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善终服务 |
释义 | § 概述 善终服务 “善终服务”是为末期病患者(如癌症和爱滋病等)及其家人提供的照顾及支援服务。 § 服务目的 善终服务主要令病患者减轻痛楚和舒缓病征,让他们余下的日子活得舒适和有尊严。 § 服务项目 善终服务透过各种方式提供服务:家居照顾、住院服务、门诊服务、日间宁养、社区或医院的丧亲支援。[1] § 现代死亡的困难 善终服务过去二,三十年来在外国发展迅速,欧美各地纷纷设立各种不同形式的服务,主要的原因在於现代人的死亡方式与过往有很大的改变,以致现代社会对这项服务的需求日趋急切。现代人的死亡有三个特徵: 死亡过程延长 在以前的社会裹,死亡率最高的是急性传染病,而当时亦没有先进的医药来减慢疾病的过程,延长病人的生命。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裹,人死亡的过程较慢,而垂死病人的数目亦远较以前为多。 死亡制度化 当未有医院设立的时候,上一代的人患病都在家中接受家人的照顾,死亡时亦有家人在身旁守候,给予关怀及安慰。但现代人不再死在家中病重就需要入院;而一般医院的目标是治愈病人,故此医院十分重视效率。医务工作人员所受的训练,也只著重於诊断及治疗,忽略了垂死病人的照顾。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必须尽快完成工作。医院亦定下很多规条要病人及家属遵守,以免影响工作的效率。垂死病人在这种环境中,往往亦依医疗机构的规限,不但起居饮食的时间必需跟随医院常规,家人亦不能时常陪伴在侧。在某些医院裹,垂死病人的家属要在病房外苦候,每小时只容许他们探望病人五分钟,家属在等候所引起的焦虑情绪可想而知。垂死病人在生命最後的阶段,死在这些规矩严格的环境,人性需要往往被忽略,可以说是不人道的。 死亡世俗化 以前的人,物质生活并没有今日如此丰厚,但相对而言,精神生活及宗教意识较为浓厚,如中国人信奉鬼神,外国人信奉基督。宗教中的死亡观念,可帮助人找到死亡的意义。然而,现代人物质生活丰富,工作繁忙,生活时间紧迫,很少思索生命与死亡的问题。故此当一个人得知他患有不治之症,正面临死亡时,往往是毫无心理准备的。他既然从来没有想过死的意义,便很难接受将要死亡的事实,结果手足无措,内心感到更加痛苦。 § 善终服务的发展 由於现代垂死病人的增加,及缺乏妥善的照顾,一些经常接触垂死病人的医务工作人员,发觉现代人死亡时所面对的问题,譬如在病房中见到垂死病人临死时也要插满喉管,死得毫不人道及舒适。这些医务人员开始思索有什麼方法可以为垂死病人提供妥善的照顾,减轻他们身心痛苦,帮助他们舒适及平静地死亡。有两位女医生对善终服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Dr. E. Kubler-Ross是一位精神科医生,早在廿多年前在美国开始接触垂死病人及家属,了解病人面对死亡的内心反应,以及如何帮助病人及家属面对死亡。她的工作引起了社会人士对垂死病人的关注,并增加了医务工作人员对心理辅的认识。另一位是Dr. Cicely Saunders,她原本是一位护士,亦是一位医务社工,故此对垂死病人的情况感受很深。她见到垂死病人在最後一段日子裹,被迫睡在病床上,身上插满喉管,被麻醉得神智不清。医生和护士因觉得他们康复无望,很少著意照顾他们。有见及此,她再攻读医科,成为一位医生,并於1967 年在伦敦创立St. Christopher's Hospice, 照顾垂死病人及进行控制痛楚及病徵的研究,并为医务工作人员举办训练课程。来自欧美的医护人员在受训後,纷纷在各地推广及成立善终服务,改善对垂死病人的照顾。现在,在欧洲、北美洲及澳洲等地,善终服务已逐渐普及,并已被纳入世界各地的医疗体系中。 § 善终运动 善终服务起初是照顾垂死病人的一项医疗服务,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目前巳扩展成为一个社会运动名为善终运动(Hospice Movement)。 善终运动拥有社会运动的基本特质。社会运动是一项集体行动,具有独特的意识形态及信念,重视团体及富有理想,希望为世界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可逐一探讨这些特质,以便了解这个社会运动的精神及目标。 善终运动的信念 接纳死亡 有生必有死,死亡是自然生命过程的一部份。但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否定死亡的社会,经常将死亡视为禁忌。不单一般人如此,一些医生护士也视死亡为一个失败,不愿接触垂死病人及其家属,使他们感到孤立无援。善终服务接纳死亡乃生命过程的一部份,主张以一个实际的态度面对死亡,不必如此迷信及忌讳。当医护工作人员已尽力救治病人,但他仍无法痊愈,就得协助他面对死亡,不以此为矢败,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及每个人都终有一死的事实,这样便不会逃避病人,而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及照顾。 尊重生命 在这个功利的社会裹,有些人认为向濒临死亡的人提供妥善照顾是浪费资源,将这些金钱用在可以痊愈的人身上才有价值。善终服务的精神是基於尊重生命,垂死病人是一个具有生命的人,所以应该获得尊重和照顾。虽然无法令他痊愈,但仍能帮助他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素。 尊重垂死病人的权利 在目前的情况下,医生拥有极大的权力去决定是否将病况告诉病人,及采用何种治疗的方法。善终服务的信念是:病人的权利应该是受到尊重。病人应有知道自己病情的权利;如果病人希望了解病情及以後的发展,医务工作人员不应瞒骗他。此外,在选择治疗及照顾的方式,亦应考虑及尊重病人的意愿。 重视生命的质素 善终服务相信生命的质素较生命的质量重要,所以不赞成用非寻常的人工方法维持垂死病人的生命,因为这只是延长死亡的过程,使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基於死亡是生命自然过程一部份的信念及对生命的尊重,善终服务更反对以人工方法提早结束病人的生命,却主张尽量帮助病人在最後一段日子裹,维持良妤的生活质素。 集体行动 参与善终运动的人士,主要是医务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神职人员,心理辅导员及一些因亲人丧亡而经历哀伤的家属。他们集合了群体的力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推广善终运动。主要的工作包括在各地设立不同形式的善终服务,为垂死病人提供全面的照顾,尽量减轻他们身心的痛苦,帮助他们善用馀日,并在一个温暖及舒适的环境中安然而逝。同时也为病人家属提供协助及辅导,支持他们渡过这段困难的日子。 此外,他们亦出版书籍刊物,拍摄电影,举办讲座,研讨会及其他教育性的活动,增加医务工作人员及社会人士对垂死病人的关注。 目标与理想 参与善终运动的人士希望藉著上述的工作,改变社会大众否认死亡的态度,改善对垂死病人的照顾,减轻病人临终时孤独及无助的感觉,为现代社会带来一个新的死亡方式 - 病人在最后一段日子中活得积极完满,并能安详及舒适地逝去。 § 善终服务会 善终运动自英国开始推行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现在欧美及澳洲等地,均有不同形式的服务为垂死病人提供全面的照顾,但这项运动在香港仍然停留在起步的阶段。 在一九八六年七月,一群专业人士: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及神职人员,成立了善终服务会。由於该会大部份成员都直接参与照顾晚期病人的工作,所以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在香港推广善终服务的需要。 善终服务会是一个注册慈善团体,其目标是增加医务工作人员及公素对善终服务的认识及关注,并在本港推行及协助有关机构设立善终服务。该会的服务范围如下: 以教育及宣传方式引发公众认识及关注善终服务。 举办课程与研讨会,组织支持小组,增加医务工作人员对善终服务的认识。 设立资料中心,提供书籍,期刊及视听教材,为公众提供参考资料。 开设电话谘询服务。 协助本地的医疗机构及服务团体设立善终服务。 招募及训练义工参与善终服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