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子监 |
释义 | § 基本简介 国子监修缮后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在北京城东北隅的安定门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与孔庙毗邻,是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在国子监街东西两端入口处,竖立着彩绘二柱三楼牌楼,为清式作法,解放前已改成水泥柱子了。牌楼横额上书“成贤街”三字。这是北京城内独一无二保留有牌楼的街道,是珍贵的历史遗迹。 中国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汉代称做太学,晋代称国子学,唐代始称国子监。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在西京(今长安)设立国子监,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又在东都置国子监,这是国子监名称的由来。 § 历史沿革 国子监大门集贤门 国子监,始建于元代,忽必烈建成大都后,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在大都东城崇仁门(今东直门)内建国子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正式营建是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国子监东邻是元成宗大德六年营建的孔庙,这种“左庙右学”的设计形式,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规则。明初洪武年改称“北平郡学”,永乐二年(1404年)仍称“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又称北监(明朝有两个国子监,南监在南京)。 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端拱二年(989)改国子监为国子学﹐淳化五年(994)依旧为监。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前﹐国子监系宋朝最高学府。但高﹑中级官员子弟坐监读书﹐仅是挂名﹐数量既少﹐平日听课者又甚寥寥。 自元丰三年(1080)起﹐改设国子祭酒(即旧判监事)﹑司业(祭酒的副手)﹑丞﹑主簿﹑太学博士(即旧直讲)﹑学正﹑学录﹑武学博士﹑律学博士等官﹐监内分成三案﹕厨库案管太学钱粮﹑颁发书籍条册﹐学案管文﹑武学生公私试﹑补试﹑上舍试﹑发解试等升补﹑考选行艺﹐知杂案管监学杂务。各案设胥长﹑胥佐﹑贴书等吏人多员。 辽太祖置南面上京国子监﹐设祭酒﹑司业﹑丞﹑主簿﹑下辖国子学。中京另建国子监﹐设官与上京同。金代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设祭酒﹑司业各一员﹔监丞二至三员﹐一员兼管女直学。元初置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祭酒﹑司业﹐掌国子学的教令﹔监丞﹐专领监务。另建蒙古国子监和回回国子监学﹐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别。 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在北京设国子监﹐皆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清代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觉罗学等除外)﹐设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并归学部。 国子监,始于隋代,为教育机关,至清代变为只管考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到清末则成为卖官机构。国子监学生,等于秀才,分文武两种,文称文生,武称武生。凡依照惯例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钱给朝廷,即可称为“例监生”。他们有资格去见县官,但没有什么实权。"(摘自黄现璠著《中国封建社会史》,1952年12月) 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国子监街内,是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保存至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 职务设置 国子监二门太学门 国子学 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助教五人,从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经教授。 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五经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掌以其经之学教国子。《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论语》 、《孝经》、《尔雅》不立学官,附中经而已。 太学 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从七品上。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业,每经百人。有学生七十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东都学生十五人。 广文馆 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领国子学生业进士者。有学生六十人,东都十人。天宝九载,置广文馆,有知进士助教,后罢知进士之名。 四门馆 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从八品上;直讲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为生及庶人子为俊士生者。有学生三百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东都学生五十人。 律学 博士三人,从八品下;助教一人,从九品下。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律令为颛业,兼习格式法例。隋,律学隶大理寺,博士八人。武德初,隶国子监,寻废;贞观六年复置,显庆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大理寺;龙朔二年复置。有学生二十人,典学二人。元和初,东都置学生五人。 书学 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石经、《说文》、《字林》为颛业,兼习余书。武德初,废书学,贞观二年复置,显庆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秘书省,龙朔二年复。有学生十人,典学二人,东都学生三人。 算学 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 § 组织设置 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 祭酒:以官职而兼师的校长。 司业:副校长,负责全面的教学工作与执法事务。 监丞:教务主任,主管学规,督导教学。 博士:教师,从事阐明经说启迪领悟的教学工作。 助教:教师,以不同科目为分工从事教学辅导工作。 贡生:学生,各省推荐入学的品学兼优者。 八旗官生、监生:学生,花钱捐得就学资格,品学水平参差不齐。 号:学生宿舍。 交趾号:留学生宿舍。 南学:国子监南部助教官员与学生居住之处的俗称。 § 教学科目 国子监的教学科目是:礼、乐、律、射、御、书、数等。当时谋求仕途发达的文人学士们最大荣耀莫过于毕业于国子监、殿试时考取进士金榜提名并刻名于孔庙,从而光宗耀祖,在家乡刻立牌坊;还可飞黄腾达,在朝中作官。[2] § 结构布局 国子监内部布局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中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国子监东邻是元成宗大德六年营建的孔庙,这种“左庙右学”的设计形式,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规则。明初洪武年改称“北平郡学”,永乐二年(1404年)仍称“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又称北监(明朝有两个国子监,南监在南京)。 国子监坐北朝南、呈南北向的长方形,三进院落,占地广阔,院内柏树参天,肃穆谧静,以“辟雍”殿为中心,左右建筑对称排列,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牌坊南面横额为乾隆御书“圜桥教泽”,北面御笔“学海节观”四字,其后为“辟雍”、彝伦堂、敬一亭。此外第二进院内东西庑为四厅、六堂、碑亭四座。第一进院有左右井亭,东在敬持门与孔庙相通。 “辟雍”位于中轴线的中心,是国子监的主要建筑。“辟雍”又叫“壁雍”,本是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古代建成四面环水、圜如璧的式样,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皇上肇建辟雍,四十九年竣工,是座长宽均为5.3丈的方型殿宇,该殿建筑在圜河中叠石的方基之上,面阔七间。殿前檐御书立额“辟雍”,内额为“雅涵於乐”上字。殿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宝顶镶嵌着金色火珠,殿四面设门,并设六级台阶,周廊环绕,周廊外面池水围绕,池水四周筑有汉白玉石护栏,池水岸边四面各设一喷水龙头,并有如虹石桥与“辟雍”相通,圜水围绕着辟雍,这种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构成所谓的“辟雍泮水”。 “辟雍”两侧各有房33间,即所谓“六堂”:东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西为修道堂、正议堂、广业堂。六堂南边各有房10间,与太学门相连,形成第二进院落。院内有御碑亭,其一碑为满汉合壁,碑阳镌刻:“恭勒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碑阴为“恭勒御制三老五更说”。十三经刻石,是原立于东西六堂的。十三经刻石碑189座,加上“御制告成”碑共190座。 彝伦堂,位于辟雍之北,是元代崇文阁旧址,明代永乐年间重建时,改名“彝伦堂”,面阔七间,是国子监藏书之所。[2] § 主要景点 集贤门,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敬持门与孔庙相通(现已封闭)。 集贤门,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敬持门与孔庙相通(现已封闭)。 琉璃牌坊,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琉璃牌坊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徵著天元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 彝伦堂内的王码学校彝伦堂,位于辟雍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敬一亭,位于在彝伦堂之後,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和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 § 旅游须知 国子监最佳旅游季节:由于夏季炎热,每年10-4月是最佳旅游季节,春暖花开,气候宜人。还可以顺便在皇城根公园一带溜达溜达,赏花看鸟,很惬意。 交通:乘地铁到雍和宫站下,南行200米即到;或乘13、116、807路公交车可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