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川省威远中学
释义

§ 四川省威远中学

四川省威远中学

威远中学前身为公元1765年开办的“立诚书院”和公元1897年开办的“纬经书院”。1921年初,省政府正式立案批准建立威远县立中学。1950年,县女中(通慧女中)并入我校。1962年,更名为“四川省威远中学校”。2001年9月,学校迁至县城南占地183亩的新校区。1997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和“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还获得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省二级档案管理达标单位、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省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两次)、市最佳文明单位、市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支部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支部”。

威远中学在光辉的发展历程中,培育并涌现出众多的英豪俊杰。我国享有国际盛誉的古希腊文学学者和翻译家、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罗念生曾就读于威远县立中学,辛亥烈士胡驭垓、抗日烈士袁方炳、红岩英烈韩秉炀、成都十二桥烈士缪竞韩等仁人志士也先后就读于威远中学。恢复高考后,我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新生,培养了已有300件发明作品且被中央电视台数十次报道、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邱虹云,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山博士,美国康宁公司CTO及副总裁蒋华,养猪专家刘作华等一大批青年俊杰。

进入21世纪,为了满足全县人民渴求子女获得良好教育的愿望,威远中学抓住机遇,追求超常规发展。与2000年相比,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面积由28亩增至183亩,教学班由32个班增至62个班,教师由148人增至238人;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2000年以来,威远中学连续五年获得内江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

(一)办学理念

办学思想:立诚通慧    经纬和谐

办学特色:分层递进    和谐发展

办学目标:办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和谐发展的示范性普通高中

培养目标:为培育厚德广能的经纬人才打下基础

立诚通慧、经纬和谐是威远中学办学的光荣传统

威远中学的办学思想是“立诚通慧、经纬和谐”。这一思想是威中人办学实践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曾有教育先贤提出“忠信、进德、修词、立诚”“勤慎忠信”“经文纬武”“发展青年身心、培养健全国民、预备实业人才”“智、仁、勇”等办学思想。1996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结合教育改革形势提出新的办学思想“着眼长远发展、注重分层发展、促进和谐发展”,将学校教育管理关注的目光直接转向了人——教师和学生。进入21世纪,随着高考扩招和高中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得到蓬勃发展,与之相应学校生源的学业水平与以前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基于以上情况,班子集体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学校办学首先必须树立德育为首的观点,把教会学生诚实做人作为教育的起点;要通过分析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层次差异,以教师的善教、善导促进学生的善学,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爱学、会学的人;要以学校、教师、学生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为宗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因此,提出新的办学思想——“立诚通慧、经纬和谐”。

立诚通慧、经纬和谐是威远中学办学的基本准则

“立诚通慧、经纬和谐”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符合校情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科学办学,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立诚为修身之本,要做到诚实、诚信、诚恳、忠诚。通慧为立身之基,要求师生“博采众长,学通中外”(朱镕基总理为我校学生李山题词)。经纬为培养综合素质,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和谐为教育的管理目标,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培养厚德广能的纬经人才,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立诚通慧、经纬和谐是威远中学办学的发展动力

“立诚通慧、经纬和谐”的办学思想,代表着“威中人”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认同的文化理念,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传承学校历史积淀,立足学校现实需求,前瞻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我们办学的宗旨和基本职责。坚持和谐的发展观,才能不断探索办学规律,果断地抓住机遇,办出特色,提高效益,从而起好示范作用,实现办学目标。

(二)教育科研

联系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学校形成了主体、骨干、群体工程的科研网络,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学校现有《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高中班级研究性学习》《高中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研究》等省、市、县、校科研课题共62个。近年来,教育科研硕果累累,其中《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全员自培研究》《分层递进、突出创新,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读、讲、练、评"复习方法的探索》等获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三项获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近年来,教师获得省、市、县教育科研成果奖28项,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300余篇。科研促教改,教改使教法特色异彩纷呈,如化学学科的"读、讲、练、评",数学学科的"分层次教和学",生物学科的"扶、引、放",外语学科的"激、优、导"……这些教法切合教学实际,深受学生欢迎,已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自制教具,增强直观教学

我校教师自制的教具“旋转式化学实验装置组合教具”获省发明协会金奖,一次荣获省教厅“自制教具一等奖”,“激光光学实验器”“楞次定律模拟演示器”“平抛竖落演示器”等荣获省教厅“自制教具三等奖”,八次荣获市教育局“自制教具一等奖”。

(三)硬件建设

在上级关心支持下,通过争取上级支持、银行贷款、社会引资、学校自筹以及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先后筹资8000余万元,使校园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如今学校依山傍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

学校拥有400米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15个篮球场、9个排球场、标准游泳池;装备有高规格的微机教学室、语言实验室、理科实验室,建立了校园网管中心,公寓、食堂、考勤实行了一卡通管理……

(四)教学质量上乘

近三年来,学生德智体合格率为100%,巩固率、会考及格率、优生率、高考升学率均居内江市前茅。2001年本科上线489人,2002年本科上线533人,2003年本科上线628人,2004年本科上线822人,其中600分以上51人。

(五)和谐发展

学校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前提下,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一批具有个性特长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其中有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邱虹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山博士,美国康宁公司CTO及副总裁蒋华,《金融时报》主编何刚,四川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周激流,中国西南航空公司形象代言人唐田等。近10年,我校为北大、清华输送学生20名为全国各类重点名牌大学输送了大批极具发展潜质的拔尖学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优秀特长生不断涌现。作为一个并不占区位优势的县城中学,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层次较高。郑吉华、魏震同学先后分别于1996年和1999年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并分别被清华、北大破格录取。近10年,仅数学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就达30人。邱虹云同学发明的“超长焦距变焦镜头”荣获省青少年发明一等奖,胡珀同学的“多用恒流充电器”荣获省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奖”,阳永强同学的“电子验电器”荣获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赖笠源同学在省第十六届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荣获高中组一等奖;在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中,曾滟琳同学荣获全国“主持”、“才艺”双十佳,甘艳秋同学荣获“声乐”十佳,杨俊同学在全国第十一届推新人大赛中荣获省声乐金奖;丁凯同学在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中,获男子组孙式规定拳第七名,殷尉策同学2004年在四川省武术套路锦标赛中,获南拳和地趟第一名。

教育教学的分层递进,让学生能够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兴趣、特长得以张扬。

(六)示范作用

《农村重点高中教师全员自培研究》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由汪风雄副厅长主持的有全省几十所重点中学参加的结题会在我校举行,该课题顺利结题,并得到与会同志高度评价;《中学化学“读讲练评”复习方法的探索》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该成果在1996年中国化学会西部地区第四届中学化学研讨会上交流,并先后在重庆、涪陵、大足等学校交流推广。

孙义彬老师的分层教学经验已在市、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在全国首届特级教师经验交流大会上,他作为四川代表作大会发言(全国仅8名代表发言),介绍其成功经验;在川师院五十周年校庆时,作为历届学生中唯一的代表,他为师院的师生和校友作专题学术报告;由省、市政府组织或受当地教委、学校邀请,到涪陵、黔江、广元、绵阳、成都、南充、甘孜州等12个地、市、州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

§ 相关信息

鳞集毛萃

磊落光明

磊落不羁

磊落不凡

磊浪不羁

磊瑰不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