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忠性
释义

§ 基本资料

姓名:吴忠性

职业:教授

籍贯:安徽肥东人

§ 生平经历

吴忠性(1912—1999),谱名吴家骥,六家畈镇吴兴益村人。

吴忠性祖上世代书香。曾祖父是晚清拔贡、举人,在家乡当塾师,闻名合肥东乡。祖父吴克信,中年秀才,官至河北县丞。父吴显芳,早年从军,历任排长、连长,后供职于甘肃税务部门。军阀混战,他辞职回乡做生意。

吴忠性7岁入乡私塾读书,12岁时到县城合肥跟一位秀才读书。

1928年,吴忠性回乡湖滨中学读书;1930年考入省立六中;由于家庭贫困,没钱报考大学,于是他到南京考入公费的“中央陆地测量学校”,攻读地图制图专业;193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走上绘图工作岗位。

吴忠性被分配到陆地测量总局制图科任技术员。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南京遭日机轰炸,他随单位迁往武汉。1942年他被调到中央测量学校任教;1943年,测校迁到贵阳,他又到贵阳任教;1944年日军入侵贵州,学校奉命迁往重庆。

1945年11月,他被派往英属印度测量科学研究中心进修。他与英国专家交往中学习了不少新技术,回国时带许多先进制图资料。1947年,他随学校迁至苏州。升任测校地图制图系少校主任教官,并讲授大学部课程。

1948年国民党进行党员登记时,他毅然退出。1949年初,学校迁往广州仅三个月,学校奉命迁往台湾,他执意不去,学校将他作为遣散处理。

新中国建立后,吴忠性被分配到西南军区测绘分局制图科任科长,带领一批技术人员从事军用地图制作。值得一提的是,他独自赶制出进军西藏行军路线图,受到了上级嘉奖。1952年秋,他奉命到新成立的沈阳测绘学校任教授。1953年底,测绘学校迁至北京,他被任命为制图系制图教研室主任,不久升为系副主任,主持全系教学工作,当时新中国只有这所学校开办地图制图专业,一切从零开始,教学计划、培养规格、编写教材、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发展规划等,都是他亲手筹划制订的。

1961年吴忠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9年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一年后回到北京恢复系领导工作。他培养出本科、硕士、博士学生近千人。1980年,吴忠性去日本出席“国际地图学会第6次代表大会和第10次国际地图学术讨论会”。他代表中国测绘学会首次向该国际组织提出“国家报告”,在这次会上,中国被接纳为正式会员。

吴忠性从1952年至1992年的40多年间,撰写出测绘学方面70论文多篇;1952年出版《制图学》、1959年出版《国家大地图集地图投影的选择与设计》、1962年出版《数学制图学》、1979年出版《地图投影学》专著。1989年出版的《数学制图学原理》,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他还主编了《地图投影论文集》(与胡毓钜合编)、《历届中国测绘学会制图专业委员会论文集汇编(三集)》、《中国大百科全书•测绘卷》中的地图制图学部分等书籍。

吴忠性曾先后担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制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测绘学报》副主编、国家科委测量制图组领导成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地图集编委会委员。

吴忠性于1987年退休,定居北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副军级待遇,被誉为“测绘将军”。[1]

§ 人物年表

1912年5月12日出生在安徽省肥东县吴兴益村,

1936年毕业于“中央陆地测量学校”地图制图专业,

1930年与肥东县六家畈吴伯耕的女儿吴家琦结婚

1934年长子吴邦杰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祖居出生

1936年任陆地测量总局制图科技术员

1937年 8月随工作单位迁武汉

1938年4月12日,日军占领家乡六家畈,母亲和妻子带长子吴邦杰逃难到武汉找到吴忠性,同年10月一家四人随工作单位迁桂林

1939年2月一家四人随工作单位迁贵州平坝县,先暂住茂盛旅馆(现中心旅社),同年4月迁黄家祠堂

1941年7月在平坝县城黄家祠堂上厢房生次子吴邦国

1942年从陆地测量总局制图科调时在镇宁的中央测量学校任教,一家五人从黄家祠堂迁到镇宁

1943年一家六人随测校迁到贵阳,在镇宁期间生三子吴邦胜

1944年随测校迁重庆

1945年11月至1946年底奉派到印度考察

1947年随学校迁苏州

1948年任测校地图制图系中校主任教官

1948年毅然退出国民党

1949年拒绝去台湾,被学校作遣散处理

1949年长女吴惠中出生

1949年任重庆测量局制图厂中校课长

1950年任西南军区测绘分局制图科科长

1952年任沈阳军区测绘学校教授

1953年底学院迁北京,任制图系制图教研室主任

1954年任制图系主任

1954年小女吴惠文出生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52年到1992年撰写了多种测绘学方面的著作和70多篇论文,主编了《地图投影论文集》等多部著作。他是进军西藏行军路线图的制作人,为解放西藏作出重大贡献。培养出本科、硕士、博士学生近千人。

1980年出席“国际地图学会第6次代表大会和第10次国际地图学术讨论会”,代表我国首次向该国际组织提出了“国家报告”

1987年退休

1989年出版《数学制图学原理》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1999年去世[2]

§ 人物成就

吴忠性教授祖籍安徽合肥肥东长临河镇,早年离开家乡,于1999年6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他不仅开创了新中国的测绘制图学科,而且还是一位好教授、好父亲。

吴教授1912年出生于安徽肥东县,幼时丧父,家境贫困,生活艰难。后来,靠借钱读书,于30年代中期考入陆地测量学校,攻读地图测量专业。30年代末,他以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扎实的科研学风,参与地图制图生产与技术的改造工作,成功地主编了全国三十万分之一地图,并在许多方面具有独到创见,解决了众多难题。1945年他被选派到印度测量科学研究中心进修,不仅拓展了知识视野,掌握了专业前沿技术,还丰富了学术理论,提高了学术水平。

1949年12月他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事业,先后担任西南军事测绘分局制图科科长、解放军测绘学院制图系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等职。50年代初主持编制的五万分之一西南军区大挂图、青海军区地图等图件,为解放军进军西藏、完成西南剿匪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1958年他参与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大地图集》,达到了当时国内外先进水平。

在“文革”期间,吴教授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精神上受到打击,身体上受到摧残,但他始终坚持真理,不屈不挠。1979年3月,他得以平反,回到解放军测绘学院。进入90年代,他不顾自己已是八旬老人,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为该书的出版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百科全书出版委员会的表彰。

吴教授是测绘制图学科带头人,为该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国内首先研究并开设了地图投影学,这在70年代属于测绘专业的前沿科学。他编写出了这个学科有关教材,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他还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将我国这一学科推向世界先进行例。当电子计算机出现后,他敏锐地发现计算机将在制图专业得到广泛应用,并率先研究,实现了两个平等之间投影的变换,从而解决了机助制图的难题。卫星测量出现后,他又研究空间投影,以解决卫星底片成像转变为地图投影的技术问题。他还探索卫星空间移动轨迹为何表现在地图投影等方面问题,并撰写了专著。在这项研究中,他改变了用传统的数学演绎方法而为数学归纳法,既提高了灵活性,又具有概念性。因此,他被公认为我国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因在学术上有突出的成就,名字被编入《中国当代地球科学家大辞典》。1993年又被批准享受政府津贴。

吴忠性教授是一位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深受同行和学生的爱戴。他既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又为人师表,谦虚谨慎;既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又生活简朴,严于治家。吴教授不仅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1997年8月,家乡派代表来京看望他,送他一枚包公纪念章,当儿媳回家时,吴教授双手捧着纪念章给她,说:“这枚包公纪念章转送邦国,希望他以包公为榜样,铁面无私,两袖清风,像周恩来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得知家乡要纪念包公诞生1000周年时,由于晚年得了半身不遂,在右手拿笔非常困难时,还写下了“铁面无私、两袖清风”八个字,以表达他对包公的敬意。

吴教授于1987年退休,定居北京。晚年虽然身体不好,但仍笔耕不辍,先后发表论文二三十篇。平时他非常关注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他也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一遇老家来人,他就强调经济建设要以科学为本,做事讲科学,办事讲效率,只有这样才有速度,才有发展。 [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