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释义 | § 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1984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教育部批准首批成立研究生院,肩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培训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国防科技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全国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并获中央专项经费支持的全国重点院校之一。 § 设施及设置 配套设施 全校有3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和一批高水平的教办公大楼 学科研实验室。新建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中外期刊4000多种,并建立了全套“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检索系统。学校计算机网络分别与国家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和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互联。全军军事训练信息中南中心设在国防科技大学,由学校承建和管理。全校教职员工均可方便地使用网络。 学校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学员宿舍楼内设有电话、学习室、娱乐室,学员餐厅宽敞整洁。俱乐部和体育场馆,可供学员开展丰富健康的文体活动。 设置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为中国国防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从事国防技术研究。学校占地总面积376公顷,分为四个校区,拥有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体系。 学校现设有:基础部、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学员旅等。军队学位委员会在学校设立了军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技奖 为纪念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慈云桂教授,弘扬“银河”精神,激励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为发展我国计算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特设立慈云桂计算机科技奖。 慈云桂计算机科技奖在慈云桂教授的家属、学生、各界朋友和有关单位,以及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已经成功颁发了6届。在慈云桂计算机科技奖的激励下,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从事计算机事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获得过慈云桂计算机科技奖的许多人已经成为了教授、研究员,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整体水平高、集体攻关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中,既有学术界影响较大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的老专家、老教授,又有一批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还有一大批崭露头角的青年学术骨干。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在岗博士生导师200余人,硕士生导师800余人,1000余名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40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9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经常派出教师和研究生出国考察、学习和参加国际性学术活动,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授、学者有良好的学术交往,还聘有外籍教师长期在校任教。 学校按照理工结合,以工为主,文、管、军、经、哲多学科相互渗透,口径宽、适应性强、军队和国防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思路,长期不懈地致力于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总体层次高、紧跟高科技最新发展、适应未来要求的一流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设有31个本科专业、80个硕士点、40个博士点、11个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军队“2110”重点建设的学科领域、15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和5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可按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生。 建校50年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等各类学员共12万余人,其中多数人已经成为中国国防、经济、科技和教育事业的骨干,有的当选为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不少人还在国家机关、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科研单位以及军队院校担任领导职务。 学校按照“面向军队,面向国防、立足前沿、突出重点、加速转化”的科研方针,在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等为代表的3000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450多项。科研经费总额和人均科研经费均居全国高校前列。 § 历任校长 陈赓 (大将 院长兼政治委员) 1952.7 - 1961.3(哈尔滨)陈赓 大将 院长兼政治委员 刘居英 (少将 院长) 1961.7 - 1966.4(哈尔滨) 谢有法 (中将 政治委员) 1958.1 - 1966.4(哈尔滨) 张衍 (校长) 1978.9 - 1983.12(长沙) 李东野 (政治委员) 1978.12 - 1983.12 张良起 (少将 校长) 1983.12 - 1990.6 汪浩 (少将 政治委员) 1983.12 - 1990.6 陈启智 (中将 校长) 1990.6 - 1994.2 刘中山 (中将 政治委员) 1990.6 - 1994.2 郭桂蓉 (少将 校长) 1994.2 - 1996.7 赵吉祥 (少将 政治委员) 1994.2 - 1999.4 温熙森 (中将 校长) 1999.4 - 2008.7 迟万春 (上将 政治委员) 1999.4 - 黄献中 (中将 政治委员) 2003.3 -2006 徐一天 (中将 政治委员)2006- 张育林 (少将 校长)2008-7 §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0年 数理学部: 庄逢甘 技术科学部: 任新民 梁守磐 慈云桂 1993年 基础科学部: 周兴铭 地学部: 文圣常 1995年 化学学部: 朱起鹤 2001年 技术科学部: 庄逢辰 高玉臣 2003年 技术科学部: 邢球痕 卢柯 数学物理学部: 陆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鸿志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钱七虎 1995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懋祥 杨士莪 王兴治 徐滨士 李明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郭桂蓉 1997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高伯龙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赵伊君 陈火旺 1999年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钟山 卢锡城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钊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王泽山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彭先觉 2001年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宫先仪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王哲荣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郑颖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顾金才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潘德炉 2003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刘怡昕 宋文骢 黄瑞松 徐玉如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马远良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王景全 § 科研学术 科研机构 光子/声子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红楼 高性能计算应用研究中心 信息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中心 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中心 物质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 科研方向 基础研究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 数学力学 非线性数学、信息压缩和信息安全的数学理论、数据融合与试验评估的数学理论与方法、空气动力学 物理 原子分子物理、气动光学、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 生物 生物信息技术 微/纳米技术 微机电系统、纳米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计算机 微处理器设计理论与方法、高可信软件和安全系统软件的理论与方法、光计算机体系结构 电子与光电 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光子晶体理论与应用 控制与系统 协同规划与协同控制、仿人型机器人 材料与化学 材料设计理论与制备、高分子组装化学 管理 C4ISR系统理论、管理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定向能技术 光电子技术 自动目标识别 电子战/信息战 计算机网络 指挥自动化系统 仿真理论与技术 惯性技术 机器人 火箭推进 先进制造 先进材料 可靠性 磁悬浮技术 科研成果 1999年6月重新组建以来,学校紧贴军事斗争准备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求,以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和军队建设为己任,始终坚持“立足前沿、自主创新、加强基础、重点突破、科学发展、强军兴国”的科研方针,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深入凝练学科方向,不断优化科研创新体制,在科研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把出人才、出成果作为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目前形成了以装备科研为主线,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型号研制、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军事科学与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科研格局。1999年新的国防科技大学组建以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5项,二等奖111项,始终处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前沿。 § 大事记 开学典礼 哈军工时期 1952年 3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批准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6月3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函苏联政府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请按5个系的规模为军事工程学院派遣专家、顾问。 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8月22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 12月15日中央军委批准学院成立建筑委员会。 1953年 1月3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委员会。 2月21日中央军委命令:军事工程学院隶属中央军委各总部直接领导。学院下设6个部,5个系,22个专科,24个本科生专业。 5月15日毛泽东批示,学院每年毕业学员以800人为限度。 8月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视察学院。 8月26日毛泽东为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学员开学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为学院题写《工学》报名。 军事工程学院时期 (1953.9.1~1966.3.31) 军工授旗仪式1953年 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代表中央军委参加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大会。 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中央军委首长为学院题词。 10月31日“军事工程学院教育工作者协会”成立。 1954年 2月28日中央军委任命刘居英为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 8月30日刘居英向教师、处以上干部传达毛泽东审阅批准的四年制教学计划。 10月30日贺龙副总理召集军委各总部及各特种兵领导开会,研究支援军事工程学院师资问题。 11月20日第一座1.5米开口单回路式风洞建成,试车成功。 12月2日学院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 12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刘有光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 1955年 9月1日中央军委批准,学院学制改为五年。 9月27日周恩来签署命令,授予刘居英、刘有光、唐铎、贺振新、唐凯少将军衔。 9月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科学教育部制定《研究生班暂行条例(草案)》。 11月越南人民军武元甲大将来院参观。 12月2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院长咨询机构——院务委员会。 1956年 4月1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保卫副相金雄大将来院参观。 12月3日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张宗逊、彭绍辉率领国防部检查团来院检查工作。 1957年 2月6日学院召开第二届科学技术研究会。 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元帅视察学院。 5月2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来院视察。 6月4日军事工程学院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6月周恩来批准,刘居英率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参观团访问苏联、波兰、捷克三国军事工程院校。 8月24日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上将和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渠上将来院检查工作。 8月26日全院人员参加松花江江堤防洪抢险,于9月17日结束。 9月粟裕大将来院视察。 12月28日学院召开干部大会,动员军官家属还乡生产和干部“上山下乡”。 1958年 3月26日学院举行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国防部副部长李达上将代表中央军委、各总部领导机关参加大会。 5月1日周恩来任命谢有法为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8月1日学院第一批科研成果在北京展出,党、国家、军队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伯渠、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陈毅、林彪、粟裕、黄克诚及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前往参观。 9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视察学院。 9月29日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来院检查工作。 10月1日电子数字计算机(901)研制成功。 12月周恩来、贺龙、陈毅、罗荣桓参观海军工程系在北京举办的科研成果展览。 1959年 1月23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来院参观。 2月15日学院成立导弹工程系。 11月19日陈赓向中央军委提出学院分建、改建的建议。 12月23日周恩来视察学院。 12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分别组建各兵种的工程学院。 1960年 6月 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 学院成立原子化学防护系。 11月1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元帅,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刘亚楼、杨成武、杨勇、王平上将,萧向荣中将等视察学院。 1961年 3月16日陈赓院长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5月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 6月工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 7月24日周恩来签署命令,任命刘居英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7月26日周恩来在总政治部关于干部子弟在军工学习的表现汇报材料上作重要批示。 7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视察学院。 8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视察学院。 8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元帅视察学院。9月5日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廖汉生率解放军代表团来院参观。 9月11日粟裕大将来院视察。 9月中央军委批准,学院学制一律改为五年。 12月24日中央军委任命李懋之为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子明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 1962年 5月26日中央军委任命李开湘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 6月18日周恩来第二次视察学院。 6月学院专业由64个调整为45个,同时修订教学大纲,学制分五年、六年两种。 7月8日国防科委副主任钟赤兵来院检查工作。 12月罗瑞卿大将在军委办公会议上向刘居英传达叶剑英、陈毅、罗荣桓、刘伯承四位元帅对学院的指示。 1963年 1月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将来院检查工作。 6月18日陈毅元帅视察学院。 10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真视察学院。 1964年 5月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视察学院。 7月24日罗瑞卿大将视察学院。 7月25日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来院检查工作。 7月31日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视察学院。 8月叶剑英元帅视察学院。 9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刘伯承元帅视察学院。 1965年 5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军事工程学院划归国防科委建制领导。 8月17日毛泽东批转《关于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批参加农村社教运动的报告》。 10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关于军事工程学院等三所院校改变管理体制的报告》。从1966年1月1日起三所院校改为地方体制,仍归国防科委领导。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 1966年 3月29日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下达哈尔滨工程学院戈果等52名干部的任职命令。 4月电子计算机系成立。 5月11日根据黑龙江省委的部署,学院召开“文化大革命”誓师动员大会,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1967年 2月18日“军工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成立。 6月1日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军工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革命委员会”。 6月学院研制生产的“441B—Ⅲ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交付国防科委第20、21、31试验训练基地使用。 1968年 3月学院开始“清理阶级队伍”。 8月29日黑龙江省革委会派出“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院。 11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规定,对毕业生进行分配。 12月学院研制的“核动力潜艇水声通讯识别机”交付海军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1969年 12月4日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传达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学院内迁到三线去办学校。偏重军工到长沙。 12月20日国防科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批院校要分建。经国防科委和各总部、军兵种协商后决定:学院主体(院直领导机关、4个系及基层单位)内迁到长沙;航空工程系迁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迁往四川省重庆市北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舰船工程系留哈尔滨,改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风洞实验室,改名风洞研究所。 1970年 1月29日国防科委传达国务院、中央军委通知:自2月15日起,哈尔滨工程学院归七机部领导。 5月2日中央军委批复,长沙工程兵学院营房移交给国防科委。 5月4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复国防科委的报告,同意哈尔滨工程学院营房移交给沈阳军区。 6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哈尔滨工程学院内迁长沙,改名长沙工学院,归广州军区领导。 12月3日经广州军区批准,学院启用“长沙工学院”公章。 12月根据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指示,哈尔滨工程学院64万多平方米校舍、近10万件营具全部移交黑龙江省军区。 1971年 9月26日学院召开干部会议,传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记要》,于11月22日结束。 12月3日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公会议批准,长沙工学院的任务,主要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兼顾国防科委直属研究院、基地和第二炮兵、湖南地区的需要。学院设3个大队(系)、8个专业、一个研究所、5个研究室、2个工厂。 1972年 4月8日“文化大革命”中学院招收的第一期短学制大学生开学。 4月11日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成立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 11月13日学院临时党委向毛主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呈送关于请求恢复或重建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 1973年 8月9日广州军区工作组奉命撤走,学院工作由临时党委副书记张文峰主持。 9月1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在北京观看学院研制的七四式火箭布雷车。 11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学院成立人防战备领导小组,计划在7年内修建地下工程15000平方米。 1974年 1月27日学院临时党委决定在全院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2月学院7个专业、17个学员班、447名学员、124名教师到北京、上海、天津、江西、湖南等地研究所、工厂开门办学。 4月25日湖南省革委会派工宣队进驻学院。 9月一机部、七机部和长沙工学院联合召开的“真空技术经验交流会”在学院举行。 1975年 4月“151—1型计算机图形显示器”研制成功,并参加广交会展览。 7月15日根据湖南省委批示,学院派出师生员工1567人参加长沙市郊区农村“双抢”。8月5日结束。 8月25日根据国防科委、七机部指示,学院对专业进行调整,设5个系、1个研究所、2个工厂、25个专业,2个研究室。 11月25日学院第一期短学制大学生先后毕业。 1976年 3月学院5个专业、138名学生到北京、上海研究所、工厂进行毕业实践。 11月7日学院开始揭批“四人帮”。 1977年 3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院专业、体制再次进行调整。院机关设四部一办,下设4个系(不含核武器系)、22个专业,1个研究所、1个工厂。 7月23日邓小平接见学院代表张文峰、高勇,同意上报筹建国防科技大学方案。 8月25日学院临时党委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防科委呈送《关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意见的报告》。 9月1日学院在全国统一高考中择优录取的582名本科生开学。 9月26日国防科委在北京召开国防科技大学筹备工作会议,会议于30日结束。 10月28日第七机械工业部通知:为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我部将逐步有限制地对外开放一些单位,包括长沙工学院非武器系统的科研、教学、生产项目和设备。 1978年 3月中央决定研制巨型计算机,军委主席邓小平把研制任务交给国防科委,具体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承担。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学院有19个项目获大会奖,电子计算机研究所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5月巨型机方案论证和协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巨型机名称为“785”工程。 学院研制的“导弹称重、测重心设备”获得成功,后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国防科技大学时期 1978年 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发《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国发(1978)110号文件〕。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入解放军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 6月23日国防科委副主任陈彬、钱学森来校传达国务院、中央军委通知。 7月成立国防科技大学落实政策办公室。 9月11日国防科委在长沙召开长沙工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交接会议,会议于15日结束。 9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张衍为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10月在湖南省科学大会上学校有59项科研成果获奖,709火箭布雷车任务组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1979年 1月3日学校召开平反昭雪大会,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迫害的同志平反昭雪。 1月20日中央军委任命董启强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政治委员。 1月22日中央军委任命张文峰、曹鹤荪、周明鸂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1月25日中共国防科技大学临时委员会成立。 2月1日学校临时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把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月10日中央军委任命李东野为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 4月21日国防科委颁发国防科技大学体制编制表。下设3个部、9个系、23个专业、39个教研室、13个研究室。 4月29日中央军委任命姚书梅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政治委员。 7月16日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在学校临时党委扩大会议上,对办好国防科技大学讲了10个问题。 7月24日中央军委任命孙本旺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主任,慈云桂为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主任。 9月2日学校提出《国防科技大学1979年~1985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基本设想(草案)》。 9月3日学校成立首届学术委员会。 10月15日学校临时党委发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补课的通知》。 11月学校召开教学方法经验交流会。 12月《国防科技大学教学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正式公布试行。 1980年 3月24日国防科委副主任张震寰来校检查工作。 5月5日中央军委任命张志勇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6月3日学校召开第二次教学代表会议,着重研究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问题,会议于30日结束。 1981年 2月学校研制的151-3/4计算机双机复合系统、DTY-1型多层印制电路板导通测试仪获解放军科技成果一等奖。 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学科、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基础力学、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液体火箭发动机、军用光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电路与系统、应用化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学科、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2月学校公布《研究生工作细则》《学位工作细则》《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简表》,将27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3个。 1982年 3月23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首次给本科生、研究生授予学士、硕士学位。 5月6日国防科委政治委员刘有光来校检查工作。 8月24日学员杨如意、易凯荣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乒乓球双打冠军。 12月27日学校召开首届科学研究工作会议。 1983年 1月31日国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耿飚视察学校。 2月28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视察学校。 9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 10月25日学校航天技术系81级硕士研究生张育林的论文在国际宇航联合会34届年会上评为杰出论文,获银质奖章。 12月6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方毅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到会讲话祝贺,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杨尚昆、副秘书长张爱萍发来贺信、贺词。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视察学校。 12月21日中央军委任命张良起为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汪浩为政治委员,陈启智为副校长,张文峰为副兵团职顾问。 1984年 1月16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计算机软件、军用光学2个专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原子与分子物理、机械制造、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系统工程、复合材料、飞行力学、导弹设计、爆炸理论及应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9个学科、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学校。 6月7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命令,给计算机研究所记集体一等功。 6月15日国务院首次批准22所重点大学试办研究生院。国防科技大学是其中之一。 6月28日“银河亿次计算机”荣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 9月15日学校为湖南省举办的第一期领导干部研究班开学。 9月25日国务院批准14所大学为重点建设院校。国防科技大学是其中之一。 10月15日学校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1985年 1月23日全校开始分三批整党。第一批,校、部党委及机关;第二批,系党委及机关;第三批,基层党组织,1986年底结束。 1月30日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月5日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成立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月7日学校召开优良装备评比总结授奖大会。 5月30日学校召开科技成果授奖大会。 6月1日国防科技大学成立专利办公室。 9月9日学校召开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 10月16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来校检查工作。 10月在国际宇航联合会36届年会上,曹鹤荪教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本科生专业调整为25个;应用力学系改称航天技术系。经国家科委批准,学校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86年 9月2日中央军委任命夏铭智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12月4日学校召开“外协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 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材料燃料系改称材料科学与应用化学系、精密机械系改称精密机械与仪器系,航天技术系兼研究所,应用物理系兼研究所,电子技术系兼研究所。 1987年 5月5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来校检查工作。 5月学校的科研成果:宇航压力容器断裂研究、二维两相喷管流场及最佳型面计算研究、GTF-181光弹性数字图像分析系统、X-500显示处理系统、雷达自适应抗干扰设备、YH-F1银河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银河超级小型计算机7项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7月8日学校成立“光子对抗研究中心”。 8月1日周明鸂教授和夫人叶惠兰教授捐献10万元人民币,作为研究生奖学基金,学校成立周明鸂奖学基金会。 9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再道视察学校。 11月30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检查团来校检查研究生工作。 12月28日中共国防科技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于31日结束。 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可在应用数学、固体力学、通信与电子系统、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复合材料、应用化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8个二级学科、专业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工作。同时开始实行招收在职人员为硕士生的单独入学考试。经国家教委评审,学校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通信与电子系统两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首次遴选296名硕士生指导教师。 1988年 1月学校决定理论力学等12门课程为校首批重点建设课程。 3月24日3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首次获得周明鸂学金。 8月16日学校举行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授章仪式。 8月23日学校召开文职干部大会,1757名现役军官改任文职干部。 9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35周年纪念大会,李鹏、徐向前、宋任穷、刘华清等为学校题词。校史陈列馆正式开放。 9月21日学校举行授衔仪式,463名军官被授予军衔,其中少将8人。 9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一号”气象火箭、FY-20发动机燃烧室计算模型,八毫米变极化电路元件与天线、DR-128测速雷达、RMX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行推理机模拟实验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0月7日国防科工委给周明鸂教授记一等功。 10月10日国家教委派专家小组对学校计算机专业进行检查、评估。 11月11日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刘安元来校检查工作。 11月25日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等视察学校。 11月28日周光召、于光远来校参观。 11月30日学校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议。 12月4日学校成立“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心”。 12月学校设立研究生教学优秀奖、研究生优秀导师组奖、研究生优秀导师奖 1989年 1月18日中央军委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上将来校检查工作。 3月22日彭真来校参观。 3月28日国防科工委政治委员邢永宁来校检查工作。 6月学校的科研成果:蜂王-1型微型遥控飞行器系统、VM-60单兵多管布烟火箭系统、含非球面的光学系统多功能设计软件、圆度测量与确定性补偿技术、直度测量与补偿技术、军队干部队伍结构动态分析系统、微孔径激光检测装置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9月14日沈荣骏、聂力等来校检查工作。 12月28日吕正操来校参观。 1990年 1月18日计算机系“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促进计算机学科建设”荣获国家优秀教学特别奖和军队级一等奖。 6月30日中央军委任命陈启智为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刘中山为政治委员,郭桂蓉为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12月20日学校举行“国防科技大学纪录片”首映式。 12月21日在全国高校科技会议上,学校计算机研究所获“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4位教授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2位教授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荣誉证书。 1991年 1月25日学校6位教师被国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2月4日广州军区司令员朱敦法来校参观。 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YC-2000集成式高速大型电子设备CAD系统、高精度车削尺寸精度控制系统、两足步行机器人、八毫米十字电扫跟踪天线、系统工程教学模拟系统、面向对象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OSE、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2月6日学校26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2月26日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视察学校。 1992年 3月17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宗德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6月90级学员首次参加全国英语统考通过率达98.5%,优秀率达43.2%,名列全国前茅。 8月28日根据《全军军官院校任务规划表》《全军院校编制系统表》,国防科技大学执行正军级职权,校机设师级部、处、办8个,下设9个系、1个基础部,学校再次调整领导班子。中央军委任命陈启智为校长,刘中山为政委,郭桂蓉为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朱宗德为副校长,王永德为副政治委员。 11月3日在北京“中国大学生实用科学技术发明大奖赛暨技术交易会”上,学校5名学员的7项成果获奖。 11月19日学院“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刘华清等党、国家、军队领导人分别题词、写信表示祝贺。 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三号气象探空火箭、连续碳化硅纤维研制、高分辨率中期预报模式银河高效软件系统、虚阴极振荡高功率微波发生器、“软靠模”活塞车削加工技术、X1000-3DS高速三维地形处理实验系统、8912任务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2月学校29个学科、专业招收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 1993年 2月18日国防科工委召开庆功表彰奖励大会,学校计算机研究所9人获奖,其中特等奖1人,重大科研试验一等奖8人。 2月25日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我国首台“银河智能工具机”。 2月2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国防科技大学校史》题写书名。 3月12日在国家赋予首批100所科研院所对外经营权大会上,学校获得科技产品对外经营权。学校“新技术开发中心”更名为“银河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 3月26日廖汉生来校参观。 3月“银河-Ⅱ巨型计算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100多所重点院校的高科技成果的唯一代表。 5月8日在为期10天的首届军队技术院校科技开发成果展览会上,学校获金、银奖各15项,居参展单位之首。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及军委委员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参观了学校的展品。 5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研究所“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 6月22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仿真-Ⅱ”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我国仿真机研制能力已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