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埃德蒙·艾伦比 |
释义 | § 职业生涯 埃德蒙·艾伦比 埃德蒙·亨利·海因曼·艾伦比1861年4月23日出生于诺丁汉郡的布莱肯霍斯特,是海因曼·凯恩·艾伦比和卡特琳之子。结束了在位于桑赫斯特的英国皇家陆军军官学校的课程后,他于1882年加入恩尼斯基伦龙骑兵,开始了其军事生涯。 1884-1888年他在南非服役,期间参与了1884-1885年的贝专纳(非洲博茨瓦纳)远征。1888年,他在祖鲁兰履行职务。1889-1893年期间,担任恩尼斯基伦龙骑兵部队副官。1896-1897年间,进入钱伯里参谋学院学习,毕业后晋升为少校。1898年,艾伦比在爱尔兰第三骑兵旅中服役,军衔是中校。1899年-1902年间的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他供职于基钦纳的参谋部并活跃在战场上。战争结束后,艾伦比晋升为陆军上校,回国担任第五皇家枪骑兵团团长直到1905年。1905-1910年期间,负责指挥第四骑兵旅。1910-1914年,艾伦比担任骑兵部队监察官职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后,艾伦比一开始在西线的英国远征军中指挥一个骑兵师。随后不久,该骑兵师扩充为一个骑兵军,仍由艾伦比统辖。11月,他转任第五军指挥官。由于表现出色,在第一次伊普斯会战后,他于1915年10月再次晋升为第三集团军的司令官。在1917年4月9日-15日期间英军发动的阿拉斯攻势中,艾伦比指挥部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他的作战方法并不为英军最高司令部所赞同。尤其这一点上是和道格拉斯·黑格爵士的冲突,导致他于1917年6月被调往到次要的中东战场,取代陆军上将阿奇博尔德·默里爵士出任在埃及的英军司令。但是这次左迁使艾伦比因祸得福,他在中东的卓越指挥给他带来留名战史的巨大声誉。 之前的巴勒斯坦战场上,默里率领的英国埃及远征军两年半来一直在西奈沙漠中与一支土德联军对垒,但战果甚微。再加上自然条件恶劣,高温、沙暴、给养供给困难和严重缺水,英军将士士气低落、怨气满腹。而默里却只呆在富丽堂皇的开罗萨伏伊饭店,从来没有去过前线,面对困局一筹莫展。艾伦比于1917年6月28日步入远征军 艾伦比对身穿飘逸的阿拉伯长袍的劳伦斯的功绩十分赞赏。司令部,风尘仆仆就开始改变这里的一切。他把一大批参谋、几位年纪大的上校、一位师长和他的总参谋长遣送回国,并前往加沙前线看望部队。几天后,艾伦比把司令部从萨伏伊饭店挪到距前线不远的沙漠地带。这样,上任不久,他富有活力的领导就使英军低沉的士气高涨起来。 1917年7月,艾伦比会见了原来的驻开罗的英军情报官T·E·劳伦斯,即著名的“阿拉伯的劳伦斯”。T·E·劳伦斯出生于1888年,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系。战争爆发前夕,他正在为军事目的绘制西奈半岛的地图。一战爆发后,他受默里爵士委派担任和反抗土耳其人统治而在汉志地区暴动的阿拉伯人之间的联络官,负责援助和训练阿拉伯人。在和艾伦比会面前,劳伦斯刚刚和他的阿拉伯盟友费萨尔在认为不可逾越的沙漠中绕道800英里,以一次漂亮的迂回机动出其不意拿下了红海北端的亚喀巴港。这项出色的战略活动使得阿拉伯人获得了一个稳固的基地,也把T·E·劳伦斯从一位英国联络官变成了“阿拉伯的劳伦斯”——这场暴动的活跃的领导人。 艾伦比对身穿飘逸的阿拉伯长袍的劳伦斯的功绩十分赞赏。他接受了劳伦斯的建议,即把亚喀巴变成一个重要基地,提供装备和黄金,以实现阿拉伯人向叙利亚的北进。艾伦比把劳伦斯提升为少校,命令费萨尔的部队组成他自己部队的右翼,从而把劳伦斯和费萨尔直接置于自己的麾下。 劳伦斯对汉志地区的铁路展开了打了就跑的袭击,实质上切断了该条铁路,使驻麦地那的土耳其部队朝不保夕。同时艾伦比交替地威胁加沙和贝尔谢巴,使敌人摸不清他的意图。1917年10月,艾伦比命令炮兵和海军猛烈轰击土德联军的加沙防线,这使得对方最高前线指挥官德国人克莱森斯泰因认定英军将通过两栖登陆威胁加沙,从而对即将发动的对贝尔谢巴的奇袭反应迟钝。 10月30日,艾伦比成功地攻陷贝尔谢巴。尽管面临土军抵抗增强,缺乏水源和物资供应等问题,他仍于11月13日-15日期间在交叉站击溃土军,并夺取至关重要的水源。这些战绩使得土德联军全线崩溃,不得不急忙后撤,先后放弃加沙和耶路撒冷。12月10日,耶路撒冷为英军占领。虽然没有象艾伦比期望的那样包围歼灭敌军,整体来说第三次加沙之战仍然取得辉煌胜利。在这次战役后,土德联军最高指挥官福尔肯汉以地中海和犹地亚丘陵为依托,在耶路撒冷北边建立了美吉多防线。但福尔肯汉迅即因丢失耶路撒冷而被免职,取代他的是以坚守加利波利而遐迩闻名的桑德斯将军。由于美吉多防线十分坚固,加上部分部队被抽调往法国,艾伦比只能暂时按兵不动。 1918年7月,艾伦比试图在杰里科附近渡过约旦河以便在安曼附近切断汉志铁路,但过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一努力虎头蛇尾的结束了。但是从此,桑德斯对他的左翼极端敏感,将三分之一的兵力保持在约旦河东面。这正中艾伦比下怀,他制订了一项战略,旨在仅以一场闪电战役就赢得对土耳其的战争。 艾伦比计划佯攻约旦河谷,实际上却在地中海岸边发动进攻,用步兵在土德联军的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通过这个缺口,骑兵部队将能够北进穿过沙龙平原和卡尔迈勒山脉,然后东进,在敌人前线40英里左右的阿富拉和贝珊切断土军所有的交通线和供应线,迫使其只能通过纳布卢斯到约旦河间的陡峭峡谷撤退。面对英军的飞机和骑兵的联合追击,这种撤退是几乎无法完成的,从而意味着约旦河西面的两支敌军的彻底毁灭,并使英军离大马士革和约旦河东面的土耳其人一样近。同时一支骑兵部队将协助劳伦斯的阿拉伯部队夺取汉志铁路的汇合点德拉,从而迫使约旦河东面的土军不得不撤退。与此同时其余的骑兵部队将攻占大马士革,切断这支部队的退路,加以歼灭。埃德蒙·艾伦比于1925年退役,成为爱丁堡大学的校长(图为爱丁堡大学)这一计划打破了一战的堑壕战特色,充分体现了突然性和机动性,但是其中也包含着巨大的危险。只要敌军在卡尔迈勒山脉的一两个小山口上部署少量装备着机枪的步兵,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阻止艾伦比的骑兵的挺进。艾伦比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危险,他决心动用两种武器——他的飞机和劳伦斯的阿拉伯军队——使敌人的指挥部门耳聋眼瞎,行动迟缓。他命令劳伦斯的部队四处展开游击性质的奇袭,迫使土军调动后备力量以应付这一威胁。同时大力增强其空军的力量,夺取了制空权,使德军的飞机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杰宁机场,不能起飞。艾伦比还展开大量欺敌行动,如在约旦河谷建立假司令部和假军营,部队白天向约旦河谷前进而晚上返回营地等等。这些周密的准备使得他的计划顺利甚至是完美的得到了实现。 9月19日凌晨,艾伦比在西线达成突破。到了20日早上8点,英军骑兵夺取战略要塞阿富拉;下午4:30,第四骑兵师夺取贝珊。稍后,澳大利亚骑兵师到达杰宁。至此,彻底地切断了敌军的撤退路线。随后,艾伦比成功的对通过峡谷撤退的土德联军进行追击。不到三天,两个土耳其集团军和德国在巴勒斯坦的全部势力均被摧毁,只剩下在约旦河西面的土耳其第四集团军。补给线被切断的第四集团军仓皇撤退,但是被阿拉伯人和从贝珊东进的第四骑兵师拖住并不断蚕食。土第四集团军很快消耗殆尽,其残部在大马士革附近投降。10月1日,艾伦比拿下了古城大马士革。10月16日,英军攻陷霍姆斯;10月25日,阿拉伯部队拿下了北方的重镇阿颇顿。至此,土军所有有组织的抵抗都崩溃了,土耳其政府于10月30日投降。此战役中,英军在38天里推进350英里,夺取了整个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并孤立了美索不达米亚,迫使那里的土军撤退。此期间,英军歼灭了敌军3个集团军,仅俘虏就达7.5万人,而自己的伤亡却不到5000人。这是一场带着二战色彩的一战战役,也是骑兵的最后一场伟大战役。 艾伦比因为在美吉多平原的这场胜利,在1918年10月被封为美吉多和菲尼克斯通的艾伦比第一子爵。1919年,艾伦比晋升为陆军元帅。从是年到1925年期间,他任驻埃及和苏丹的高等专员,使埃及克服了几次政治动乱,并使之于1922年成为主权国家。 埃德蒙·艾伦比爵士于1925年退役,成为爱丁堡大学的校长。1936年5月14日他在伦敦逝世,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 典型战例 英布战争 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南非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地下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布尔战争。 19世纪下半叶,在南非班图人世代居住的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先后发现了蕴藏量十分丰富的金刚石矿和金矿。欧 英布战争的一个战斗场面(绘画)洲移民大批涌入,开矿寻宝。英国垄断资本家C.J.罗得斯收买矿权,建立矿业公司,垄断了金刚石和部分黄金的生产。德国也逐渐在布尔人治地内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英、德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金矿资本家的怂恿下,英国政府为控制所有矿区,力图占领德兰士瓦,兼并布尔人治地。布尔人为维护其利益,靠拢德国,对抗英国。1899年10月11日战争爆发。英国先后动员了44万军队,布尔人有8.8万人参战,战争进程分3个阶段:①第一阶段(1899年10月~1900年1月)。战争初期,布尔人采取攻势。12月,在科伦索、斯托姆贝赫和马格斯方丹3条战线上,布尔军击退了英军解围部队的进攻。英军损失惨重。但到年底,布尔军进攻失去了势头,转而采取分兵围攻城市,分散了兵力,致使主力未能直捣东部沿海和德班港。②第二阶段(1900年2月~1900年9月)。连遭挫折的英军更换主帅,援军源源开到,总数增至18万人,分东、北两路突入布尔人心脏地区。占领布隆方丹、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等城市。9月,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克鲁格流亡欧洲。英国宣布吞并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③第三阶段(1900年9月~1902年5月)。布尔军退出城市后,分成小股部队进行游击战,切断铁路交通,掠取英军给养,歼灭小股英军,骚扰市郊,甚至远袭开普中心区。英军为了应付到处袭击的布尔人游击队,疲于奔命,伤亡重大。 战争延续了2年7个月。英军消耗战费2.5亿镑,死亡21942人;布尔人死于战场3990人,死于集中营27927人。布尔人被迫同英国妥协。1902年2月开始和平谈判,5月31日签订和约。布尔人答应停止军事抵抗,交出全部武器,承认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并入英帝国。英国则保证:战后的军事管制将尽速由民政代替,只要情况许可,就将成立导向自治的代议机构;在实行自治以前不给予非洲人选举权,即使将来授予他们选举权,也严加限制,以保证白人的绝对优势。英国政府将支付300万英镑用来恢复布尔人的家园。 § 个人评价 艾伦比很可能是一战期间英国最好的陆军指挥官。他机智、富有活力并充满挑战性。对战略战术的透彻理解使他成为一位天才的、巧妙的计划者。他在美吉多的胜利是突破和追击的杰作,这种胜利在一战中是极为罕见的。他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 相关条目 弗兰茨·冯·希佩尔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鲁恩斯亨利·菲利浦·贝当 赫尔曼·冯·弗朗索瓦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约翰·潘兴 埃里希·冯·鲁登道夫亚历山大·梅格斯·黑格保罗·冯·兴登堡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赫尔穆斯·约翰内斯·毛奇埃德蒙·艾伦比 § 参考资料 (1)http://www.qxwar.com/simple/t28294.html (2)http://info.datang.net/Y/Y1219.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