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噶当派
释义 噶当派名人铜像

§ 创立者

仲郭巴 ,出生在堆隆(今堆隆德庆县)地方一个富豪人家,幼年在许( ,今朗县)地方学习藏文,后来迁居到康区去。曾拜赛尊为师,勤谨侍奉,努力地向他学习佛教。来听说阿底峡到了阿里,仲郭巴表示要去阿里向阿底峡学习,赛尊也很同意,并为他准备牲口、行李、书籍等,送他上路。仲敦巴走到拉萨附近的盆域,遇到卢梅十人中的两个人的弟子噶哇.释迦旺秋。于是两人决议,请噶哇和卫藏各地方领袖人物商量,共同迎请阿底峡到卫藏弘法。

从一四五年初迎请阿底峡,直至一五四年阿底峡圆寂,他一直跟尊者在一起,在阿底峡诸弟子中以他年岁最长,所学最多,是个大师兄的地位。一五五年,仲敦巴在聂塘主持了悼念阿底峡的仪式,并且在那建立了一座寺院。一五六年初,仲敦巴应象雄一带地方的邀请到热振传教,并在那里建立了一座热振寺,噶当派就是以热振寺为根本寺院逐步发展起来的。

仲敦巴一生没有受过比丘戒,只能算是一个居士,但他在建立热振寺以后,直到一 六四年他去世为止的八、九年当中,一直以讲经授徒为业,常住在热振寺向他学经的僧人有五、六十人。

在仲敦巴的弟子当中最著名的有三人:一个是博多哇( 本名仁赛,1031~1105),一个是京俄哇(本名楚臣拔,1038~1103),一个是普穷哇(本名宣奴坚赞,1031~1106)。这三个人中,普穷哇不教学生, 博多哇和京俄哇两人分别收徒传教,从这两个人发展成为噶当派的两个支派,即教典派和教授派。

§ 历史发展

阿底峡唐卡画象 张鹰 摄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时期从印度迎请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982—1055年)。阿底峡应西藏阿里古格王益希沃之请,于1042年来到阿里,1045年来到卫藏,在桑耶、拉萨、叶巴、聂塘等地弘法十年。针对当时西藏佛教界的混乱局面,撰《菩提道炬论》,在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阿底峡的三大弟子之一的仲敦巴·杰哇窘乃(1005—1064年)于1056年创建了热振寺(位于今林周县境内),正式开创出噶当派。仲敦巴的大弟子普穷哇·循努坚参(1031—1106年)传出噶当派的教诫派、博多哇·仁钦色(1031一1105年)传出噶当派的教典派、京俄巴·崔成拨尔(1038—1103年)传出噶当派的教授派。

阿底峡的三大弟子之一的那措·崔成杰哇(1011—1064年)及其弟子绒巴甲索巴修建那索寺,传出绒巴传承。又因那索寺位于热振寺下方,故又称为下噶当传承,热振寺传承称为上噶当传承。

阿底峡的三大弟子之一的俄·勒贝喜饶于1073年修建桑浦内邬托寺,翻译和传讲因明学。其传人俄·洛丹喜饶(1059—1109年)、恰巴·曲吉僧格(1109—1169年)等相继主持桑浦寺,使桑浦寺成为西藏因明学的重镇。

噶当派在藏传佛教中是比较特殊的一派。它以显宗为主。显宗是相对密宗而言的,显宗为哲理,指通过明显的教理去修证,可向任何人传布。噶当派主张显、密二宗不应相互攻击,应相互补充。它对修习次弟的主张是:先显后密。

§ 支派简介

噶当派 ①教典派。自博多哇传出。以较为重视学习佛教经典而得名。教典派传述阿底峡的佛学思想体系,认为一切经论都是为解脱设教,可分为三类:一为重在明见的,是《入二谛论》、《中观教授论》等;二为重在明行的,是《摄行炬论》、《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仪轨》等;三为见行并重的,是《菩提道灯论》。教典派重视学习的“噶当六论”中,《集菩萨学论》和《入菩提行论》见行兼说;《菩萨地》、《庄严经论》、《本生鬘论》和《集法句经》则偏重于说行。教典派的代表人物有博多哇的弟子朗日塘巴和夏尔哇巴。夏尔哇巴的弟子又分别建立怯喀寺、基布寺系统和纳塘寺系统。

②教授派。自京俄哇传出。以较为重视师长的指教,注重实修而得名,也分为三类:一为重在明见的,有京俄哇所传的“四谛”、普穷哇所传的“十二缘起”和南交钦波所传的“二谛”,“四谛”和“十二缘起”重在明人无我义,“二谛”重在明微细法无我义;二为重在明行的,除通依一切大乘经典外,还以《华严经》和龙树的《宝鬘论》,“噶当六论”中的《集菩萨学论》、《入菩提行论》等经论为主,阿底峡之师法护的《修心剑轮论》、《孔雀化毒论》,绛贝南交的《咏修金刚歌》,赛林哇的《菩萨次第》、《除分别论》等,也是重明行者的依据;三为见行并重的,即“三士道”次第,所依教典即《菩提道灯论》。三士道中的下士道为人天乘,以修三皈依为主,中士道为小乘,以修戒、定、慧三学为主,上士道为大乘,以修菩萨行之六度为主。上士道由显入密,分密教经法为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所以三士道可以总摄全部佛法。针对当时西藏佛教重密轻显的倾向,提倡以显为主,显密兼修,大小并举,世出世并重,立论圆通,具有转移风气的作用。该派的代表人物以京俄哇弟子甲域哇比较著名,并由他的弟子分别建立甲域寺、岗岗寺。此外,尚有内邬素巴及其弟子分别建立的仁钦岗寺、达坚寺系统。

③教诫派。阿底峡在耶巴传给枯敦·尊追雍中、俄·雷必喜饶、仲敦巴三人的教法。根据阿底峡遗嘱,首由俄·雷必喜饶传阿里巴·喜饶坚赞,阿里巴传普穷哇,以下又单传数代,至仲·宣奴罗追,传承稍广,至根敦主时传布更广。教诫派倡恒住五念:念师长为皈依,念自身为本尊,念语言为诵咒,念众生为父母,念心性为本空。有“十六明点”修法,为显密双融之法门。

§ 密法

噶当派所传的密法,是以《真实摄经》一系的密法为主。这部经是属于四部怛特罗中的第三部(即瑜伽部),对这一部的解释仍然是以显宗的教义为基础的。在阿底峡的时,四部怛特罗中的第四部(即无上瑜伽部)的一些内容,如胜乐、大威德、密集等,已经在印度盛行,并且逐步传到了西藏。由于当时藏人修习无上密法之根器的人数少,因此,阿底峡在世时提倡遵循第三部怛特罗的《真实摄经》修密法。惟有少数上上根器的弟子才传给他无上密法。这样做既显示了萨迦、噶举等派专门崇尚无上瑜伽部有所不同,又与宁玛派的密法中大量吸收笨教的东西有着更大的差别。所以噶当派在西藏佛教中,享有显密教法『纯净』的声誉。

§ 桑浦寺

桑浦寺在西藏佛教历史上位有一定的地位,这个寺院位于拉萨以南,聂塘以东,以提倡因明,辩论而著名。许多藏文史籍把它归入噶当派的寺院。以下就噶当派在桑浦寺的发展情况加以叙述。 被古柏簇拥着的热振古寺 郭翠琴 摄

桑浦寺是1073年由阿底峡的弟子俄.雷必喜饶建立的,最初叫做内邬托寺,后来改称桑浦寺。俄.雷必喜饶十一世纪时的人,通称他为大俄译师。他幼年跟从卢梅十人中的征.也协云丹出家,后来到康区向赛尊学法。1045年他与同学枯敦.尊追雍仲等人一起回前藏,在拉萨附近建了一座札纳寺,在那里讲经传教。阿底峡来到前藏后,跟随他学法。他翻译和修订过多种有关因明的书籍,所以得到译师的称号。

俄.雷必喜饶死后,其侄子俄.罗丹喜饶(1059~1109)通称的小俄译师,继任桑浦寺的堪布。十八岁与热译师和年译师一起到阿里参加过孜德举办的「火龙年法会」,会后又到克什米尔去留学十七年之久,约在三十五岁返回西藏,又到尼泊尔作学习密法。他翻译了多经典和有关因明的书籍,成为当时有名的译师。

小俄译师的门徒中,以卓隆巴比较著名。卓隆巴原名罗追回乃,曾为许多显密经论作注疏,根据阿底峡的《菩提道炬论》写成《道次第广论》和《教次第广论》。这两部书都是阐明当派之教义的,后来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以这两本书为基础上写成了《菩提道次第广论》。

桑浦寺极盛时,是西藏佛教各教派的许多僧人前来学习佛法的重地。大小俄译师所传的「因明」被称为「新因明」,而原来由玛.雷必喜饶(即洛穷)所传的「因明」被称为「旧因明」。经由桑浦寺第六任堪布恰巴却吉僧格时开始宣扬,一直到十五世纪是西藏讲授因明的重要据点。据说西藏佛教各教派的僧人采用辩论的方法学习经典,也是从恰巴吉僧格开始。

此外,般若(以《现观庄严论》及其注疏为主)、中观(以「入中论」及其注疏为主)等学也多由桑浦寺传播发展。因此,桑浦寺不仅在显宗和因明方面对西藏佛教各教派发生过影响,而且在整个西藏佛教的发展史上,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恰巴吉僧格之后,桑浦寺分为上下两院,在萨派掌握地方政权后,曾巴该寺的几个札仓收归萨迦派管辖。到十五世纪格鲁派兴起后,桑浦寺也随其它噶当派一起并入格鲁派寺院系统。

§ 消失

从十一世纪到十二世纪这二百年,噶当派得到了一些地方势力的支持,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西藏佛教各教教派中以僧徒众多,寺院广布而著称。十三中叶,受蒙古王室阔端派遗领兵进藏的将军达那波写给阔端汗的信中说:「现在藏地以噶当派的寺院最多。」由此可见该派势力之盛。

噶当派中的怯喀寺、基布寺系统曾和雅隆觉卧地方割据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寺院集团。但是噶当派整个教派并未去寻求掌管地方大权,甚至对后来萨迦派僧人掌政的情况还表示反对。

十五世纪黄教(格鲁派)兴起后,由于黄教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当黄教获得发展后,原来属于噶当派的寺院都变成了黄教的寺院,噶当派如今已不再单独地存在于西藏社会上了。

§ 影响

噶当派系藏传佛教中最早形成的宗派,由于自阿底峡入藏后,大力整顿原有的佛教,使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故此派对藏传佛教其他宗派都有重大影响。如噶举派初祖玛尔巴曾从阿底峡受教;塔布噶举创始人塔布拉杰,其弟子都松钦巴、帕木竹巴,其再传弟子止贡巴、达垅塘巴,以及萨迦派四祖萨班等人,都曾向噶当派学习。格鲁派是直接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建立的,并有“新噶当派”之称。此外,藏传佛教中一切大论的讲说,也都导源于噶当派,俄·雷必喜饶及其侄俄·罗丹喜饶为代表人物,被称为大、小俄译师。小俄译师在拉萨、桑耶讲经,从学弟子达23000余人。噶当派在藏传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可从《青史》所记西藏诸大善知识及诸得大成就者的传记中得到证明。拉萨热振寺

公元13世纪晚期,一位名叫泅丹惹迟的噶当派教典派僧人,曾把噶当派的纳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译佛经编订为《甘珠尔》、《丹珠尔》。这就是在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文《大藏经》最早的编纂本。

噶当派由于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因而对藏传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响。噶举派、萨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噶当派学习。格鲁派是直接在噶当派在基础上建立的,有新“噶当派”之称。此外,藏传佛教中一切大论的讲说,也都导源予噶当派。该派著名的大小俄师——俄·勒父喜饶和俄·罗丹喜饶所传的因,在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新因明”。公元15世纪黄教(格鲁派)兴起后,因格鲁派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原来属于噶当派的寺院,都逐渐成了格鲁派的寺院。从而噶当派也就不再单独地存在于藏区社会了。[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5: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