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密回王陵 |
释义 | § 简介 哈密回王陵 哈密回王陵位于新疆 哈密市区西南1公里,有环城路相通,交通极为便利,地理坐标东经93。29,10“;北纬42 28 47,海拨740米。 陵区由墓群和艾提尕尔清真寺(两部分)组成。墓群原有土木结构的大小拱拜六座,埋藏着历代回王及其王妃,现剩两座,最大的拱拜(墓葬)为七世回王伯锡尔、回王福晋以及八世回王莫合买特及其王妃、王族等40余人的墓。该拱拜高17.8米,下部呈长方形,东西长20米,南北宽15米。上为穹隆顶,墓门两侧塔柱中空,有台阶盘旋而上,可至墓顶。拱拜南侧,有木质亭式拱拜2座。东部一座为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拱拜;西部一座为台吉拱拜。九世回王拱拜底部正方形,边长各15.5米,哈密回王陵 内部以土坯垒砌伊斯兰式的穹隆顶墓室,外部于垣墙内及四周用亭柱支撑汉族亭楼木结构的八角攒尖顶,建筑将墓室罩在其中,飞檐起脊,雕梁画栋。这两座木质拱拜,在建筑形式上,以伊斯兰式的穹隆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内地八角攒尖顶及蒙古式盔顶的木质结构建筑形式,将多种风格融为一体,在新疆的伊斯兰陵墓建筑,极具特色,是中原文化、蒙古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位于西边的艾提尕尔清真寺,修建于一世回王额贝都拉时期,经四世回王玉素甫及六世回王额尔德锡尔的扩建,成目前之规模。清真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8米,占地2280平方米。土木结构的一层伊斯兰式建筑,内部有108根红木柱支撑,东西排列。寺顶彩绘花草图案,并开有天窗。寺内墙壁粉白,上书古兰经文,周围再饰花草。每年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城乡穆斯林群众都来此礼拜,寺内外可容纳5000~6000人以上,其规模之大,居东疆之首。回王陵院内庄重肃穆,古树参天(桑、榆、杨、柳),占地 20亩,属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近万人参观。 哈密回王是清代 维吾尔族的地方世袭首领。维吾尔族,唐初称回纥,唐朝后期改称回鹘。宋代仍叫回鹘,元、明时期称畏兀儿,清代称伊斯兰教为回教,称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为回子、回人(称回族人为回回)。所以哈密的回城、回王实际都指维吾尔。哈密回王陵 哈密回王历时九世共233年,他们主张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从一世哈密王于1697年臣服清王朝后,在加强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清政府历次平定新疆各叛乱中(如准噶尔等),哈密一直是大军有力的后勤基地。在哈密王中除八世外,都亲自到北京朝见过清朝皇帝,前后共有27次之多,可见其关系密切。 哈密回王集政权与宗教于一身,形成东疆一霸,从瞭墩到星星峡、到山北伊吾县都是其势力范围。除在哈密有大量的田地和房产外,还在北京、乌鲁木齐、麦加等地有房产。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死后光埋葬费就花去白银10万两。回王在200多年的统治期间,一方面做了很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另一方面他也和所有封建统治者一样,对广大的维汉农民残酷剥削,以换来他们的奢侈享受,最后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