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债期货 |
释义 | § 概念 国债期货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预先确定买卖价格并于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钱券交割的国债派生交易方式。国债期货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国债期货 § 特点 期货交易是一种复杂的交易方式,它具有以下不同于现货交易的主要特点: 1. 国债期货交易不牵涉到国债券所有权的转移,只是转移与这种所有权有关的价格变化的风险。 2. 国债期货交易必须在指定的交易场所进行。期货交易市场以公开化和自由化为宗旨,禁止场外交易和私下对冲。 3. 所有的国债期货合同都是标准化合同。国债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是一种杠杆交易。 4. 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无负债的每日结算制度。 5. 国债期货交易一般较少发生实物交割现象。 § 国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条款 1、交易单位(trading unit):也称合约规模(contract size),是指交易所对每份期货合约规定的交易数量。 2、报价方式(price quotation):是指期货价格的表示方式。短期国债期货合约的报价方式采取指数报价法,即100减去年收益率。 3、最小变动价位(minimum price change):是指在期货交易中价格每次变动的最小幅度。 4、每日价格波动限制:是指为了限制期货价格的过度涨跌而设立的涨跌停板制度。 5、合约月份(contact months):是指期货合约到期交收的月份。 6、交易时间(trading hours):是指由交易所规定的各种合约在每一交易日可以交易的某一具体时间。 7、最后交易日:在期货交易中,绝大部分成交的合约都是通过反向交易而平仓的,但这种反向交易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这一规定的时间就是最后交易日。 8、交割安排:包括交割的时间、交割的地点、交割的方式,以及可用于交割的标的物的等级等。 9、部位限制:是指交易所规定的某一交易者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持有期货合约的最大数量。 § 中国的国债期货交易 国债期货是一种金融期货,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谓是中国金融期货的先驱。我国的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开始于1992年,结束于1995年5月,历时两年半。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最先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上交所共推出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但在国债期货交易开放的近一年里,交易并不活跃。从1992年12月28日至1993年10月,国债期货成交金额只有5 000万元。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对国债期货合约进行了修订,并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交易。1993年12月,原北京商品交易所推出国债期货交易,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商品期货交易所。随后,原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和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地方证交中心也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第二季度开始,国债期货交易逐渐趋于活跃,交易金额逐月递增。1994年结束时,上交所的全年国债期货交易总额达到1.9万亿元。1995年以后,国债期货交易更加火爆,经常出现日交易量达到400亿元的市况,而同期市场上流通的国债现券不到1 050亿元。由于可供交割的国债现券数量远小于国债期货的交易规模,因此,市场上的投机气氛越来越浓厚,风险也越来越大。 1995年2月,国债期货市场上发生了著名的“327”违规操作事件,对市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1995年2月25日,为规范整顿国债期货市场,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月25日,中国证监会又向各个国债期货交易场所发出了《关于加强国债期货风险控制的紧急通知》,不仅提高了交易保证金比例,还将交易场所从原来的十几个收缩到沪、深、汉、京四大市场。 一系列的清理整顿措施并未有效抑制市场投机气氛,透支、超仓、内幕交易、恶意操纵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国债期货价格仍继续狂涨,1995年5月再次发生恶性违规事件—“319”事件。 1995年5月17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各交易场所从5月18日起组织会员协议平仓;5月31日,全国十四个国债期货交易场所全部平仓完毕,我国首次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的国债期货风波简介 (一)“327”国债期货事件 自1994年10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保值贴补,国债券也同样享受保值贴补和贴息。由于保值贴补率每月公布一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为国债期货的炒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大量的资金开始流入国债市场,国债期货行情日渐火爆,成交量不断放大,市场持仓量持续增加,但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对“327”国债期货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 “327”国债期货合约对应的国债现券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该券票面利率为9.5%,期限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如果没有保值贴补和贴息因素,那么该券的到期价格应该为100元面值与3年累计利息28.50元之和,共计128.50元。但由于实行保值贴补和贴息后,到期价格将受到上述两因素的影响。而在财政部1995年2月26日发布公告明确规定保值贴补的具体执行办法之前,市场上对此并未达成过共识,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327”品种的持仓量不但急剧扩大,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几个机构手中,市场风险一触即发。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1995年新国债发行公告,由于1995年新发国债中可流通部分较少,再加上对于1992年3年期国债保值贴补和贴息消息逐渐明朗,形势对多方明显有利。全国各大国债期货市场纷纷走出向上突破行情,而上海国债期货市场上空方主力在“327”合约148.50元的价位封盘失败,更诱使市场行情大幅飓升,空方损失惨重。 空方主力——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为了减少损失,竟违背市场交易规则,采取了透支交易的手段,在交易所下午收盘前8分钟内抛出了1056万手卖单,将“327”合约的价格从150.30元打压到147.50元。“327”合约的价格在7分钟内暴跌2.80元,使得当日开仓的多方全线爆仓(即交易保证金全部亏掉)。当日上交所国债期货的成交金额达到创纪录的8536亿元,其中“327”合约占去80%左右。 空方主力的这一蓄意违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市场影响,为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上交所宣布最后的8分钟交易无效,并从2月27日起休市,组织场外协议平仓。 (二)“319”国债期货事件 “319”事件是继“327”事件以后我国期货交易市场发生的又一起恶性违规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操作手法与“327”事件颇为相似。 1995年5月11日,上海国债期货交易市场“319”品种以涨停板价格183.88元高开,当日收市前亏损严重的空方主力采用透支交易及超仓等违规手段大量抛空,造成当日交易行情大幅震荡。“319”合约当日成交量创下173万手的天量,持仓量达到57万手。由于市场风险骤增及空方主力的严重违规行为,上交所于5月12日暂停开设新仓,并按50%的比例对会员单位采取强行平仓的措施,当日会员累计平仓46万手,占11日持仓总量的50%以上。 5月15日,上交所恢复国债期货交易,并宣布对五家违规会员予以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罚款等严厉处罚。 5月17日下午,“319”事件发生后一个星期,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债期货网交易。我国的国债期货交易在历时404个交易日后,以失败而告终。 (三)国债期货产生原因 国债期货事件,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当初的交易所忽略了最基本的风险管理,保证金比例过低、未设涨跌停板、未控制持仓限额等。当时,监管职责不明确,多头监管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监管措施上的真空。同时,法律监管与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使得市场行为缺乏以法律形式为保障的强制性约束,造成法制管理的真空。因此,多重因素导致市场的投机、内幕交易和操纵行为较多,最终酿成“3.19、3·27事件”。 § 相关链接:那些年的风云人物今安在?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证券从业者,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上世纪90年代初申银证券总裁阚治东和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曾被称为“上海滩证券三猛人”。而他们的命运,也在“327国债事件”后发生了改变。 尉文渊 作为上海证交所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经历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第一次敲响了我国的“开市锣”。那正是1990年的岁末,他35岁,号称“全球交易所中最年轻的老总”。 1995年年初,他正好到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出访。按日程应当2月28日回国,但想到工作上许多事没有安排,所以提前于22日回到国内。不料第二天,也就是2月23日,就发生了“国债327事件”。历史悄悄地将他的证券业生涯打上了一个休止符。 9月15日,因“327国债事件”尉文渊不得不离开了上交所。2000年,他公开在媒体亮相时身份已变成158海融证券网的CEO。 此后,尉文渊继续选择了个人创业的道路,十几年来,他先后参与了多个公司的创业,在市场上载沉载浮。目前,他是新盟集团董事长、东方现代和西藏新盟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随着2011年1月5日,全球第三大风电设备制造华锐风电以90元/股的高价发行,间接持有公司股权的尉文渊也身家大涨。 管金生 管金生在他的前半生办了两件震撼业界、轰动一时的大事:一是创办万国证券,二是制造国债期货“327事件”。 1988年,管金生成立了万国证券公司,而在“327事件”后,万国证券经此一仗,元气大伤,而他的人生也坠入谷底。1995年4月,管金生辞职。5月19日被捕,罪名为贪污、挪用公款40余万元,但没有违反期货交易规则的说辞。1997年2月3日,管金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后来,有人在上海提篮桥监狱里见过管金生。据说,在监狱里他又回到了翻译岗位,翻译了不少东西,主要是全球化和各国经济的文章。在服刑7年多后,由于身体状况,政府批准他“保外就医”。 阚治东 1990年,阚治东参与创办申银证券,而申银证券也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侥幸躲过一劫。事发日他在香港,自营部经理因为联系不上不敢擅自做空。阚治东在回忆录中坦言,“如果那天我在上海,坦率地说,我没有自信断言不会卷入此事。因为我也始终认定财政部不会为已发行的国债加息。” 2002年,阚治东在接手南方证券之后终于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非常不圆满的句号。2006年3月2日,深圳市公安局突然以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逮捕阚治东,同月23日获准取保候审。至此,中国十大券商的第一代老总宣告无一幸免,券商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的预言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此后,阚治东创办的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公司步入正轨,他与尉文渊共同领导团队利用自有资本投资了包括华锐风电、上海新生源等多个优质项目。而2007年5月阚治东以创投身份高调亮相上海滩,正式宣布“老将归来”。[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