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
释义 | § 人物介绍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美国的著名作家和记者,曾任《纽约时报》副总编辑,1992年九、十月间,他病倒了,患了中风症,于1993年5月去世在他漫长的记者和创作生涯中,曾为反映现代战争而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他的足迹深入到苏联卫国战争前线,遍访世界大战的许多战场,以他犀利的目光和鲜明的观点,揭露了法西斯侵略者的罪行及其内幕。他的许多报道和作品早已誉满美国、蜚声世界文坛。他的名著《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已成为反映二次大战中苏联前线情况的经典作品。这本反映中国红军长征的书在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一出版,立即引起全美的轰动,《时代》周刊等许多报刊大量报道,接着欧洲、亚洲一些主要国家也竞相表示要翻译出版。 § 人物生平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一九零八年十一月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九二五年中学毕业后,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退学,从事新闻记者工作。一九三零年至一九四八年,担任合众国际社记者、编辑;一九四九年三月,出版《纽约时报》莫斯科常驻记者,达五年之久。一九六一年以后,历任《纽约时报》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职。二次世界大战曾深入前线,遍访苏联广大地区,著有《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等作品,闻名于世。曾获国际普利策新闻奖等奖励及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全美作家协会主席。一九七二年后,曾五次访华。一九九三年五月病逝。 § 人物简历 1:出生在阿伯利斯市,晚年写《风行天下一报人》回忆录。 2:读明尼苏达大学,主编过校报,批判学校内的黑暗,学校以在图书管抽烟开出。 3:1930,当地报纸,实习记者《明尼阿波利斯新闻》;合众社 4:1930—1949在合众社 5:1949年到《纽约时报》直到1993年 6:途经苏联:关于苏联的报道1943,负面报道 7:1949,被《纽约时报》高薪挖走,此时已成为名记者。被派往苏联,呆了6年(到1955年) 8:前一个星期,在屋里看报纸,发现苏共与中共关系不正常(《机关报》、《真理报》对中国解放胜利的报道极少) 9:一边发稿一边收集材料,1995年回国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苏联的报道,获得了1995年普利策国际报道奖,苏联永远拒绝他入境。 10:回国后,一段时间比较闲,编辑卡特利奇建议其关注纽约卫生问题,马上投入到纽约卫生的报道中,花了120多田跑遍纽约所有垃圾场考察,采访所有与卫生有关的人,发了系列报道《纽约的垃圾》 11:60年代初关注美国种族歧视问题: (1):去伯明翰•布尔,回美国后写了一组关于种族歧视的报道(报道发出后,多次遭到诉讼:诽谤罪); (2):不久后,美国出台关于种族歧视的法律,使其免受麻烦 12:60年代中期,关于越南战争的报道(在此之前,美国对于越南战争的报道是片面的)1966年深入战争第一线,客观的从各方面了解报道,发现美国媒体和政府欺骗了美国人民,引起了美国极大的震动,迫使美国政府撤军; 13:一生写过很多文学作品,晚年任美国作家协会主席,曾任《纽约时报》副总编辑。 14:关于长征的采访:1984年成形, (1):1944,在苏联遇见斯诺,并深受其感染和影响。开始了解长征,此后一直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2):1972,作为美作协主席率领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周恩来借鉴,提出对走长征路线采访的要求,被谢绝。 (3):1984,中国改革开放,3月,他与妻子访问中国。用一个月采访了住在北京,经过长征的人和家属,带病,用两个月走完长征路。 (4):1985,出版风靡全球的《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在此引发长征热。此后一直关注中国 15:1992年萌生在次来到中国想法,走邓小平南巡路线 16:1992年中风住院,1993年逝世 § 详细信息 从事反映中国红军长征的写作,是索尔兹伯里多年来的夙愿。他极其崇敬埃德加·斯诺,并深受其感染和影响。埃德加·斯诺在其《西行漫记》序言中曾写到:“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索尔兹伯里今天以实际行动完成了这位先行者的未竟事业和意愿。为了写作此书,索尔兹伯里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酝酿和准备。他收集和研究了大量有关长征的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材料,并于―九八四年专程来到我国,在他的好友谢伟思和他的七十岁的妻子夏洛特的密切合作下,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了实地采访。他以红军般的勇敢和坚毅,不顾年迈(当时七十六岁)有病(心脏病),怀揣心脏起博器,带着打字机,爬雪山,过草地,穿激流,登险峰,中途战胜病痛折磨,坚持越过了千山万水,穿过七八个省份,历时七十四天,终于从江西到达了陕北,完成了他自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寻访。沿途他考察体验了自然界的复杂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象,向老红军、老船工、老牧民们了解历史和现状,了解民俗风情,遍觅革命遗迹,博采轶闻轶事。更为重要的是,他有机会亲自访问了参加过长征的我国现今的许多领导人和健在的老将军,会见了不少党史军史研究人员,多方探索和考证了长征中的一些问题,正如地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对中国人提出了我能想到的所有难题,直到弄清事实为止”。<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 人物评价 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记者之一(还一个是李普曼),不知疲倦的实干家,新闻界风斗了60多年。 合众社:他进入时是年轻的记者,合众社也是年轻的,两者伴随成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