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鱼
释义

§ 简介

唐鱼体细小,最大个体不超过30毫米。体长而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小、圆钝。吻短而圆钝。口小,亚上位,口裂下斜,下颌突出。唇薄。无须。眼大。鳞大,侧线不显,纵列鳞30-32。背鳍短,与臀鳍相对;胸、腹鳍小。体带橄榄绿色,中轴具金黄色纵纹,上部具若干黑条纹。背、臀鳍带绿色,边缘透明,尾基具红色大圆斑。唐鱼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窄,近代仅分布于广东省白云山、花县以及广州附近的山溪中。由于本种繁殖力不强,种群小,个体数量原属稀少。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严重破坏其生态环境,导致唐鱼在自然界中已经很难发现其踪迹。唐鱼是一种著名的观赏鱼类,在东南亚、香港等地人工饲养较为普通,并外销世界各地。

§ 生物学特征

唐鱼

唐鱼(别名:白云山鱼、金丝鱼、红尾鱼、彩金线鱼):鲤科,亚罗鱼亚科,唐鱼属。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英文名称White Cloud Mountain Fish,原产地:中国广州市白云山附近溪流。

早在上世纪初的三十年代就被发现,当时称它为“唐鱼”,又因为当时中国的贫穷落后,它也因此有了一个具有侮辱性的名称——“贫民灯管”。当唐鱼作为热带观赏鱼被推广饲养时,可以说举世皆惊!这是鲤科热带鱼中最具亚洲代表性的种类,小巧而活泼,虽然在小型鱼类中算不上格外艳丽,但是清丽淡雅的色彩以及犹如灯鱼般的

荧光带,外加饲养简单、容易繁殖的习性,直至今日深到人的喜爱。 放生唐鱼

(一)形态构造  一般成鱼体长3.5~4.5cm(也有学者说,最大个体不超过3cm。从的饲养和科研实验中证明最大个体要超过3cm。且抗药性能很好,有关资料另做报道)。体呈暗绿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金红色的水平条纹贯穿眼睛直达尾柄基部,叉型的尾鳍呈艳红色,腹鳍和背鳍略带黄色。是一种小型鱼类。体长,侧扁,背部微隆,腹部无棱。身体呈现暗绿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金红色的水平条纹从眼睛直达尾柄基部,叉形的尾鳍呈艳红色,腹鳍和背鳍略带黄色。各鳍颜色雌雄有别,不同发育时期有别。其背鳍和尾鳍的基部有许多带红色的小斑点,背鳍与臀鳍呈绿色,边缘透明。唐鱼身上的每一块鳞片都有许多小黑点,这些小黑点在“金丝带”和鱼体下半部形成一根根黑色的线条,十分醒目,虽然在小型鱼类中算不上格外艳丽,但是清丽淡雅的色彩以及犹如灯鱼般的荧光带格外吸引人。

(二)水质  适合水温:15~25℃。水质要求:总硬度(gH):6~8dGH,酸碱度(pH):6.5~7.5。 唐鱼性温和,对水质要求也不苛刻,宜与其他小型鱼类混养。喜欢在鱼缸的上层游动。游速较快,喜新水,对水质要求不严,单养混养都可。由于产自亚热带的广东省,所以,该鱼对水温要求也不高,甚至在只有3℃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存活,它是热带鱼中耐寒性教强的种类。这也意味着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的室内,不需要恒温设备就可以饲养,因而饲养是十分简单的。

(三)食性  蛋黄、原生动物、轮虫、红虫、水蚤等动物性饵料。

§ 繁殖及培育

唐鱼

(一)繁殖  雌雄鉴别特征为:雄鱼体色比较艳丽,鱼身修长、苗条,性成熟时各鳍均红色,背鳍高(见图1);而雌鱼比较粗壮,色彩较为黯淡(见图2)。唐鱼繁殖十分容易(也有报道唐鱼繁殖能力不强),非常适合初次接触热带卵生鱼类繁殖的爱好者实验(作者作了初步调查认为繁殖能力强的观点大部分来源于观赏鱼市场)。在适 宜水温22~25℃左右、水质硬度6~8,酸碱度pH7.0左右的小型繁殖缸中先铺设一层莫丝草(Fontinalis Antipyretica)或经过热水高温消毒过的棕丝,作为鱼卵孵化巢。然后,选取性完全成熟、健康的亲体,按雌雄比例1:1或1:2放入繁殖缸。在安静的环境下,雌雄鱼很快会进入“发情”状态,雄鱼会不停地追逐雌鱼,直至雌鱼将鱼卵产在水草丛中,雄鱼则会立即使之受精。鱼卵白色透明,呈黏性,黏附在水草上,数量为200~300粒之间。待产卵结束即可将种鱼捞出,以免它们吞食鱼卵。受精卵经过30~36h左右的时间开始孵化(也有资料报道:鱼卵的孵化期为24h,出卵后的稚鱼经2d可投喂“灰水”或个体较小的水蚤,均由双亲护理)。

(二)幼鱼培育  鱼在孵化后的36h(1~2d)不太会游动,营养靠卵黄囊提供,3~4d开始游泳,摄食极细小的浮游生物,此时可喂饲草履虫,也可用少许蛋黄调水后投饲,但必须注意一次不可太多,蛋黄极易污染水质,导致水质腐败。如此,再经过7~10d,仔鱼就可直接喂食小型的鱼虫了。唐鱼自仔鱼生长,经过约6个月时间发育成熟。

(三)水质管理  唐鱼是起源于山涧、溪流中。对水族缸中的水质要求要清新、溶氧较高,不可污染,不能频繁换水,不需要强光照,应及时清除排泄物。

§ 生存现状

唐鱼是广州特有的物种,近代仅分布于广东省白云山、花县及广州附近的山溪中,1988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上世纪初,观赏鱼养殖风靡欧美,波及我国上海、广州等大城市。1932年鱼类学家林书颜等广州的观赏鱼爱好者首次在白云山的小溪中发现这种特别的小型热带鱼,由于其独特的观赏价值,收集饲养很快流传至世界各地,因来自中国,故称“唐鱼”。

§ 灭绝原因

唐鱼

(一)据广东省水产局毕南开报道:1996年在广东近郊的白云山,珠江三角洲的溪流中发现过踪迹,1997年以后难觅芳迹了;华师大生物系教授、中国鱼类学理事陈湘也介绍说,他们跟踪多年也未发现野生种群,相信野生唐 鱼种群已绝迹。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梁健宏副主任介绍说,在广州辖区内对唐鱼进行了3个月的专项调查,没有发现野生唐鱼种群。专家分析资源减少、灭绝原因初步认定为:

1.专家认为,首先是唐鱼的种群小,个体数量原本稀少。

2.唐鱼喜欢水质清澈、流动的小溪,而近年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造成山涧断流或改道,唐鱼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有的水域还修建水库,身形很小的唐鱼无法通过水闸,因此,慢慢绝迹。

3.由于唐鱼的繁殖力不强,以及人类开发活动对唐鱼分布区山林的破坏使资源减少,

4.唐鱼有可能是水温降低引致,唐鱼的数量越来越少。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唐鱼野生种群在内地已经灭绝。使该受保护物种已在国内灭绝20年。

(二)流传国外  早在1992年,鱼类学家林书颜等将唐鱼带往西欧,并流传至世界各地。

(三)回归故里  1993年,一位华裔新加坡商人从新加坡全球最大的观赏鱼中心购了1000多条唐鱼带到广东,并无偿送给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中国大陆才得以重现唐鱼的身影。

§ 种质资源保护

唐鱼

(一)决定种族延续的关键——繁殖的意义  唐鱼这一广州特有的鱼类,被专家认为是淡水鱼中最具亚洲代表性的品种。但是,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绝迹”,1998年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标明唐鱼濒危等级为绝迹。唐鱼也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之一,与众所周知的“娃娃鱼”是同一保护级别。 至2004年7

月9日在广州从化发现其野生群体。唐鱼为什么能够“失而复现”?可能是现在的水温又恢复到适宜唐鱼生存的温度(未见系统数据);另外一种可能则是该地区本来就有唐鱼存在,但是一直未被发现。三是养殖唐鱼种群数量极少,但有(作者在沈阳北市花鸟鱼市于2004年5月4日购买100尾唐鱼用于科研,仅此一个卖家,要价0.80元/条,规格2cm,后经讲价以0.4元/条成交,货主也只有这些)。

(二)保种繁殖  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梁健宏说,救护中心从1992年便开始跟踪调查唐鱼的情况,终于在去年从保护的种鱼中获取鱼苗,开始繁殖。这些唐鱼经过救护中心保种繁殖,如今每年已可繁殖10余万尾。

(三) 野外放流  为了让唐鱼重返大自然,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决定将其放养在广州一些适合其生长的地区。2002年8月初,该救护中心先在白云区流溪河放养了10万尾,经过跟踪抽样,证实可以野外生存。据介绍,救护中心将对放养的唐鱼进行跟踪监测,并准备连续三年在白云山定期放养,每次约1万尾。今年5月5万尾唐鱼被放生到流溪河等原产地,专家希望由此形成野生的唐鱼种群。这次发现的两个种群的唐鱼,有两万余尾。经有关专家鉴定,已初步认定其为野生种群。广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今年起,广州将连续3年每年放生10万尾唐鱼,并将对这些唐鱼进行跟踪监测,以期形成野生的唐鱼种群。[1]

§ 环保意义

广州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梁健宏表示,作为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的鱼种,唐鱼或将成为测定环境品质的“指标鱼”。它是用生物方法监测环境水质污染的又一个极好的鱼类生物标记物。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具有极大的科学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