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中英
释义 吴中英

吴中英,防空导弹及自动驾驶仪技术专家。20世纪50年代末起从事防空导弹自动驾驶仪的研制工作,为我国防空导弹控制系统设备的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数十年来,他领导和参加了多种防空导弹的设计和研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为中国中低空防空导弹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89年和1993年分别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通讯院士、院士。

§ 简历

上海交通大学

1922年6月12日 生于上海市。

1941~1945年 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机械系。

1945~1947年 陇海铁路机务处实习生、洛阳机务段工务员。

1948~1953年 上海通用机械厂机械车间副主任。

1953~1957年 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

1957~1958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总装厂(筹备中)副总工程师。

1958~1960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第一专业设计部第三研究室副主任。

1960~1965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四专业设计部副主任。

1965~1978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第22研究所所长、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4年 上海机电二局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兼8201设计研究所所长。

1984~1989年 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主任。

1989~1993年 上海航天局技术顾问。

§ 生平

吴中英,1922年6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童年时就读于南京中区实验小学,然后考入南京金陵中学,抗战时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附中,1941年9月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2年交通大学迁重庆,他随校到重庆交通大学机械系就读,1945年7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机械系。

大学毕业以后,先在陇海铁路实习,后在洛阳机务段任工务员,1948年3月在上海通用机器厂机械车间任副主任。1953年调至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参加上海汽轮机厂的扩建设计,后参加苏联援助的哈尔滨汽轮机厂设计工作,担任设计总工程师。1955年底到1956年4月赴苏联审查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的设计。从苏联回来后,参加广州通用机器厂的扩建工作。

1957年11月调赴北京,参加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装厂筹建工作,任副总工程师;1958年4月调到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专业设计部第三研究室任副主任;1960年5月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四专业设计部第五研究室主任,1960年12月任第四专业设计部副主任;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第22研究所所长,1978 年后任上海机电二局总工程师,兼任局科技委主任、8201设计研究所所长、1984年后改任上海航天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89年后任上海航天局技术顾问。1993年退休。

§ 荣誉

吴中英长期担任上海航天局防空导弹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领导工作。1979年后,他先后当选为上海航空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9年1月,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通讯院士,1993年7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还先后被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任为兼职教授。

他曾当选为上海市第七届、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吴中英多次立功受奖,1977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八机部先进科技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他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被评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同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成就

吴中英同志十分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1979年担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主任后,在积极参与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方向和预研课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分析了国外舰艇受到威胁和可能采取的防御对策,认为反舰导弹将是海上舰艇最主要的威胁,防空导弹不仅应该能拦截进入此空域的各种飞机,还应具有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提出了研制被动微波红外双模导引头和全被动复合制导的防空、防掠海反舰导弹的舰空导弹方案,这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的末端防御课题研制是一致的。

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前期的预研项目进行系统地清理、分析,提出预研课题要与型号发展相结合,与发展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相结合的思想,使预研工作转入合理的发展轨道。在他倡议下,确立了一批技术先进型号又十分需要的重大预研项目,如旋转体反导弹导弹、主动式雷达末制导头、相控阵雷达、微波干涉仪、双色导引头、光纤陀螺等。光纤陀螺的研制在国内尚属较早开展的项目,他还具体指导研究所和高校合作,使该项目研究在短期内取得较显著成绩。他多次提出要开展舰空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的研究。他还针对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提出我国也应研制液体发射药火炮的建议,得到原国防科工委领导的赞同,该项目被列为兵器工业部重点预研课题。

在他的领导下,上海航天局预研课题方向明确,预研成果累累,并逐步缩短与国外技术的差距,为后续型号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人物评价

20世纪80年代,航天工业部组织科学技术人员群体编写大型的“导弹与航天丛书”,旨在总结中国30年导弹和航天工业理论及实践经验,为后继者借鉴,以推动我国导弹技术与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国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吴中英担任“防空导弹”系列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任《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设计》、《防空导弹制导站设计与试验》等书的责任编委,他对这些书的每个章节均进行仔细审阅,同时经常与作者一起磋商问题,提出许多具体的宝贵意见。编著者对他的渊博学识和认真态度都十分敬佩。

现在吴中英已近耄耋之年,但他老骥伏枥,一直关心着防空导弹的发展,参与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战略规划的讨论,并十分关心各项任务的进程。

§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464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