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一二政变 |
释义 | § 背景 反动派残酷杀害共产党人情景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在国共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工农运动的支持下,进展十分顺利,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共双方的矛盾,特别是代表国民党右翼势力的蒋介石与中共和国民党左派的冲突也开始显现。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兵权在握的蒋介石,在北伐军于1927年3月占领上海后,即密谋发动反共政变。他利用流氓、地痞势力反对和滋扰上海总工会,又指使亲信组织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欲夺上海大权。蒋介石一面以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布文告,限制工会和工人纠察队的活动;另一面又给工人纠察队送去他亲自题写共同奋斗的锦旗,麻痹工人的警惕性。此时,中共最高领导人陈独秀却一味妥协退让,未做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蒋介石遂在对手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突然发动政变。 § 历史背景 四一二政变工人被关押 1926年11月,蒋介石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设在江西南昌后,便加紧和帝国主义、旧军阀官僚勾结,公开反共,镇压革命。 1927年2月21日,他在南昌总部第14次纪念周的演讲中声称:“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国民党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力。”3月6日,蒋介石指使驻赣州新编第一师国民党党代表倪弼枪杀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 3月17日,蒋介石嗾使暴徒在九江捣毁并派兵强占左派领导的国民党市党部和市总工会。3月23日,蒋介石又指派杨虎等收买一批地痞流氓,在安徽安庆捣毁左派领导的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和安庆市党部,以及安徽省总工会和农民协会筹备处。自帝国主义在汉口、九江、南京不断用武力干涉中国革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采用分化革命统一战线,对蒋介石的反共态度极为关注。 3月26日,蒋介石到达上海,即公开表示保证与租界当局密切合作,以建立上海的法律与秩序,进一步投入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怀抱。他通过报界宣布:“决不用武力改变租界的现状,租界问题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并派员到英、美、日、法、意领事馆就南京事件表示“遗憾”,声明将“火速解决南京事件”,“解除上海工人武装”,防止出现“用武力及暴动”收回租界的事件。帝国主义者清楚地看出,蒋介石是“唯一有武力进攻激烈分子,维持这里(上海)局面的人物”,特许他带着卫兵自由出入租界,并答应以驻扎在上海的侵华军队帮助其镇压革命。他们鼓动蒋介.石“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使长江以南的区域免于沦入共产党之手”。在日本政府的督促下,蒋介石定下“整顿国民政府内部”的决心,即首先解除上海工人的武装,然后以在沪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取代武汉派,夺取中央党部,排除共产党”。同时,蒋介石向上海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表示,在劳资问题上,“决不使上海方面有武汉态度”。大资产阶级答应在财政上给他以全力支持,并立即为蒋提供300万元资助。上海青红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组织了秘密的中华共进会和公开的上海工界联合会,充当蒋介石反共的打手。蒋介石为他们提供经费、武器,并派王柏龄、杨虎、陈群等军官将他们编成队伍。在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加紧准备发动反革命政变。首先将没有完全受他控制的军队陆续调开或解决,而调集其嫡系部队及新近投靠过来的军阀部队接防沪宁地区。 从3月底开始,蒋介石连日召集秘密会议,策划“清党”反共。3月28日,吴稚晖在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会上诬蔑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谋叛国民党”,提出对共产党“应行纠察”。随后,吴稚晖致函国民党中央监委,声称共.产党“逆谋昭著,举凡中央执行委员会内叛逆有据之共.产党委员及附逆委员,应予查办”。4月2日,蒋介石邀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李宗仁、古应芬、黄绍、吴稚晖、李石曾、陈果夫等开会,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检举共产分子文》,要求对共产党作“非常紧急处置”。汪精卫于4月1日从国外回到上海。4月3日,蒋介石发表支持汪复职的通电,并与汪秘密会谈。蒋介石主张立刻用暴力手段“清党”,汪精卫因担心这样做会使权力全部由蒋独揽,主张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来解决共产党问题。4月5日,蒋介石发布总司令部布告,要工人武装纠察队与工会一律在总司令部的管辖之下,“否则以违法叛变论,绝不容许存在”。4月8日,蒋介石指使吴稚晖、白崇禧、陈果夫等组织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规定该会将以会议方式决定上海市一切军事、政治、财政之权,以取代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成立的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4月9日,蒋介石发布《战时戒.严条例》,严禁集.会、罢工、游行,并成立了淞沪戒严司令部,以白崇禧、周凤岐为正、副司令。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利用政治欺骗手段麻痹群众。他刚到上海,对上海总工会交际部主任赵子敬说:“纠察队本应武装,断无缴械之理,如有人意欲缴械,余可担保不缴一枪一械。”4月6日,他派军乐队将一面写着“共同奋斗”4个大字的锦旗赠送给上海总工会纠察队,以表示对上海工人的“敬意”。蒋介石在一切部署就绪后,于4月9日离上海去南京,由白崇禧等监督执行其反革命政变的阴谋计划。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区委对于蒋介石的某些阴谋活动是有警惕的,也采取过坚定的态度。但是,在蒋介石到上海后,共产党的政策很快发生变化。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表现了严重的右倾麻痹。3月28日,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宣读了陈独秀关于“要缓和反蒋”的信。之后,上海的反蒋斗争开始放松。4月5日,《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发表后,一部分共产党员十分愤慨,但许多人却误以为局势已经和缓下来。原来在武汉整装待发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军不再东下,第六军、第二军的绝大部分服从蒋介石的命令,离开南京开往江北,使蒋介石得以控制南京。4月11日,蒋介石发出“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密令,上海的形势骤变。 § 过程 国民党反动派捕杀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情形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南京密令:“已光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当晚,青帮头子杜月笙以“上海工界联合会”、“中华共进会”的名义,邀请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赴晚宴,将汪诱骗到杜宅杀害。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白崇禧在上海具体执行蒋介石的政变计划。凌晨,早已准备好的全副武装的青红帮、特务约数百人,身着蓝色短裤,臂缠白布黑“工”字袖标,从法租界乘多辆汽车分散四出。从1时到5时,先后在闸北、南市、沪西、吴淞、虹口等区,袭击工人纠察队。工人纠察队仓猝抵抗,双方发生激战。事先埋伏在工人纠察队周围的大批军警,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强行收缴枪械。上海2700多名武装工人纠察队被解除武装。工人纠察队牺牲120余人,受伤180人。当天上午,上海总工会会所和各区工人纠察队驻所均被占领。在租界和华界内,外国军警搜捕共产党员和工人1000余人,交给蒋介石的军警。 为了抗议血腥暴行,当天,上海各区工人分别召开了几万人以至几十万人参加的大会,一致要求:交还工人纠察队的枪械;惩办流氓,肃清反革命;保护上海总工会等。会后游行示威,闸北区数万徒手工人行至潮州会馆总工会会所时,奋勇而入,夺回了总工会会址,并立即召开工人代表大会,决定4月13日上午10时举行总同盟罢工。 4月13日,总工会在闸北青云路广场召开工人群众大会,会后约有10万人整队去周凤岐二十六军二师司令部请愿。二师司令部已经接到蒋介石命令,当请愿队伍走到宝山路时,用机枪猛烈扫射,当场被枪击而死者在百人以上,伤者无数,被捕200余人。天降大雨,宝山路上一时血流成河。同时,在上海南市游行的工人也遭到军队的枪击,死伤数人。 从4月12日至15日的3天内,上海被屠杀者300余人,被拘捕的共产党人1000多人,流亡失踪者5000多人。工人领袖赵世炎、陈延年等先后被杀害。 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兼戒严司令白崇禧发表通电称:“上海工人纠察队,发生械斗,当此戒严之际,且前方军事正在进行,本司令官等为巩固后方安宁秩序起见,不得不严行制止。已将该肇事工友武装一律解除,并派员与上海总工会妥商善后办法。”同时,白崇禧还声称如发生罢工,“不问首从,定即按照戒严条例,严惩不贷”。 随后,蒋介石的势力在南京、无锡、宁波、杭州、福州、厦门、汕头等地以“清党”为名,清洗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于4月6日指使军警采取突然行动,包围苏联驻华大使馆,逮捕李大钊等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人和国民党左派、苏联使馆人员以及居民等80余人。4月28日,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李大钊等20人被奉系杀害。 4月18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下,于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并开始了其夺取全国最高权力的进程。 § 伤亡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利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等雇佣一批流氓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队部。国民党二十六军借口“工人内讧”,强行将纠察队缴械。纠察队员死亡数十人,伤二百余人。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并有十万余工人、学生和市民集会抗议,会后举行游行示威。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又遭国民党军队开枪屠杀,死百余人,伤无数。接着蒋又封闭上海总工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捕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仅三日内,即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 § 连锁反应 1927年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当日捕去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0多人,封闭工会和团体200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肖楚女、熊雄、李启汉等被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也以“清党”名义,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者从容就义。 § 影响 “四一二”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 经验 蒋介石在他所控制的地方实行“清党”,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虽然使大革命遭到失败,但通过这场革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党经历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初步积累了反正两方面的经验,为领导中国人民把斗争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