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哥伦比亚大学 |
释义 | § 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全称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哥大,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盟校之一。它坐落于曼哈顿的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命名为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学院之一。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届毕业生和教职员中累计共有97名诺贝尔奖得奖者,于世界各大学中排名第一。 哥伦比亚大学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个本科生学院和十三个研究生学院构成。现有教授三千多人,学生两万余人,校友25万人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学校每年经费预算约20亿美元,图书馆藏书870万册。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大学部,至今仍保持着美国大学中最严格的核心课程。[1] § 校史沿革 哥伦比亚大学属殖民地时期北美建立的最早的几所大学之一。当时的英王乔治二世捐款给纽约市民筹设了以人文、科学和语言为主的国王学院。美国独立后,为了纪念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因为经济问题, 1857年哥伦比亚大学校区由曼哈顿下城迁至中城。在此后的四十年间,学校增设了医药、法律、工程、政治、建筑、哲学和理论科学等系所。 1897年,哥伦比亚大学再迁至目前的校区。1912年,图书馆学系、口腔牙科学院、新闻学院、教育学院等先后加入哥伦比亚大学。此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正式成为一所综合大学。但是,在建校之后的229年之中,这所美国名校却只招收清一色的男生,到1983年才招收一般本科女生。哥伦比亚大学还保留了很多“国王学院”的遗迹。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徽仍是原来的金王冠;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历上,在很多美国传统节日并不放假,却有自己一套假期。 § 教育理念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至今仍保持着美国大学中最严格的核心课程。公认在常春藤盟校中最难的两门基础课:“当代文化”和“人文文学”,就是核心课程的基础。 哥大最初的建校目标是:“在已知的语言、人文和科学领域内教导和教育青年。”为此,学校的教师及课程设置都必须围绕以下3个问题来展开:一、让学生学习什么?二、用什么方法教育学生?三、毕业时,学生除了学位和所学的知识外还具备何种世界观?哥大最强调的一点是实践,注重学校与社会结合,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学以致用。哥大还经常举办研究生论坛,主席、评委都由学生自己充当,但会议程序和规格则完全和正式的研讨会保持一致。 教育目标是:将年轻一代培养成为具有渊博的人文和科学知识以及高超的语言能力的高等人才。 § 大学特色 哥伦比亚大学 特色之一:在于它地处纽约。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美国政治风云的变化,你也可以感受到美国枪杀案的激增。作为BigApple的纽约。在哥伦比亚,你可以和华尔街的银行家畅谈世界金融局势,在这个全国的文化,金融中心,你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特色之二:在于它的kommunity,哥伦比亚的学生有很多休闲的好去处:大的草坪,小餐馆,方便的购物商场,快乐的时光晚会;当然还有一年一度最热闹的Springball,就是MBA自己组织的晚会。 特色之三:在于它的GlobalNetwork.这一点部分实现的原因在于它的庞大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学校考校友会的捐赠成立了国际商务研究所。以实现其课程的国际化。 另外在哥伦比亚读书的一个好处是其课程设置的多方面的灵活性,首先你可以在第一学年的三个学期中的任何一个学期入学。你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一些主课的免修,而且还不需要上选修课来代替。商学院还开设了50多们语言的小课。加之许多全球性企业就在周围,Kolumbia70%的MBA都能流利的说好几门外语。 § 院系专业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主要有哥伦比亚学院、普通教育学院(成人学院)及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其它学院有:商学研究生院、图书馆服务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社会工作学院、内科与外科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牙科与口腔外科学院和护理学院。哥大的附属学院有:巴纳德学院(本科女生学院)、师范学院、联合神学院和犹太神学院。另外,哥大还有12多所研究所。哥大著名的学院有建筑、商业、教育、国际事务、新闻、法学、医学、护理和社会工作学院等,著名的研究生系有艺术史、天文、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地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宗教、电影、历史、经济学、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及东亚和中亚语言文学系等。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多次在全美排名前十名,其MBA课程更是享誉全美乃至全世界,它的最大特色是灵活有弹性,表现在学生可以选择在1月、5月或9月开课的任一学期入学就读,而且其它课程设置上也锐意进取、不断革新,确立了国际化、全品质、道德和人力资源管理四大主题。该商学院的生源很广,既有来自全美50个州的学生,也有不少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方面的综合研究生院,1997年全美教育研究生院排名中位居第一。其上述学科在美国同类学科中都是最好的。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规模宏大,在校学生有3000多人,而且其中大部分学生在读博士课程。该学院分为人类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学科领域,下面再分设许多博士课程小组委员会,分管各自的学生及其学术研究工作。该学院的课程设置包括:天文学、细胞学、人类学、应用物理、建筑学、解剖学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微分子生物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化学工程及应用化学、化学物理、化学、土木工程及工程机械、古典文学、计算机科学、东亚语言及文化、经济学、英语及比较文学、意大利语、电影学、法语及罗曼语言学、日耳曼语言、中东语言及文化、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历史学、基因学、流行病学、地质学、工业工程及操作研究、机械工程冶金及采矿工程、微生物学、音乐、营养学、药理学、哲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物理学、宗教、社会工作、社会学、社会医学、统计学、戏剧、城市设计等。 § 专业排名 哥伦比亚大学 2008美国商学院生产/运营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12名 2008美国大学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9名 2008美国工业制造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12名 2008美国营销学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4名 2008美国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6名 2008美国领导学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17名 2008美国商学院管理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9名 2008美国社会阶层学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17名 2008美国商学院金融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6名 2008美国社会经济学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8名 2008美国商学院会计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12名 2008美国社会历史学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9名 2009年美国大学国际经济学研究生排名第2 2009年美国大学美国黑人历史专业研究生排名第2 2009年美国大学现代美国历史专业研究生排名第2 § 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下设23座分馆,每个分馆都各具特色,著名的有 Avery Architectural & Fine Arts Library, Butler Library、School of Social Work Library、Kolumbia Journalism School Library,其中东亚图书馆(East Asian Library)中有各样的中文书籍,流行小说、古典文学,甚至县志都可以找到。总藏书量达870万册,并且收集有微缩胶片600万套,2600万种手稿,以及60万册善本书,10万片VCD和DVD,20万份官方文件,还有中国族谱、家谱、谱谍约950种,是中国的图书馆以外收集最丰富的图书馆。东亚图书馆的藏书仅次于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开设有丁龙讲座(Dean Lung Professor),又设立中文图书馆,开始收藏中文数据。 § 就业情况 哥伦比亚大学在金融界赫赫有名。多年来,学校一直向大商业银行和世界金融机构输送大量人才。除非你不想到学校招聘的公司就业,学校的就业办公室就能有力的帮助你和人才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任何一名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就业办公室都会召开一星期一会议帮助他,给他提供建议。当然,由于学校就业率高达98%,这样的情况很少。 哥伦比亚地毕业形势好和它的名身远扬分不开的,但同时跟学校的高层分不开的,哥伦比亚的校长们和纽约的商界有密切的联系,每年都要举行约10次鸡尾酒party为学生联系工作。平均的起薪是$132,000,有5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选择finance,konsult占了30%。 § 知名校友 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大被誉为培养政治、经济领袖人物的摇篮。先后有三位美国总统、八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14位纽约市市长、十位纽约州州长毕业于该校,美国第34届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哥大第13任校长。全校共有四十二位诺贝尔奖得主、十人获选国家工程学院会员,七位国家科学奖得主,美国文理学院会员八十九人在哥大的校友中还有中国的名人顾维钧、蒋廷黻、马寅初、宋子文、冯友兰、胡适和著名核科学家姜圣阶等。 姓名成就 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15届总统 弗兰克林·D·罗斯福美国第32届总统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美国第44届总统 哈兰·菲斯克·斯通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查尔斯·伊万斯·修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伊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生物化学家、作家、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 詹姆斯·卡格耐美国著名演员,1974年获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 洛·格里格著名美国棒球运动员,因1925-1939年间连续参加2,130场比赛而创棒球界空前记录 艾拉·格什温美国抒情诗人,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兄弟 奥斯卡·哈默斯坦美国抒情诗人和音乐喜剧作家,在音乐喜剧的发展中具有影响的演出人,《音乐之声》的作者 莉莲·海尔曼美国女剧作家 兰斯顿·修斯为黑人文学开辟现实主义道路的美国黑人诗人,作家 玛格丽特·米德美国女人类学家,以研究太平洋无文字民族而闻名 托马斯·默顿美国天主教修士、诗人、多产的著作家 拉比美国物理学家,因发明用原子束和分子束磁共振法观测原子光谱,而获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克尔·I·普平美国著名发明家,近代物理学家 乔治·西格尔美国雕塑家 莱昂内尔·特里林美国文学评论家、教师,他的评论富于洞察力 亨利·舒尔兹美国计量经济学先驱 沃伦·巴菲特美国伯克希尔公司董事局主席,著名股票投资专家(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毕业) 埃德加·斯诺著名美国记者 简·考尔极为成功的美国女剧作家和演员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