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城市之光书店
释义

§ 位置

城市之光书店城市之光书店City Lights Bookstore———垮掉的一代的发源地的美国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City Lights Bookstore”位于美国旧金山北海滩,1953年由Lawrence Ferlinghetti(劳伦斯·费林盖蒂)开设。“City Lights Bookstore”曾是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的“家”,“垮掉的一代”的大本营,“反叛文化”的路标,即使在如今多元文化和信息的冲击下,依然傲然屹立。

§ 理念

城市之光书店

垮掉的一代:美国50年代末(二战后)出现的一个作家群体、青年一代,反抗当时的道德与制度僵化的社会。(大家熟悉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J.D.Salinger可谓其代表人物)

如同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一样,我们在这个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流浪,寻找爱情,寻找梦想,生活中却充满了浮躁、不安和紧张,这些情绪如同梦魇与每一个城市人紧紧相随。在一个阴郁的下午,放下心情,喝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这世界的纷扰仿佛也变得遥远了。书店,是城市的一个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提供阅读、聆听与交流,在精神层面它承载着与另一个世界的出口。作为垮掉的一代的发源地的美国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代表着自由、平等、先锋的生活理念,与城市之光书店的相遇,就好象与一种生活方式的相遇。

§ 特点

这个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平装书店,储存了经典现代文学的作品和激进的政治。它已经成了旧金山文学的风向标、核心地带和精神指引。在这个有点昏暗有点凌乱的空间里,你可以感受书香的弥漫和文化的传承。

§ 创办

创办者

城市之光书店

城市之光缘起于两个年轻人的梦想。皮特(Peter D. Martin)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1940年代来到旧金山州立大学教社会学。他的父亲Carlo Tresca,美籍意大利人,也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社会活动家、报纸编辑、演说家,终身反对法西斯、共产主义和黑手党,1943年被黑手党暗杀。他深受父亲影响,于1952年创办了当时最早的一本流行文化杂志《城市之光》,名字来源于卓别林的同名电影。上面刊登过湾区作家Robert Duncan(神秘主义诗人,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早期作品被归入垮掉派文学)、JackSpicer(旧金山文艺复兴派,他的诗歌选集2009年获得国家图书诗歌奖)、Philip Lamantia(二战后的美国诗人,与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垮掉一代和美国超现实主义运动都有交集)、Pauline Kael(著名美国影评人,她的第一篇影评在《城市之光》杂志上发表)及Ferlinghetti等的早期作品。

为了支付杂志的费用,皮特决定开一家口袋书店,于是在哥伦比亚路261号上竖起书店的招牌。Ferlinghetti正好路过此地,出于好奇前去询问。皮特跟他说起了自己的想法,Ferlinghetti立即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计划,因为当时很少有出版社制作高质量的平装书(英国的企鹅图书还没有进入美国市场),而只有一些神秘和科幻类小说才制成口袋书在药店、车站、报摊和杂货店出售。这些口袋书在书市或者书店里没有地位,它们不被当做真正的图书,而皮特和Ferlinghetti认为这就是一次革新。于是双方各以500美元的资产于1953年合伙开了城市之光书店,这是美国第一家全部出售平装书的书店。

创办过程

城市之光书店

1953年6月,书店开张,出售高质量的平装书和当时另类的杂志和报纸。当年的书店门面很小,就是现在书店结账柜台那间。他们并没有期待每天会卖出多少书,Kenneth Rexroth(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旧金山文艺复兴派的核心人物,第一个将日本俳句引进美国)就曾预言他们不会成功的。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书架永远都填不满,店门都没法关,每天的收入高达50美金,也即不到半年他们就可以收回成本。

1955年皮特以1000美金的价格将自己的资产卖给Ferlinghetti,在纽约开设了一家专门卖电影书籍的书店(New Yorker Bookstore)。Ferlinghetti开始以自己的想法运作书店,当年在法国索邦大学读书时,他就对出版感兴趣,因此城市之光出版社诞生,出版小版本的平装诗集或摄影作品。当年出版的第一本书《过去时代的图集》(Pictures of the Gone World),是Ferlinghetti自己的作品,也是“口袋诗人系列”(pocket poets series)的第一本。之后接连出版了Kenneth Rexroth翻译的《30首西班牙爱情和流亡诗》、KennethPatchen(超现实主义诗人、垮掉派诗人)的《幽默和反抗的诗》、金斯伯格的《嚎叫及其他》(1956)、Marie Ponsot的《真正的思想》(1957)、Denise Levertov的《这里和现在》(1957)等。

1971年,Ferlinghetti极力劝说在国会图书馆工作的南希(NancyJoyce Peters)来到旧金山加入城市之光的编辑行列,之后她更参与到组织文学阅读、表演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后来她成为诗人PhilipLamantia 的第二个妻子。在她的记忆中,城市之光是一个聚会点,所有具有反抗精神、革命理念和试图改变社会的人群都会经常光顾。如美国60年代有名的反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Paul Krassner(作家、记者,自由思想杂志《the realist》的创办者)和Tim Leary(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六七十年代大力推荐迷幻药的使用,认为其有助于心灵治疗,因此被尼克松总统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危险的人”)经常出入城市之光。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大家的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甚至是在FBI的监视下进行,但仍然勇敢地试图为大众探索一条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出路。1980年代早期,南希帮助城市之光度过了艰难的经济危机时期并成为城市之光的合伙人。2000年,Ferlinghetti和她买下了书店所在的整栋楼。2001年,城市之光成为政府登记在册的标志性建筑,是第一个享有此荣耀的文化机构,之后更成为旧金山的一个文化地标。书店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给城市之光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提高了书店的知名度和收益。越来越多的人来此认识城市之光,感受它的自由、反叛和独立的思想。

1956年,是城市之光备受关注的一年。当年11月,艾伦·金斯伯格《嚎叫及其他》(Howl and Other Poems)诗集在当年出版。1957年6月,书店经理Shigeyoshi Murao(日籍美国人,在早期书店管理中起过重要作用。他留着大胡子,喜好喝酒,爱看《易经》,他的风格影响了书店的整体氛围。)因出售淫秽书籍被捕入狱。Ferlinghetti也面临着500美金的罚款和6个月的刑期。在美国自由组织联盟(ACLU)的帮助下,经过斗争和辩论,1957年10月3日,Clayton W. Horn法官宣判该书不涉及淫秽可以出版。城市之光和金斯伯格的胜利,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读者的兴趣。1958年《嚎叫及其他》印数达到20000册,金斯伯格之后25年中的主要诗歌作品都在城市之光出版销售,直至他80年代被主流接受。但他一直和城市之光保持着密切联系,这里是他的家园。而正是这种反抗权威,反对审查制度的精神造就了城市之光,它的独立精神、反主流文化的坚持使得它成为60年代亚文化的标志。

§ 格局

城市之光书店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书店几经拓展,已从当年的小小一间扩展到整栋大楼,上下三层,发售全国各地主要出版社的最新精装和平装书。一楼出售小说和非小说类新书,当然这个非小说是比较难以定位的,我看有政治人物传记、艺术史、音乐、电影及摄影类图书等。现在书店也卖精装书,平装和精装分开放置,每个书架的上方都会有蓝色纸张标识属于什么类别。靠近收银台一间的主要摆放来自英美、欧洲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类书籍,靠近二楼楼梯的那间主要摆放来自第三世界的小说、传记等。虽然看上去有点拥挤,空间布置却相当有技巧,书架上从头到底都排满书籍,其中有一排必定是让读者可以看到封面的展示。墙壁上挂着各种垮掉派作家的海报、印有各种语句的招牌,让每一个空间都显得有文化味,即便是楼梯下的小储藏间或者是楼梯的拐角,都不容错过,看那首题为《13种方式看一个Burrito》(13ways of looking at a Buttito)多有意味。(Burrito是一种墨西哥卷,是巨大型的肯德基鸡肉卷,里面包有米饭、肉类、生菜、豆类及酱料)

一楼的空间是在1970年代得到扩展的,当年两个意大利兄弟经营着一家旅行社,1978年退休不做,城市之光才得以搬进,使得书店得以拓展一倍。出版社自从1967年搬到Grant街上,十年后他们回到了原地,期间他们出版了著名人物Charles Bukowski(美国诗人小说家,主要写底层美国人的日常生活)、Georges Bataille(巴塔耶,法国作家哲学家)、Sam Shepard(美国剧作家、演员、导演,曾获得美国普利策戏剧奖)、Karen Finley(美国表演艺术家)等的作品。

曾经有段时间,因为各种帮派在商业区的敲诈勒索,书店经常亏本,出版社就出钱填补。除此之外,小偷也无可避免。有个老嬉皮过段时间就会写封道歉信和寄个支票过来,因为三十年前他经常从城市之光偷书出去。还有一次Gregory Corso(垮掉派核心成员中最小的一个)在书店关门后,撞破前面的玻璃门直闯入内,将收银台洗劫一空。书店隔壁的酒吧有人看到后,立即通知书店老板过来。Ferlinghetti没有报警,而是建议Gregory Corso离开此地,因为有很多目击者。Gregory Corso逃到了罗马,很多年没有回旧金山。

二楼的空间相对宽敞,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特别温暖,在窗边的摇椅坐着静静享受书香是不错的休闲。这是一个独立空间全部放置垮掉派文学和诗歌类书籍。长长的楼梯上写着“poetry room”引导你的脚步,楼梯顶上更有一块小木板上面写着“外界之路和思想大道在此汇聚”(where the streets of the world meet the avenues ofthe mind),让你感受无法言传的诗歌世界。四周墙上贴着许多诗人的相片,其中有金斯伯格的思想和精神导师惠特曼。垮掉派文学一栏摆放着金斯伯格、克鲁雅克、巴勒斯等人的作品及他们的传记,不同版本,不同年代,看起来并不是很多,仅一排书架而已。紧挨着的是城市之光出版的诗集,更少,听店员说出版社平均每年也就出版大约12本书,令人惊讶的数字,更让人无法想像如何存在。 城市之光书店

地下室书更多,分类也更精细,你会在这里感到惊喜,因为常会感叹“哎,这里居然有这些书呢!”在“专制、阶级斗争(classwar)”栏,你可以看到很多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著,在哲学类从尼采到拉康应有尽有,还有同性恋研究(queer studies)、女性研究、文化批评研究、亚洲精神学传统(Asian Spiritual Tradition)、自然科学、人类学,甚至还有儿童书、旅游指南及各类菜谱。在其中看到了周蕾(Rey Chow)的最新文集,十分动心,但高达27.5美元的售价让人望而却步,相比起8美元一场的电影而言,书实在太贵了。不过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其他书店没有的书,很多人喜欢在此流连,因为它的氛围。

地下室是Ferlinghetti在1960年代某天不经意间发现的。书店后面的墙上有块木板松动了,出于好奇他碰了一下木板掉了下来,里面是个黑暗的地下室。很明显是被人用作储藏室的,堆着各种电工用具还有一条中国龙,就是春节期间唐人街的华人舞动的长龙,为此,他曾经写过一首《伟大的中国龙》的诗歌,描写长龙如何从地下室像虫子般蠕动出来。之后他说动房东将这个地方腾出来租给了城市之光,做了楼梯,这就成了现在书店的地下室。当时地下室的墙上还保留着很多基督教的信条,Ferlinghetti保留了它们,现在你还可以在地下室的那扇门上看到“I am the door”的字样被刷新过。在楼梯边,Ferlinghetti装了一个信件架,当年经常在这里游荡的人可以收取邮件。还有一个很大的布告栏,上面交流北滩(North Beach)附近社区的各种信息,比如搭车、租房及各种浪漫故事等,现在依然还在,不过只张贴各种文化类活动的信息。

地下室当年是克鲁雅克、金斯伯格、尼尔卡什迪(NealCassady,1926-1968,克鲁雅克的好友,《在路上》中迪恩的原型)他们最喜欢呆的地方,在那里可以看书、闲聊。人们经常看到尼尔的破车吼吼地开到书店,跑过去找最新出版的Edgar Cayce(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倡心灵疗法,有点神秘主义色彩)的书。Ferlinghetti的办公室就在楼梯下面的小房间,现已成为储藏室。就是在那里,他告诉克鲁雅克他最喜欢的猫死了,克鲁雅克将他的悲伤记录在书中,那就是他最具内省意识的小说《Big Sur》。这是他最后一部小说,描述主人公Duluoz精神和身体不断恶化的过程。还是继续其自传风格,不过该小说明确表示主人公已是一个有名的作家,而不是之前小说里那个波西米亚的旅行者。

§ 店员

在此工作6年的女店员告诉我们,她在大学是主修写作的,平时会写点小说,不过没有出版过。她觉得在这里工作十分开心,与书为友,并能够向爱书的人推荐好书。书店由懂得的人来经营,会更有氛围。因此,一些来过城市之光的顾客都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跟美国较大的图书连锁店“Barnes & Noble”相比,这里才是爱书人的天堂(booklover’s heaven)。也有不少读者抱怨城市之光的书卖得太贵,因为从不打折,虽然有着吸引人的beat文学,但似乎有违当年这些具有反叛精神的诗人和作家们的做派。克鲁雅克的小说需要花上20美元才能买到一本,这个价格让人有点接受不了,更有读者嘲笑如果布考斯基(Bukowski,跟金斯伯格和克鲁雅克齐名的垮掉派作家、诗人兼传奇酒鬼)在坟墓里知道他的书只有精英们才买得起,那他肯定要举着一瓶酒庆祝了。要知道,当年这些诗人们生活十分潦倒,做过各种工作,仅为温饱而已,而今都成了历史名人,他们的遗产在不断升值被包装出售。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转变是对当初垮掉精神的一种违背还是承续。

§ 活动

书店成了地标,自然免不了变成旅游点,也就有相应的副产品出现。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也卖文化衫,而且是25年前就已经开始,真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是近几年的事情呢。上面印着城市之光的logo,一个人举着双手迎接太阳,接受启蒙,这就是城市之光的韵意,该标志来自于凯尔特人的文化。这个logo被印在各种文化衫上,包括小宝宝的连体衫、环保袋、帽子上,成为书店的连锁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每个礼拜城市之光都会有两至三次作者读者见面会,宣传新书。2010年11月份共安排了11次阅读讨论活动。其中有诗人JackHischman和朋友到书店介绍由他编辑出版的新书《In Danger》介绍分析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的作品。有年轻作家Peter Plate的新小说宣读,还有华人学者Yunte Huang通过追溯华人侦探陈查理的故事来寻找真正的美国华人历史。还有著名的新闻观察家Russ Baker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语系的教授Peter Dale Scott来共同讲述后布什时代的美国政治。

在过去5年中,城市之光还曾与旧金山印刷团体(SF PrintCollective)合作,做些条幅装饰书店的门面。这次去没有看到,只在窗户玻璃上贴着“敞开的大门,翻开的书本,发散的思维,开放的心灵”等字样。在他们的网页上可以看到过去几年中所制作和悬挂的条幅,这些条幅上的语句是和现实事件相联系,或者是从政府官员的言论和媒体上摘录下来,期望引起路人的注意和讨论,以激发一种争论和异议精神的延续。店员说这些往往是和政治事件联系的,最近没有什么相关的条幅,大约半年换一次。这也算是延续城市之光反权威,反政府的一种表现了。 [1]

§ 评价

《旧金山垮掉的一代》一书的作者比尔·摩根说:“‘城市之光’书店拥有辉煌的历史,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总有人愿意去寻找独立的文字和另类的声音,寻找那些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的东西。” [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