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麦黄花叶病
释义

§ 大麦黄花叶病

中文学名: 大麦黄花叶病

拉丁学名: 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没,简称BaYMV

界: 病毒界

主要危害作物: 大麦

主要为害部位: 心叶,叶鞘、颖壳

大麦黄花叶病症

§ 症状

该病是长江流域及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北等省(市)大麦上的重要病害。叶片现黄绿色至黄色花叶。初发病时心叶上现与叶脉平行排列的浅黄绿色短线条状至椭圆形不规则形小病斑。二棱大麦染病现锈褐色坏死斑,后病斑不断增多扩大现黄色花叶,严重的病叶变深黄色至橙黄色,似生理性发黄;后期黄色花叶转成黄色条斑,粗叶脉呈绿色,有的剑叶鞘、颖壳也生黄斑。病株略矮,易早枯或不抽穗。

§ 病原

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简称Ba YMV,称大麦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长100、200、275—300nm,大小多为525—600×15—20(nm),无包膜。病毒存在于细胞质内,可产生风轮状或束状内含体。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2—3天,稀释限点1000倍。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能通过病根、病土及病田水流等传染。传毒介体是禾谷多粘菌,田间主要借病土传染,病田10cm以内的表土传病力强。病土距种子10cm以内发病率高,距种子30cm也能染病。田间感染主要在出苗后1个月,3月中旬病株显症。大麦苗期10cm表土土温高于8.5℃开始发病,土温低于5.5℃则不发病。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多棱大麦发病轻,二棱大麦、早播及连作地发病重。

§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耐病品种。如甬麦2号。(2)实行4年以上大面积轮作。(3)严防病土转移或扩散。

§ 发病条件

大麦黄花叶病发病与品种、栽培制度和气候条件有关。大麦苗期10cm表土土温高于8.5℃开始发病,土温低于5.5℃则不发病。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多棱大麦发病轻,二棱大麦、早播及连作地发病重。

1、品种。抗病品种发病轻,感病品种发病重。如大麦矮秆齐、元麦757较抗病,早熟3号、元麦早熟41号发病较重。

2、栽培制度。连作地发病有逐年加重趋势,水旱轮作有利于减少传毒媒介,因此发病减轻。

3、气候条件。秋、冬适温多雨,第2年春天温度回升早而多雨,则有利于病害发生。

§ 我国农业科学院对其部分研究成果

研究内容:

①在我国首次发现了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明确了我国大麦黄花叶病以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为主,局部病区由BaYMV和BaMMV复合侵染大麦所致;②首次鉴定了我国特有的6个BaYMV株系,筛选出一套可区分我国BaYMV株系的大麦品种,建立于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我国BaYMV不同株系的快速检测和诊断;③测定了BaYMV盐城分离物RNAl和RNA2基因组全序列,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我国 BaYMV和BaMMV与国外同种病毒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全球BaYMV可以分为欧洲和亚洲二大类群的新学术观点;④通过抗源和抗病品种的筛选和应用,实现了大麦黄花叶病毒不同株系的有效防治。建立并应用禾谷多黏菌接种等专门技术,首次筛选出5个对我国、日本和欧洲BaYMV和BaMMV株系均为免疫的新抗源,已配杂交组合1 989个,形成新品系17个。同时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已选育出抗病、优质、高产大麦新品种。

推广应用

①3个大麦品种已累计推广应用913.54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乙2亿多元;②共发表论文23篇(其中10篇被SCI收录),已被正面引用132次,其中他引81次;③测定不同BaYMV和 BaMMV基因(组)序列29条共计约6万个碱基,占基因数据库(EMBL/GenBank/DDBJ)登录的42条同类病毒序列的6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