列车作为包车使用,供机关团体、公司行号搭配旅游及商务行程使用,称为“太鲁阁专车”;但是,逢周五六日或连续假日时,太鲁阁列车将会全数上线营运,此时是无法包车的。 2008年5月15日,大量增发定期班车。 2008年10月24日,因东部干线假日的运能严重不足,逢周五到周日时一日将增开4班次。 2010年12月22日起,新时刻表标示变更为太鲁阁列车。 § 技术数据 营运长度: 420公里 总长度: 420公里 轨道标准: 1067毫米 (窄轨) 列车编组: Tilting电车组 使用车辆:TEMU1000型 § 营运概况 太鲁阁列车因过弯倾斜易使站立乘客发生危险,故实施全车座位均须对号入座、不售站票的服务,故无座旅客(含持悠游卡、台湾通、远通ETC卡、定期票、其他车次车种的车票者)不得搭乘。然而实际上仍常有无座旅客违规搭乘,甚至走道上站满人。 服务路线: 东部干线电气化区间(树林-花莲)段,班次较多。 纵贯线花莲-田中段。 主要路线: 纵贯线、宜兰线、北回线 主要车站:田中、员林、彰化、台中、丰原 、苗栗、新竹、中坜、桃园、树林 、板桥、台北、松山、七堵、宜兰 、罗东、花莲 营运时期: 2007年5月8日至今 (行驶于台铁电气化区间) 运营单位: 台湾铁路管理局 § 事故 2012年1月17日上午8时50分台铁太鲁阁号于桃园县埔心火车站附近,在平交道撞到闯越平交道砂石车,列车司机蔡崇辉送医不治,初步了解有23名旅客受伤。[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