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哥特式美术
释义

§ 整体特征

哥特式建筑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但已不是城堡式,而是由尖角的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垂直轴的骨架结构承载建筑物的重量。所有的门窗券顶都设计成尖拱状,包括钟塔也和教堂的轻巧 、垂直的形体一样,高耸云霄。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各个城市显示其强大蓬勃生机的反映。当时人们曾称赞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立面,亚眠大教堂的本堂,夏特尔大教堂的塔,兰斯大教堂的雕刻是哥特式教堂完美的典范。德国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以3个半圆 室代替有礼拜堂花冠的法国圣坛,并在正面结构中采用严格的垂直处理,而且塔楼也从基础分离获得独立,成为其后德国哥特式建筑仿效的主要样式。英国哥特式建筑受到法国影响,但很快形成所谓英国风格。法国教堂那种紧张上升的趋势在英国变成一种拉长、降低、水平伸展的形式,且更强调体积感的结构特征,同时很注意巧妙地利用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沙利斯伯里大教堂、林肯大教堂等都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此外,诸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哥特式建筑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 哥特式美术分类

哥特式雕刻 巴黎圣女像

雕刻是哥特式教堂的主要装饰。哥特式雕刻约产生于 1137~1140年,它的最高成就出现于 1220~1420年。早期雕刻立柱像是建筑的组成部分。这种雕像的面部表情有着僧侣式的冷漠和刻板。在其后的发展中,哥特式雕刻变得自由和丰富起来。雕刻家不再满足于公式化的制作,而开始观察和模仿自然,人体的自然比例、姿态获得了越来越准确而生动的表现。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西方美术史上从神学象征向自然描绘的转变出现在13世纪的哥特式美术中。圣母和圣婴立像是哥特式雕刻的基本图像之一。如法国亚眠大教堂的基督雕像 ,流露出仁慈而诚挚的感情;南十字耳堂的《镀金的玛丽亚 》,则充满了慈爱的母性;德国班保大教堂的雕像《玛利亚与伊丽莎白的会见》,人物表现出丰富的内心活动。这类作品中的人物被赋予温和的人间情感,它们与罗马式雕刻中的骚动不宁的形象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盛期哥特式雕刻是纪念碑性的。它强调类型而非个性,表现集体的信仰而非个人的心灵。这种大教堂的艺术到13世纪末就已基本结束。其后的雕刻发展与建筑并行,具体表现为:崇高感为亲近感所代替,纪念碑性让位于绘画性和细节的描写。受当时的宗教运动影响,14世纪雕刻出现了表现献身精神和神秘冥想的题材,例如夸张地表现死亡恐怖与悲哀的圣母哀子像,即所谓比哀塔。

14世纪的艺术倾向导致了15世纪初的国际哥特式风格,这种风格强调表现物象的体积感和重量感,并有着向优雅、灵巧发展的趋势。晚期哥特式雕刻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它的世俗性,开始用人间语言表现宗教题材,用艺术描写代替神学像。晚期哥特式雕刻创作逐渐脱离了教会的控制,转向同业公会和私人工场。

哥特式雕刻以教堂装饰石雕为主,此外还包括木雕、木刻。后一类作品主要有折叠祭坛、唱诗班席位和各种私人宗教仪式用的雕像。

哥特式绘画 哥特式绘画

哥特式绘画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在13世纪中叶出现在彩色玻璃窗、手抄本插图、北欧的板上画和意大利的湿壁画中。它与哥特式雕刻一样,经历了日益自然主义化的演变。彩色玻璃窗镶嵌画随着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的变化而发展。其作法是用铁条把窗子分成方棂,再用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然后镶进彩色玻璃。玻璃的色彩以深暗和强烈的为主,常用几种不同颜色重叠,颜色层次加多。法国夏特尔教堂、兰斯教堂和亚眠主教堂横厅上的彩色玻璃窗画最为著名。手抄本插图画在哥特式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在法国常采用建筑物上的装饰纹样为创作题材,如巴黎图书馆藏的圣路德维克的诗篇插图,装饰的是哥特式尖顶发券。而世俗性的抒情诗与讽刺寓言的插图也很发达,如法国林堡兄弟以时令为题描绘的《美好的时光》以及英国的《大动物寓言 》等。德国马奈斯手抄本书籍中的情歌书,则表现了骑士恋爱的题材。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为壁画提供了赖以发展的天地 ,最重要的画派有比萨派和佛罗伦萨画派,他们吸取拜占廷的艺术原则,并结合哥特式因素,创造出新的绘画空间,经过奇马布埃、卡瓦里尼、杜乔直至乔托等画家的努力,最终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哥特式工艺美术

哥特式时期的工艺美术以法国为最突出。如教堂内的圣体盒、圣物盒和枝形灯架,以及家具安乐椅、洗脸台等,其装饰都表现出对哥特式建筑或建筑装饰纹样的极大兴趣。此外,巴黎的镶嵌的珠宝、涂彩的骨雕,以及绘制的壁毯等也都享有盛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8: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