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赧王
释义

§ 人物简介

周赧王

周赧王姬延在位期间,秦国开始左右出击,南攻楚,东击三晋(韩、赵、魏),向中原地区扩展。

当时的秦国日益壮大,使秦昭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要称帝以示尊严,准备取周而代之。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约齐湣王一起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12月,在纵横家苏秦劝说下,齐湣王去帝号,迫使秦昭王也取消了帝号。两强称帝,暴露了他们吞并五国、瓜分天下的企图,使五国十分惶恐,导致了五国攻秦和六国攻齐两大事件。韩、赵、魏、齐、燕的五国攻秦,由于各国各怀目的,难以统一步调,最后无功而散。

公元前284年,燕、秦、楚、赵、魏、韩六国在秦王组织下联合攻齐,燕军在名将乐毅指挥下大败齐军,长驱直入,攻占齐国都城临淄,攻取齐国七十多城。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城,齐王逃奔于莒。五年以后,在齐国名将田单指挥下,齐军才打败燕军,收复失地。经过这次打击,齐国国力大衰,此后就不是秦的对手了。

§ 人物事迹

周赧王时期文物

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和“西周’,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时秦国已攻占了韩、魏、赵三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粮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公元前256年,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周赧王遗址

“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姬延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姬延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即逃债台)。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姬延惊慌,打算逃奔韩国或魏国。西周公劝说道:“秦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不会幸免。大王与其到那时被俘受辱,还不如趁早投降,结局或许能好些。”姬延无奈只好率领臣下和宗室,到祖庙哭拜了一番。三天后,亲自带着家眷、图册,去秦军军营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至此,东周宣告灭亡。

姬延当时已经年老,奔走于周、秦、梁等地,经不起劳苦,到梁城后不满一月就病死。姬延死后谥号为“赧王”。

§ 周赧王:最穷的天子

周赧王

一说起“天子”,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黄袍加身,万众拥戴,四方叩拜,真是威风凛凛。然而却有一位天子,不但抖不起威风,镇不了四方,还被人逼得四处躲债,真给后世的皇帝丢尽了面子。

这位落魄得一塌糊涂的天子,就是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延,在公元前314年登基。后世通常把他叫做“周赧王”。

一.闹剧

周朝开国之初,封了八百诸侯。到春秋时候,这些诸侯割据地方,彼此吞并,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所谓周王室,直属的只剩下了河南省的一小块土地,大约有几十个小县镇,面积还赶不上一个中等大小的诸侯国。

到了战国时期,秦、楚、齐、赵、燕、魏、韩七雄争霸,周王室和他们比起来,就更加微不足道了。不但不能号令诸侯,相反,还得拼出国库里所剩无几的宝物,去讨好这些庞然大物们。

战国七雄之间相互攻伐,周王室自己居然还不消停。到周赧王时,王室拥有的这一小块地盘,又被分割成两块,分别由“东周公”和“西周公”两位王室宗亲统治。东周都城是巩县,西周都城是洛阳。注意,这里的“东周”、“西周”是两个公国的名称,不是历史上通常说的朝代。

让人无语的是,都到了这份上,东周公和西周公还在相互往死里掐。最开始是嘴上争吵,或搞点小动作,把对方农田上游的水源给堵住等等。到后来,便开始彼此兵戎相见,在巴掌大的土地打缩小版的内战。而“天下共主”周天子,这会已经完全丧失了一切土地和财富,像乞丐一样轮番由东周和西周两个公国供养,苟延余生。

战国局势图。

洛阳附近的周朝“王畿”已经分成了西周和东周两块。在这幅地图里,西周首府是“河南”,东周首府是“洛阳”。到赧王时期,洛阳成为西周的首府,而东周首府迁到洛阳东部的巩县。

二.威胁

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不但对东方各国得寸进尺地侵蚀,也严重威胁周王室的统治。周赧王虽然是个吃闲饭的傀儡,却还没有忘记自己天子的身份。他忧国忧民,对秦国咄咄逼人的势头十分担忧。

事实证明,周赧王是英明的,他完全准确地预见到了,秦最终势必颠覆周的社稷——虽然这个社稷,现在只剩下一个世袭天子的空头衔,但他连这个空头衔也不想失去。

周赧王敏锐地关注着西方秦国的一举一动。不幸的是,在他为天子的半个多世纪里,噩耗不断传来:

赧王22年(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

赧王23年,白起攻克楚国重镇宛城。

赧王35年到36年,秦军接连攻楚获胜,白起攻克楚国首都郢城。

赧王39年到41年,秦军接连攻魏获胜,前后斩首20余万。

赧王46年到53年,秦军连伐韩赵魏三国,夺取数十城,斩首10多万。

赧王55年,白起于长平大破赵军,杀赵卒40余万,天下震动。

秦武安君白起,一生战无不胜,斩首百余万,夺城百余座,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还了得!!!

周赧王目睹秦军步步逼近,心中焦虑如焚!他深知,任其发展下去,周朝也必将倾覆在秦人手里!

他要振作起来,打败强秦,捍卫社稷!然而凭他现在寄人篱下的模样,岂非痴人说梦?

这时,上天赐予了他一个机会。

三.借债

那是在周赧王56年(公元前259年),秦军围攻邯郸,魏国和楚国都起兵相救。结果魏公子信陵君无忌大破秦军。这是关东诸侯多年来对抗秦国,少有的胜利。

信陵君无忌,是魏国安釐王的弟弟,战国“四大公子”中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窃取魏王的虎符,取得十万大军的兵权,救援赵国,大破秦军。直到他去世,秦国才敢放手侵凌诸侯。

楚国的考烈王闻讯大喜,组织各国“合纵”,准备联合讨伐秦国。他同时派人到国都洛阳,请求天子下达组建联军的命令,以便“名正言顺”。

周赧王哽咽着看着殿前斗志昂扬的楚国使者,两行热泪唰的流了下来。

他要抓住这个机会,一举击破强秦。

他还要重振周王室的雄风!

他对楚王组织合纵的行为大加褒扬,不但完全批准了诸侯们的讨秦计划,还命令西周公,召集西周的全部军队,准备随同关东诸侯联军进攻秦国。

想象一下吧,周天子在精锐御林军的环绕下,行进在各国诸侯百万大军中间。前后旌旗纛旄招展,黄斧白钺闪闪发光,那是多么威风的场景啊。

带着这百万大军,一路杀进函谷关,消灭不知好歹的“暴秦”,恢复朝廷的威仪,再造周室,功绩岂不是能同文王、武王相媲美!

战国时代,各国动辄调动十多万乃至几十万大军,消耗相当惊人。

正当周赧王做着美梦的时候,西周公把全部军队召集完毕。

据记载,当时的西周,共有36个小城,人口三万户,军队总数约六七千名。

这点人马,别说放到战国时期那吞噬无数生命的绞肉机里面,就算在春秋时候的战争,也寒酸得拿不出手来啊。

周赧王可不管这些,有兵就行,他命令西周公预备出征。

问题来了。别看人马不多,可是盔甲、武器都还不齐全。要远征秦国,除了置办装备,还得采购大量的粮草、车辆、帐篷等。以当时西周国的财力,连这些钱也拿不出来了。

怎么办呢?周赧王急得团团转了半天,终于想出一个点子来:向商人借债。

战争不仅吞噬生命,还要吞噬大量的金钱,用于车马、戈矛、盔甲、粮秣等军事物资的置办。《孙子》中便说“举兵十万,日费千金”。

战国时期,周王朝直属的洛阳一带,处于东西南北的要冲,商业十分发达。比如战国著名策士苏秦,他家便是洛阳的商人。周天子自个虽然穷得掉渣,他统治下的这些商人们倒是富得流油。

于是,周赧王便向洛阳的富商们借钱作为军费。借了拿什么还呢?周赧王说,咱们这不要出兵讨伐秦国么?关中土地挺肥沃的,一定能拿到下不少战利品。到时候用战利品来偿还债务,连本带利,决不拖欠!

商人们呢,一方面是被合纵抗秦的声威所鼓舞,另一方面大约也不好不给周天子面子,于是答应了。周赧王写下债务契约,然后用借来的钱置办了作战装备和辎重。

兵器盔甲,粮草牲口都准备好了,周天子的几千人马虽然老的老小的小,看上去倒也光鲜整齐。周赧王非常满意,他神气十足地检阅了自己的“御林军”,并派人去催问诸侯盟军什么时候出发。

四.筑台

谁知道,传来的是不好的消息。原来楚考烈王的盟主令发出之后,大多数国家要么害怕秦国,要么只图保存实力,只有楚国和燕国派出了兵马。楚、燕两军等待几个月,还不见盟军前来会师,他们又不敢孤军向秦国进攻,于是也收兵回去了。

这下子,周赧王傻眼了。计划中兴复周室的大远征成了泡影,借来的军费却花得差不多了。想到已经背负下的沉重债务,年迈的君王心中笼罩着一片阴影。没容他多想,洛阳的商人们已经吵吵嚷嚷的来讨债了。

周赧王输光了面子输里子,就算把自个卖了,也还不上债啊。他只好厚着脸皮,向商人们说明情况,哀求展期还债。战国时期,商人已经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一股势力。秦国权臣吕不韦以前便是阳翟(距离洛阳约200里)的大商人。据野史说,他是秦始皇的父亲。

商人们向来把一个大钱看得比命根子还重,哪里容你分辨?再说展期还债,你拿什么还呢?大家火冒三丈,可不管你天子不天子了,七嘴八舌,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就差没有揪住周赧王的胡子逼债。可怜的“天下共主”无计可施,也只得垂头丧气,任人指责。

日复一日,商人们天天前来逼债,周赧王苦不堪言。他就算是杨伯劳,也拿不出这么多个喜儿啊。原本年纪就大了,当不得每日吵闹,他最后只好叫人修筑了一个很高的楼台,然后自己跑台上去,躲避商人的围追堵截。

这个高台,被人称为“逃债台”。于是,后世把这种陷入重重债务困境的局面,用一个成语“债台高筑”表示。周赧王便是始作俑者。周赧王余下的日子,便都在债台之上愁眉不展。应付索债的商人已经耗尽了他全部精力,再也无心去思考对抗强秦,兴复大周的伟业了。

五.亡国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军养足精神,如狼似虎地猛扑过来,顷刻之间,便将小小的西周国抹去了。

周赧王在西周公的劝说下,向秦昭襄王投降。秦王剥夺其“天子”身份,把他改封为“周公”,安置在梁,并把象征王权的“九鼎”搬入秦国的宗庙。

“九鼎”传说为大禹铸造,象征天下九州,也成为历代最高统治权的标志。延续八百年的周朝于此宣告灭亡。周赧王年事已高,经不起国破家亡的打击,也在这一年中病逝。其后五年,秦相吕不韦灭东周,杀东周公。再往后,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从而揭开了新的时代。

而作为周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周赧王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却是“债台高筑”这个妙趣横生的成语。近期从长安附近出土的周末贵族墓葬,初步怀疑墓主就是周赧王。图为发掘出的殉葬用的车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