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洵钧
释义

§ 简历

浙江大学

1917年2月15日 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

1939年 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9-1940年 任昆明同济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0-1944年 任重庆中央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4-1945年 任重庆李家沱中一化学厂技师。

1945-1948年 任中央大学化学系讲师。

1948-1950年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50-1952年 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52-1958年 任浙江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1958年— 任杭州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

1994年6月1日 病逝于杭州。

§ 生平

同济大学

周洵钧,又名翰章。1917年2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新老周村,不久举家迁居上海。周洵钧自幼聪颖,学习刻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因受“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格外重视理科,于1935年考入中央大学化学系。当年加入中国化学会为仲会员,在高济宇、张江树、袁翰青、赵廷炳、倪则埙等著名教授指导下勤奋学习,广采博收,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抗日战争开始,学校从南京迁至重庆,在艰苦的环境中,他既受到老师们的学术思想和高贵品德的熏陶,又受到师生们和社会上爱国思想和行动的深刻影响。

1939年大学毕业后,周洵钧曾先后任昆明同济大学物理化学助教和重庆中央大学有机化学助教。他不仅教学认真负责,而且富有正义感,不谋私利,乐于助人,在教师和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1940年被选为助教会主席。当时重庆物价上涨,助教工资低微,有家室负担者更为困难,因此助教会要求学校为助教加薪10元。几经交涉,校方始终不同意,以致全体助教集体请假达两个月之久。最后,校长竟对他们进行了镇压。斗争虽然失败,却使他认识了当局的真实面目。1944年周洵钧去重庆李家沱中一化学厂任技师,在那周洵钧

里虽然增加了一些生产实际经验,经济待遇也有所改善,但因他不适应工商界的习惯,一年后又回中央大学化学系任讲师并兼管系储藏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学校准备迁回南京,他不辞辛劳主持了全系仪器药品的装箱运输工作,将中央大学化学系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历尽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科研教学设备和材料,安全妥善地运回了南京。

1948年,周洵钧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留学。在有一百多人参加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他以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三门第一,物理化学第二的成绩名登榜首。此后2年中他所学的各门课程成绩都是A,1950年获得硕士学位。这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美国,强烈的报国热情促使他向校方提出终止学习,立即返回祖国的请求。教授们爱惜他的才华,有的劝他留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的学习,有的要为他介绍工作。周洵钧却归心坚定,不为所动。当时中美关系紧张,美国政府采用许多办法,设置各种障碍阻扰他回国,但他设法克服困难,于1950 年3月回到了杭州。

回国后,周洵钧担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浙江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系副主任。1958年浙江师范学院改为杭州大学,此后一直在杭州大学化学系执教并担任系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欣欣向荣的气象使他深受鼓舞,他不仅将满腔爱国热忱倾注于教学、科研工作,还积极投入了思想改造等政治运动。从1951年起,当选为浙江大学工会委员、浙江师范学院工会主席、杭州大学工会主席、副主席。他和工会其他干部一起,热心为教职工解决生活困难,举办各种业务进修班,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娱体育活动。工会工作搞得生动活泼,受到群众称赞。他曾于1958年作为浙江省工会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1978年起担任浙江省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委员,并担任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和浙江省高等学校化学学科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多年。1985年,他以68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他十分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他认为大学教育要给学生打下广博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起自学能力和严谨正规的作风。才能使他们在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需要,有发展后劲。因此,他在授课前总是精心准备,仔细斟酌重点、难点,讲课内容充实,逻辑性强,说理透彻,深入浅出,语言精炼严密而不失幽默,板书图表工整清晰,安排巧妙,很吸引学生,教学效果很好。他精湛的讲课艺术不仅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为同行们称道。1981年7月在青岛由教育部举办的“有机化学教学讨论会”上,他向全国各综合性大学的有机化学教师做了示范教学,并做了《自然丰度13C核磁共振》的专题报告。然而他对自己却总不满足。他常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名言来激励自己。

周洵钧既严于律己,又严格要求学生。他规定研究生凡选修一门课程就必须参加考试,不得旁听了事。他本人在出考题时,总是坚持亲自解答一遍才付印。他的课上经常有测验,而且批分很严。他还经常到各实验室巡视,发现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就立即指出,还常常用实例说明不规范操作的危害,使闻者口服心服。当他发现同一基本实验操作在不同的实验课中有教法不一致的问题时,就把各课程的实验教师集中到大教室,示范标准的操作法,使全系实验教学达到统一、正规。

1978年研究生制度恢复后,周洵钧为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法和科研选题殚精竭虑,制订了高标准的实施方案,全面培养文献查阅、科研设计、动手实验、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期望年轻一代在科学事业中有所建树,有所创造。1985年他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授予质量检查团,考察了华东、华北10个单位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硕士点,对中国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1986年周洵钧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认为博士生导师。他执教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 科学成果

1954年周洵钧开始儿茶素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些初步结果;1963年,开始进行有关二茂铁的研究工作,是当时国内在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面起步较早的单位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不久被停止。1978年以后,周洵钧又开始了金属有机化学研究。他认为:“传统的有机化学只涉及碳、氢、氧、氮、硫、卤素等少数元素,而元素周期表中极大多数的金属与类金属元素也能形成有机化合物,这是一个有待开发探索的大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20年来国际上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活跃,而中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单位还不多。”于是,他带领有机化学教研室闯入了这一研究领域。十多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下,研究了碲、硒、钼、钛、钐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以及作为有机化学试剂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有机合成方法,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其中有些载于国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重视。例如:周洵钧发现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制得的碲氢化钠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它可以直接与一些卤代芳烃反应生成碲酚,继而经空气氧化制得一类重要的有机碲化合物——二芳基二碲醚。此法与传统的格氏试剂法相比,不仅有路线短、操作简便和产率较好的特点,而且可以制备格氏试剂所不能合成的含羰基、卤素等基团的二芳基二碲醚和吡啶类杂环二碲化合物。

周洵钧治学态度严谨,他不轻易动笔,写了论著,也不急求发表,而须经再三检验后,才发表。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合成方法,论文已被一国外刊物接受;但在出版前,当他看到新到的国外期刊中已有类似内容发表,就立即写信撤回原稿。周洵钧对待工作极为负责,他年逾古稀,身患肝肾疾病,仍坚持为研究生开课。“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不公正对待,在系办工厂劳动,负责测涤纶分子量,不仅操作一丝不苟,还设法装置了降、升温双向恒温器,使该项测定在高温天气下也能准确无误。

他为人正直诚恳,对待同志一视同仁,对领导有意见也敢于批评。秉公办事,以身作则,反对拉关系、搞派系等不正之风。献身科学,不求闻达,帮助别人完成论著不惜费时费力。有的科研工作是在他指导和参加下完成的,但论文发表时却不肯署名,还多次拒绝得奖和扬名的机会。他谦虚谨慎,克己奉公,为公事邮寄,总是自付邮资,从不报销;应得的指导费他不拿,却给教研室做活动基金。处处为人师表,令人敬仰。此外,周洵钧的兴趣十分广泛。他爱好音乐、文学,擅长打排球和乒乓球,懂得种花养草,喜欢与年轻人交谈。多方面的爱好不仅使他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富有独创精神,而且使他胸怀宽广,历经坎坷而不失乐观向上的精神。周洵钧为中国的科学繁荣和教育昌盛贡献了全部力量。

§ 参考资料

[1] 逸名网 http://www.uname.cn/top/celeb_83090.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