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世安 |
释义 | § 基本资料 § 简历 吴 世 安(1911-1984)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另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莲、营、团、师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团长、支队副支队长,新四军区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旅长。建国后,历任湖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 § 生涯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失利,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西迁入川陕。此时吴世安任红十二师三十四团二营营长。在漫川关战斗中,许世友命令二营作前卫,与敌四十四师先头部队遭遇,经一场恶战,将敌击溃。随后,二营由前卫变成后卫,阻击敌人,保护后续部队胜利通过,整整阻击三天两夜,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战斗任务。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抵达川北,开始创建川陕根据地。吴世安在反“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中战绩突出,升任为团长。1936年在长征途中,历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红四军十二师代师长等职。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他进延安中央党校高级研究班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抗大四期一大队一支队副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世安历任八路军苏鲁支队副支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副旅长、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五师三分区司令员和五分区司令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守在湖北天门县吴家新场的日、伪、顽军拒不缴械,继续与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对抗。8月17日,吴世安率部属团营干部及两个警卫排化装为农民,到吴家新场附近侦察。经过战前周密准备,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结合政治攻势,毙伤日、伪、顽军700余人,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500余支,小钢炮一门,受到师长李先念、政委郑维山的嘉奖。同年10月,吴世安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三旅旅长。1946年,在著名的“中原突围”战役中,率部与敌浴血奋战,突破敌人重重包围,实现了胜利转移,后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任三十四旅旅长、江汉军区独立旅旅长、独立二旅旅长、鄂西北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世安任中共武汉市委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公安总队队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武汉警备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后勤部长、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8月4日在武汉病逝,骨灰安葬于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