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响堂寺
释义

响堂寺 响堂寺石窟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35公里处峰峰矿区响堂山(鼓山)上,有南北两处。南石窟在鼓山南麓,北石窟在鼓山西腰,两窟南北相距15公里。石窟始凿于北齐年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续凿。现有16窟,大小佛像4300余尊,并有大量经文、雕刻。它在中国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美术、书法的艺术宝库。石窟附近有古塔、靠山阁楼、寺院殿宇等建筑群。

§ 由来

北齐以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鼓山地处两个都城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在他来往于晋阳和邺时避暑、游玩和礼佛。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佛寺也不是原来的建筑了,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石窟却保留了下来,以它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 简介

响堂寺石窟北响堂石窟,坐落在和村东的北鼓山西腰,山下有常乐寺、如来佛立像和宋代砖塔。沿鼓山拾阶而上,山势陡峭,风景秀丽,绿树成荫。山上现存石窟9座,其中规模最大、艺术最佳、装饰最华丽的是位于窟群北端的大佛洞,进深13.3米,面宽13米,高11.4米。内为塔形柱式,柱三面设龛,正面龛主尊坐佛连座通高5米,其背光以七条火龙为主体组成,极为罕见,塔柱上部与窟壁共设16个华丽列龛,充分显示了北齐时期高超的雕刻艺术。

南响堂山石窟位于鼓山南麓,最醒目的是寺院殿宇和宋代砖塔。这座山不高,现存石窟7座,其中千佛洞最为壮观,窟内最引人入胜的是顶部的杰作,窟顶微隆,雕莲花和八尊伎乐飞天,堪称时代佳作。

§ 构造

响堂寺石像北响堂寺石窟在新市鼓山之腰和村东,筑于高峻的峭壁悬崖之间,分南、北、中三组。其中,中组释迦洞前有拜殿檐阁,外观颇似楼阁,窟外两侧各雕一高大天王;大佛洞内共有佛像151尊,坛上坐佛高近4米,庄重敦厚,雄伟轩昂;刻经洞因内外壁上满刻经文而得名,是研究书法和佛教历史的天然宝库。

北响堂有九座石窟,分南北中三组,每组都有一个大石窟。第七石窟是最大的一个,俗称“大佛洞”。这个洞窟规模宏大雄伟,雕刻精巧,菩萨笑貌如生,飞天欢乐多姿,衣纹密集而富有装饰性,给人以薄纱透体之感,为北齐艺术之杰作。窟内有一尊大佛,高3.5米,盘腿坐在莲花台上,面目慈祥,薄衣贴身,几条凹下的雕衣纹线,贯穿全身。雕刻刀法圆润有力,清晰流畅。周壁刻有16个大型浮屠塔式列龛,龛顶以火焰宝珠为塔刹,气势煊赫,造型精美,为装饰图案中的珍品。窟内的墙壁上还有几排似乎没有刻完的小佛浮雕。北齐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20多年,没来得及完成这一窟的雕刻。这座石窟最能代表北齐风格。它宽13.3米,深12.5米,基本上是正方形。洞内有宽大的中心石柱和洞顶相连。洞窟保存了印度的营造法式。中心柱上三面都是佛龛,这是北齐石窟艺术的特点。北齐之前的不少雕刻,石窟中心柱四面是佛龛。此外,那时雕像人体瘦削,不像北齐这样丰满。北响堂也有明代开凿的石窟,这时的雕刻人体肥胖笨拙,衣纹线条干涩呆板,完全失去了北齐舒展流畅的风格。明代末年距今只有300多年,而北齐距今已有1400多年。明代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辽阔的国土,充足的人力,而北齐只是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国,财力人力都远远不能与明代相比。但是北齐的雕刻艺术水平却比明代高得多。可以说,响堂石窟作为中国一个历史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任何石窟都不能取代的。北响堂有一座石窟,外面石壁上还留有木构亭阁建筑,红柱灰瓦,背依山壁。但有些雕刻已经残缺不全。因为历史悠久,历代都有破损。

北响堂山下有常乐寺废址,遗存宋朝石经幢二座。前有平面八角形古塔,形似九层而实为五层,是响堂寺石窟的醒目标志。

南响堂寺石窟在鼓山南麓西纸坊村北,滏阳河北岸,有石窟七座,依山而建,分为上下两层。其中,华严洞最大,高4.9米,宽深均6.3米,共有佛像1.228尊,因洞内刻有《大方广佛华严经》而得名;千佛洞保存最为完好,共有佛像1.028尊,洞壁佛像鳞次栉比,窟顶满布飞天浮雕,形态生动,精致典雅。窟区前有清朝修建的正殿、配殿和楼阁等建筑群,窟区西南还有宋塔一座。殿宇宝塔与石窟相映,耸立于青山之中,十分壮观。

南响堂寺有石窟七座,随山势营造,分上下两层。下层“华严”和“般若”两洞形为支梯,中有方柱,后壁下凿有通道,以便礼佛时通行。龛内佛像虽遭破坏,但洞壁上佛典经文仍清晰可辨。据记载,这些佛经有的历刻四年之久,字体方正,结构浑朴,笔力雄健刚劲,是研究书法演变的珍贵文物。由洞前的“之”字形石阶向上走去,为二层五窟,这五窟中“千佛洞”最为壮观。洞内有石佛一千零二十八尊,因此,名为“千佛洞”。窟内三壁龛,各龛均有一佛和两罗汉两菩萨五尊像,左面坐佛两足踏在从狮子口中吐出的双头莲花上,颇为新颖别致。窟内释迦牟尼坐像,面容光滑圆润,嘴唇微微上翘,长耳垂肩,神情和善安详。窟壁的小佛像一排排,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窟顶部的伎乐、飞天,雕刻精巧,裙带飘逸,姿容妩媚,有的手弹竖箜篌或圆琴,有的口吹竹笙或横笛,形象颇为生动。

§ 石刻

响堂寺北魏至唐时依山造像,随之即像造宫,建成寺院,明清重修。现寺宇已毁,佛像尚存,并有千佛洞一区。今存摩崖造像一尊,高3.3米,面形方圆,肩披袈裟,罗纱透体,结迦趺坐,周围配有美丽的花纹,雕琢精细,形态逼真,确为唐代石刻造像之精品。寺东北隅,有千佛洞,又名“石室方丈”,窟近方形,其状如瓮,西南角辟门,面积约15平方米。初入甚小,愈进愈大,石声峥峥,故名“石室寺”、“响堂寺”。前洞洞内石壁环列,窟内有较大佛像六躯,四周千佛围绕,其高者1米许,低者8、9厘米。达一千零九十尊,高鼻深眼,宽衣博带,沿袭印度佛教艺术风格,为北魏之作。粗看似千人一面,细观则各有千秋。洞顶成轿篷状,绘有4幅山水画,图案鲜明,艳丽生动。后洞位于其东北5米处,大小与前洞相似,洞内有8幅生动幽美的山水、飞鸟图案。

石窟东北山巅有方形唐塔、单层,高约8米,名禅师塔,建造规整,形制秀美,是响堂寺一建筑遗物。

§ 交通

自驾车由京深高速公路马头出口下,向西至峰峰矿区即到南响堂山石窟,再沿邢都公路向北不远就是北响堂山石窟。或到响堂山石窟可乘坐邯郸开往峰峰的小公共或5路公交车,也可坐火车前往。当地旅游部门正在筹备开通游3路旅游专线车。

§ 价值

响堂寺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位置,是北魏时期和隋唐时期两种石窟艺术风格连结点。南北响堂是全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光辉灿烂的石窟艺术,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研究中国雕刻、绘画、书法、佛教发展的一座艺术宝库。响堂寺石窟上承云冈塔柱式石窟的风格,下开隋唐三壁三龛式石窟的先河,石窟造像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 参考资料

[1] 中国通用旅游网 http://www.51766.com/zhinan/11000/1100010298.html

[2] 西安旅游网 http://www.29trip.com/jd/1449.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