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同庆 |
释义 | 周同庆,周同庆物理学家。江苏昆山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3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光谱学、气体放电光谱学、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光谱学研究的开拓者。30年代研制了新的低压电弧光源,进行了Rb和Cs等原子光谱线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和分子结构等研究。40年代在探索河道水深测定的物理途径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制成可测水深和暗礁位置的仪器。在合作研制高真空管、X光管、高压整流管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开创并深入研究了立体放电等离子体光谱。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基本资料 周同庆 姓名:周同庆 生卒:1907年11月17日-1989年2月13日 职业:物理学家,于1953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只X光管,并很快投入生产。 籍贯:江苏昆山人 § 个人简介 周同庆是我国着名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07年周同庆出生于江苏昆山,192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学部物理系。同年秋留学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深造,他于1932年冬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周同庆回国后受聘于北京大学,任物理系教授,当时仅25岁。1936年——1943年间,周同庆在中央大学任物理系主任。1943年起周同庆转入重庆交通大学,1946年迁校到上海,先后担任交通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等职。1952年院系调整后,周同庆调入复旦大学,担任物理系系务委员会主任、X光管研究室主任、光学教研室主任。1955年周同庆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周同庆专长光学、光谱学、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和物质结构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光谱学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造诣,他是我国光谱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40年周同庆在四川重庆中央大学工作期间,曾应用声波技术测量长江航道的深度和距离,并研制出“磁伸缩式高频声波自动记录的回声测深仪。”1950年他接受国家任务,冲破国外技术封锁,亲自主持和领导了国产X光管的研制工作,他于1953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只X光管,并很快投入生产。50年代后期,周同庆在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光谱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开创性的工作,为我国建立了“等离子体物理”这一新兴学科。1961年他与卢鹤绂(fu)等教授一起出版了《受控热核反应》一书,这是我国科学家编写的,以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为目的的专着之一。1956年周同庆曾参加我国科学发展规划的讨论,并与王大珩(heng)教授一起,主持制定了我国光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周同庆执教的50多年,为我国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由他参加编写的《原子物理学》作为我国综合性大学统一教材,对我国建国初期高校教学和教材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5年,周同庆作为我国首批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研究生,为培养我国自己的高级专门人才作出了贡献。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物理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专于光谱学及气体放电光谱学。1955年与人合作在国内试制成功第一具医用X光管。与卢鹤绂合著《受控热核反应》。 § 职业生涯 周同庆周同庆,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1929-193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学习,先后获物理系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36年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43-1952年任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从此在该系任教37年。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周同庆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上海物理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 周同庆,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时,曾取得出色的研究成果,先后在美国《物理杂志》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刊》上发表了"氩气放电管中的振动和移动的辉纹"(1931)、"氧化硫分子光谱的新体系"(1931)、和"二氧化硫分子的光谱"(1933)3篇学术论文,因其学术研究优异,获得美国金钥匙奖。抗战时期,周同庆在中央大学任教时,为了测量长江--嘉陵江沿江中小城市吃水线和水下暗礁,以保证航运安全,由他带领助教等探索测量方法。他参阅国外文献后,确定采用超声反射的方案。和中央工业实验所合作,利用"声纳"原理,自己动手设计研制成超声发生器和超声探测器,并成功地制成我国第一台磁伸缩式高频率声波自动记录的回声测深仪。 1949年周同庆任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时,开始研究高真空技术。他指导助教方俊鑫把实验室搁置较久的德国真空泵重新装置起来,并抽调中法药厂玻璃工蔡祖泉来校吹制玻璃,建立了能抽到10-10毫米汞柱的玻璃真空系统,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医用X光管。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交通大学物理系部分人员并入复旦大学后,周同庆和方俊鑫等调到复旦大学,与上海精密医疗仪器厂的华中一等共同研究X光管,并于1953年3月建成复旦大学X光管研制实验室,周同庆任主任、方俊鑫任副主任,华中一为工厂代表。经过一番艰苦努力,解决了真空铸靶、阴极设计、铜与玻璃的管状封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制定了排气和除气规范等一系列工艺规程,于1953年秋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医用封闭式X光管。X光管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节省了大量外汇,充实了教学内容,推动了我国高真空技术的发展。1954年,周同庆指导上海医疗器械厂华中一用全部国产材料研制成功100千伏高压整流管,为X光机配套。他还指导蔡祖泉吹制成了玻璃高真空扩散泵。1955年英国物理学家J.D.贝尔纳(Berna)到复旦大学参观,见到我国自制的X光管和玻璃高真空扩散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56年周同庆等研制成功的医用X光管和高压整流管,在国内医疗器械厂投产。与此同时,复旦大学物理系在周同庆等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真空物理、固体发光、电介质物理、原子分子光谱等多项研究。后来,这些都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丰硕成果。 周同庆一生致力于物理学的讲授和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主讲过原子物理学、光学、电磁学、热学、理论物理学,培养了多名"等离子体光谱及气体放电"专业研究生,筹建了复旦大学的固体发光与光谱学实验室。50年代,他和同行合作翻译出版了俄文版《原子物理学》,满足了当时国内高校教学急需。1960年他与人合作编写了《受控热核反应》一书。他还十分关心科学普及工作,1959年参与编写《辞海》物理学有关条目,1970年撰写了科普文章"激光",1976年参加编写了《物理学辞典》。 § 主要著作 1.ChowT.C(周同庆).Oscillationsandtravellingstriationsinanargondischargtube.Phys.Rev.1931,37:574—581. 2.ChowT.C.H.D.Smyth.Emissionandabsorptionspectrainsulphurdioxide.Phys.Rev.1931,38:838. 3.ChowT.C.Thespectrumofsulphurdioxide.Phys.Rev.1933,44:638—643. 4.周同庆,卢鹤绂等译.原子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 5.周同庆.研制X光管工作的新结果.科学通报,1954(5):53. 6.周同庆.X光管制造与基本物理研究.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1). 7.卢鹤绂,周同庆等.受控热核反应.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 8.陈叔琦,周同庆.空气中火花通道等离子体的冷却规律.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4,9(3):359—373. 9.陈林棠,周同庆.在等离子体中镁离子谱线MgⅡλ4481A的宽度和位移.物理学报,1965,21(9):1591—1594. § 相关词条 汪德昭张钰哲裴文中马大猷 余瑞璜 § 参考资料 1. http://www.cas.ac.cn/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