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璘 |
释义 | 吴璘 § 个人概况 姓名:吴璘 生卒年:1102~1167 字号:字唐卿 籍贯:德顺军陇干(今宁夏隆德北) 谥号:武安 个人简要介绍:刚毅沉勇,善于用兵。18岁从军,戍边御夏。绍兴元年(1131),在和尚原之战中,从兄吴玠凭险据守,大破金军,擢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四年,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集兵10余万攻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自七方关(今康县东北)入援,转战七昼夜与吴玠会师,激战连日,大败金军,升熙河兰廓路经略安抚使。九年,任行营右护军都统制。吴玠病逝后,继其统兵守蜀。宋金议和后,力陈不可恃和忘战,坚持以主力留屯蜀口,建策依山为屯,控扼险要,以防金军突袭。次年,金军败盟攻宋,奉诏节制陕西诸路军马,在扶风(今属陕西)等地屡败金军,授镇西军节度使。十一年,在剡家湾之战中,俘杀金军万余人。同年,宋金再度议和,吴璘坚持治军经武,严备不懈。三十一年,以四川宣抚使统帅川陕诸军,带疾督战,屡挫金军。翌年,乘胜反击,相继收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所辖16州、军。隆兴元年(1163),朝议主和,奉诏自德顺军南撤,金军乘势突袭,部众亡失大半,所复诸州尽弃。乾道三年卒。著兵法两篇,已佚。 § 个人详细经历 吴璘少好骑射,善读兵书,经常随兄参加攻战,英勇果敢,积功至阁门宣赞舍人。在宋金长期的对峙中,他力主抗金,反对求和。在西部战场上,一直置身于战争的第一线,屡破金军,战功显赫,名扬巴蜀,成为川陕地区、乃至大西北边防要塞抗御金兵入侵的重要支柱。 富平之战失败后,绍兴元年(1131),金大将没立、乌鲁折合会兵攻战略要地和尚原(陕西宝鸡县西南)。吴璘奉兄命守和尚原前沿阵地箭筈关。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他率众死战,力挫敌锋,赢得了能攻善守之誉,受命统制和尚原军马。同年秋天,金帅兀术亲督10万之师,大举进攻和尚原,企图入川。吴璘与兄率军死守,选健卒劲弩,轮番猛射。璘自引精兵3000设伏于原北之神岔沟,出奇制胜,连破敌寨10余座,“俘获首领及甲兵以万计”,兀术身中流矢,大败亏输。金军“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绍兴三年(1133),吴璘因功擢升为荣州防御使,知秦州,扼守和尚原。仙人关之战 绍兴四年(1134),兀术率大将撒离喝及伪齐大将刘夔,三路联合,集结 10万人马攻破和尚原,转趋仙人关。吴璘受兄命整编从和尚原突围出来的军士,置寨于关右,以阻金兵入川之路。金军选精甲利卒,用云梯、火箭、挠钩,猛攻宋营。吴璘以刀画地,大声高呼:“为保此关隘,死何足惜,若遇敌退者斩!”督士死战,矢如雨下,敌尸盈野。后璘会兄乘金兵力疲,发动反击,猝然杀入金营,左右冲突,大破金军。从此,金军多年不敢窥蜀。吴璘因此被朝廷授为定国军承宣使。 绍兴六年(1136),璘被调为行营左护军统制,绍兴九年(1139)初,升为都统制。是年夏天,其兄病故于仙人关,由他代为领兵,加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绍兴九年秋,宋金议和成立,宋向金面北称臣,输贡银25万两,纳绢25万匹;金向宋归还黄河以南和陕西地区。根据协议,南宋王朝派端明殿学士楼诏为使驰赴川陕宣布上意,欲以吴璘、杨政等分陕而守,尽移川口诸军。吴璘以为不可:“金人反复难测,不可不防,如我移军分屯陕右,金军乘蜀口空虚无守,一面分军南山阻我陇右之军,一面遣主力直捣蜀口,则我将不战自屈。”他建议说:“我军最好还是依山为屯,控制要害,待金军力疲,渐图进据。这样,进则有依托,退则可据守,方为万全之计。” 楼诏从其议,命吴璘与杨政两军分屯陕蜀交界之地,只派郭浩一军进屯延安。 其间,新授川陕宣抚使的胡世将,欲按朝廷旨意弃守仙人关。璘闻讯后急速往见,陈其利害:“金以重兵屯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若驱兵疾驰,不五日可达川口,我军远在陕北,如遇缓急则不可速集,若再放弃关隘要塞,其势必危。” 胡世将听其言,认为意见可取,遂抗命不行。吴璘仅派少数兵赴秦州,留主力驻守阶、成一线要地,命诸将严加戒备,以防万一。事情发展果然不出吴璘所料。 绍兴十年(1140),金统治集团发生政变,兀术执政,撕毁和议,以全部兵力分路大举南侵。金兵西路军由蒲州渡过黄河,迅速占领长安,直趋凤翔,远近震惊,上下惶恐。是时,唯吴璘之主力屯驻河池,陕右之军皆隔于敌后。警报传来,吴璘立即率军迎敌,几经激战,力挫金兵。为加强在陕诸军的统一指挥,他受命与胡世将共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嗣后,璘下书约金军会战,先以弱军坚守阵地,抵御金军冲击,当敌势衰之时遣骁骑反击,金军望风披靡,败走扶风。璘又趋兵追击,破敌于扶风。金西路军主力撒离喝不甘失败,亲率主力于北通坊,列阵20 里,欲阻吴璘,璘督军猛扑,又破金军,进而收复秦州及陇右诸军。 绍兴十一年(1141)八、九月间,吴璘又大破金军于陇州刘家圈、郯家湾、腊家城,这次战役,战果辉煌,给金人以沉重的打击。 绍兴十二年(1142),吴璘诏授检校少师,任命为阶、成、岷、凤四州经略使。不久,宋王朝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任吴璘为两路安抚使,坐镇兴州(今陕西略阳),节制西部阶、成等七州军马。嗣后十多年来,虽因和议而少战事,但吴璘却一直坚持治军经武,常备不懈。 金主完颜亮为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亲率数十万大军,渡淮南侵。遣大将合喜为两路元帅,引军出陕西宝鸡南之大散关,进袭“凤州之黄牛堡”。受命为四川宣抚使不久的吴璘,置重病于不顾,赶赴仙人关前线督军。并调内地诸军马分道北进御敌。 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经过一段相持之后,吴璘率师反攻,先以主力进击大散关,又派部将姚仲引一军进取巩州(今陕西陇县),惠逢引一军攻熙河(今甘肃临洮)。宋金两军相持60余日,关终不能破。于是改变策略,回师转攻德顺军(静宁),初战不利,后璘亲临前敌,挥师猛攻,金军败守塞磊,遂引众夜遁,德顺乃克。“璘入城,市不改肆,父老拥马迎拜”。四月,金军围攻原州(今甘肃镇原),吴璘挥鞭凤翔督师,与姚仲率军往援,因金军大至,姚仲战败,退守德顺,璘度金军必乘胜进兵德顺,遂率军疾驰防城,在城东山地筑垒固守。未几,金军10余万果至,血战连日,伤亡甚众,而宋军阵地如故。后因朝廷主和,加之川口空虚,恐为敌乘,吴璘放弃已收复的州郡,退入汉中。为褒奖吴璘之功,乾道元年(1165),孝宗诏拜他为太傅,封新安郡王,仍领宣抚使,镇兴元(今陕西汉中)。吴璘退守汉中之后,秉承故兄玠志增修保城古堰,兴修水利,“灌田数千顷”。积极发展和恢复农业生产,为民称道。 乾道三年(1167),卒于任所,享年66岁,追封信王,谥武安。 § 个人评价 吴玠吴璘纪念馆吴璘忠勇刚直,从卒伍到大将,代兄守蜀20余年,隐然为方面之重。他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对将士、人民都能保持较接近、较亲切的关系,赢得了兵民的信赖。他有两篇兵法论著。他认为金兵有四长,我有四短,在实践中要注意以我之短制彼之长。以分队制其骑兵,以轮番迭战制其坚忍、制其重甲,以劲弓强弩制其弓矢,则以远封近,以强制弱。知己知彼,才能常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在强敌面前,窥伺战机,灵活地运用孙膑的三驷之法,“以弱为先,强者继后”,以小败而换得大胜。以小失而获取大得。在拔将用人上,坚持在实践中选其有才能者,“兵官非尝试,难知其才”,论功行赏,量才录用,因此深孚众望,成为南宋抗金将领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 剡家湾之战 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宋军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附近剡家湾,击败金军进攻的反击战。 绍兴十年五月,金军分兵四路大举攻宋,右副元帅完颜杲(撒离喝)统率西路军自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西渡黄河,入同州(今陕西大荔),下长安(今西安),直趋凤翔府(今凤翔),与宋军隔渭河对峙。 翌年八月,完颜杲遣统军蒲察胡盏、完颜习不主率军5万余,进据秦州东北刘家圈,待机南下入川。宋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为收复秦、陇(今千阳西北)等州,屏卫蜀口,命右护军都统制吴璘率军2.8万,自河池(今甘肃徽县)北上反击金军。命川陕宣抚司都统制杨政出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攻陇州;枢密院都统制郭浩出商州(今属陕西)攻华(今华县)、虢(今河南灵宝)二州,进行策应,以分金军之势,并命西和州巡检元成以所部牵制驻守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二州的金军。 九月十六日,吴璘攻破秦州,守将武谊以城降,旋移师至刘家圈南。刘家圈地处高原,前有陡坡,背靠腊家城(今秦安东),易守难攻,胡盏、习不主凭险设营,以为宋军不敢来攻。吴璘察看地形后,为避金骑居高临下冲击宋军,决定乘金军不备,上原列阵与其决战。二十一日,吴璘致书胡盏与习不主,佯约次日决战,暗于当日深夜;乘天阴雾浓率精兵衔枚而进,越岭上原。另遣部将张士廉率军一部由间道迂回原后,控扼腊家城,断金军退路。宋军上原后,在刻家湾以持长枪、强弓、劲弩等兵器的步军,梯次配置组成“叠阵”,并将骑兵隐蔽于左右两翼。阵成,万炬突燃,遣轻兵诱金军出战。胡盏恃勇仓促率军出击,吴璘指挥“叠阵”中弓弩手,轮番发射,连续打退金军数十次冲击,乘其退却,命骑兵追击,金军大溃。由于张士廉误期,致使胡盏、习不主率余部退入腊家城。吴璘挥军猛攻,将破金军之际,因宋廷向金乞和,被迫班师。 点评:宋军乘金军恃险少备,出奇兵占据有利地势,用“叠阵”之法,以步制骑,取得俘杀金军万余的胜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