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丰塘
释义

§ 基本概况

安丰塘安丰塘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寿县也被列为中国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安丰塘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倾、水渠如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逢莱仙阁图。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安丰塘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雨苍桑,现在正以她的古韵新姿、笑迎四方游客。

安丰塘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县城南30公里,203省道2公里,距合肥80公里,距淮南30公里,交通便捷。安丰塘是中国四大古水利(安丰塘、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之一,曾被誉为“水利之冠”,素有“天下第一塘”美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古名芍陂,建于春秋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丞相)孙叔敖所建,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隋唐后,在芍陂所在地置安丰县故改名安丰塘至今。安丰塘周长24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塘中岛有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的岛中塘,塘北堤西端有汉代始建的孙公祠,1999年重修,现已对外开放,祠对面塘内1989年建成一安丰塘北亭。

安丰塘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现存有许多古迹名胜。著名的十大景点是:邓艾庙塔、利泽门赏月、罩口观夕阳、孙公纪念祠、古城墙遗址、石马观古塘、五里迷雾、凤凰观日出、洪井晚霞、沙涧荷露。

§ 历史渊源

安丰塘安丰塘,又称期思陂,为2500多年前春秋时代楚国相国孙叔敖主持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曾被誉为“世界塘中之冠”,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史记原面积为“周百二十里”,后经历史沧桑,诸多变化,但千百年来它在“纳川吐流”,农田灌溉,水路运输,发展农业,屯田济军,治理淮河等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孙叔敖者,是上了《史记》的人物,司马迁在《循吏列传》中说他在楚为相期间,政绩斐然,“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而他个人生活也极为俭朴,经常是“粝(粗)饼菜羹”,“面有饥色”,为相12年,死后却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在主持修筑安丰塘之前,曾到实地做过详细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做到选址合理,堤坝位置安排得当有序,蓄灌关系考虑周到,收到良好的效益,所以沿用至今。现在该塘堤坝约长24000米,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左右,蓄水库容近一亿立方米,可灌溉农田面积达45万亩左右,成为皖西北淠史杭灌区的一个重要调节水库。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人民做了好事的孙相国,早在北宋之前就在安丰塘北端建立了“孙公祠”。历代文人多有诗文赞誉孙公修塘之益。

§ 地理位置

安丰塘安丰塘位于寿县县城南30公里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塘”,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93万亩。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安丰塘,又称期思陂,为2500多年前春秋时代楚国相国孙叔敖主持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曾被誉为“世界塘中之冠”,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史记原面积为“周百二十里”,后经历史沧桑,诸多变化,但千百年来它在“纳川吐流”,农田灌溉,水路运输,发展农业,屯田济军,治理淮河等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 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淮河流域著名的水利工程。在安徽省寿县 城南30公里。古名芍陂。隋唐以后,因陂在安丰县境,又 名安丰塘。明代以后芍陂之名渐废。据《后汉书•王景 传》记载,塘为春秋时期楚庄王时(公元前613~前591) 楚相孙叔敖所造。据文献可考,从东汉建初直至清康熙 年间,历代都对芍陂进行修治。1959年安徽省文物工作 队在此处发掘出一座汉代闸坝工程遗址。1988年国务院 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古代安丰塘南起寿县众兴集的贤姑墩,北至老庙集、 戈店一带,水源来自六安右穴山和淠河。原为一南北倾 斜低洼地,呈不规则方形,周长60余公里,环塘斗门24 座。唐代以后,豪强占塘为田,至明代,已有三分之二 的塘身被占。现存塘周长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四 周筑堤,高达31米,堤顶宽 8~10米。南有中心沟,引 淠河水入塘,泄水斗门27座。北堤有节制闸和泄水闸各 1座。

闸坝工程遗址在北堤越水坝地方,建筑在一条泄水 沟上面,用一层草一层黑色胶质泥相间迭筑而成。其中 有排列整齐的栗树木桩。草层顺水方向散放,厚度基本 相同。闸坝前有一个水潭,水潭前有一道树木纵横错叠 的拦水坝。该闸坝为一蓄泄兼顾、以蓄为主的水利工程。 推测该坝在缺水时,可以把大量的水蓄在塘内,但又能 使少量水经草层滴泄到坝前水潭内,使之有节制的流到 田间,灌溉农田。此闸坝结构与后汉书记载王景修浚仪渠 时所用的“坞流法”颇相一致。遗址出土了“都水官”铁 锤、各种铁器以及“半两”、“五铢”、“货泉”、“大 泉五十”等货币。北堤外有孙叔敖祠。祠最早记载见于《水经注》,历 经兴衰,现存为近代的建筑。内有孙叔敖石像和明清以 来修塘的碑刻。1950年对塘坝进行维修加固,并成立安丰塘水利委 员会。1958年开始对安丰塘进行综合治理,先后进行裁 弯取直、拓宽疏浚引水工程,加高培厚老堤,筑块石护 坡,改建斗门,修筑灌溉排水工程,使蓄水量增加 5倍, 灌溉面积增加 9倍,达63万亩。1955年成立安丰塘灌溉 工程管理处,现为安丰塘管理处。

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

安丰塘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寿县也被列为中国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安丰塘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倾、水渠如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逢莱仙阁图。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安丰塘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雨苍桑,现在正以她的古韵新姿、笑迎四方游客。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0: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