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1987年3月29日 |
释义 | 钟惦裴(1919~1987)四川江津人。1950年起从事影评活动。在1956年底《文汇报》发起的“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讨论中,以《文艺报》评论员的名义发表著名的《电影的锣鼓》一文,并因此罹难,被错误定为“右派”。1978年之后重返文艺评论界。主要著作有电影论文集《陆沉集》和《起搏书》等。 1987年3月29日,《野战排》在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等4项大奖。该片导演:奥利弗·斯通;主演:汤姆·白兰格,威莱姆·戴夫,查理·辛,约翰尼·德普。 影片由一位美国士兵克里斯写给祖母的几封信组成。1967年,克里斯和其它的美国新兵一起来到了越南。克里斯报到的野战排中有着不同肤色的人种,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巴恩斯中士和伊莱亚斯中士。他们虽然曾是并肩作战的好友,但是对战争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巴恩斯认为战争没有规则可言,要取胜只有把当地人杀光,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而伊莱亚斯则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严格遵守“战争规则”,反对滥杀无辜。为此二人分别领导的两部分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而克里斯对此也不知所从,陷入了迷惘之中。 克里斯第一次参加战斗,是为战友们担任警戒。由于另一个战士的失职和克里斯的怯懦导致了野战排被袭击,克里斯也受了伤。在另一次战斗中,野战排发现一个美国兵被钉在树上,于是一些士兵开始狂怒地报复越南人。为此伊莱亚斯和巴恩斯发生了冲突。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巴恩斯击伤了伊莱亚斯,使他死在了越南人的手里。克里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几个月的战场生活也使克里斯变得冷酷。不久在一次丛林战中,克里斯也向巴恩斯开了枪。 影片背景与评论:《野战排》是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的成名之作,是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影片问世之后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许多人认为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越南战争的实际情况,这种真实感的获得,无疑应归功于奥利弗·斯通的战争经历,以及他对这种经历的忠实的回顾。 影片在菲律宾拍摄,于7周内完成,共耗资600万美元。为了使演员有真实的感受,斯通让他们的菲律宾丛林里过了两个星期严格的军营生活。经过切身体验,演员的表演十分逼真生动。影片在放映时观众们甚至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真实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原因所在。 而影片的另一个出色之处就在于影片毫不留情地描绘了这场战争的疯狂与混乱,表现它如何使人丧失理智。其它的越战片往往带有很强的故事意味,然而在奥利弗·斯通的摄影机前,越南则是一个充满了惨痛回忆的杀戮之地。越战给美国人留下了巨大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而奥利弗·斯通却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这个疮疤,这是一个痛苦的反思。影片中心实际上不是美国人与越南人之间的恐怖的相互杀戮,而是兄弟之间,战友之间的残杀。这就使得影片具有更为深刻的反省意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