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坏死后性肝硬化
释义

§ 坏死后性肝硬化

坏死后性肝硬化(postnecrotic cirrhosis),相当于大结节型肝硬化和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是在肝实质发生大片坏死的基础上形成的。

§ 病因

1.病毒性肝炎:多由乙型、丙型亚急性重型肝炎病程迁延数月至一年以上,逐渐转变成坏死后性肝硬化。另外,若慢性肝炎反复发作并且坏死严重时,也可发展为本型肝硬化。

2.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可引起肝细胞弥漫性中毒性坏死,继而出现结节状再生而发展成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 病理变化

肉眼观,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与门脉性肝硬化不同之处在于肝脏变形明显,肝左叶明显萎缩,结节大小悬殊,直径在0.5~1cm之间,最大结节直径可达6cm。切面见结节周围的纤维间隔明显增宽,并且厚薄不均。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胆色素沉着。假小叶间的纤维间隔较宽阔且厚薄不均,其内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及小胆管增生明显。

§ 结局

坏死后性肝硬化因肝细胞坏死较严重,病程较短,故肝功能障碍较门脉性肝硬化重而且出现较早,但门脉高压较轻而且出现较晚。此外,其癌变率也较高。[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3: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