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夜郎文化 |
释义 | 夜郎国遗址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文化最大特点是多元化的。据《汉书》 、《华阳国志》、 《水经注》记载,夜郎的主体先民是濮人、僚人,后发展为仡佬人。“仡佬”一词自南宋首次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夜郎文化是指夜郎政治、经济范围内所有民族文化的组合,也是指受夜郎文化势力影响的周边地区文化的组合,包括古夜郎文化,也涵盖了夜郎风影响的当代民族文化。古夜郎强盛时期,其疆城达到昆明以东、四川自贡、西昌、广西中西部、湖南芷江等地。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和分析,古夜郎国是以仡佬族为主,融合了布依族、苗族、羌族等多民族的国家。夜郎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未知性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给我们今天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 历史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夜郎族的文化。夜郎一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汉时夜郎族是西南夷中较大的部族,居地在今云南昭通和贵州赫章、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一带。1976~1978年,在赫章、威宁发掘了大批夜郎文化的墓葬。这些墓都是小型土坑夜郎国遗址墓,无坟丘。有的有简陋木棺;有的以铜鼓或鼓式釜为葬具,内放人头骨和牙齿,或将多具骨架零乱埋在丛葬坑中。一般只随葬少量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既有民族特色的长条形铜锄、宽刃无胡戈、鼓形釜、宽边手镯、长发钗、牛头形带钩等,又有与中原内地相同的铜镜、印章、半两钱、五铢钱以及铁兵器和漆器。 要说夜郎文化,必须了解夜郎国的历史。约战国初期,濮人建立了夜郎国。古夜郎强盛时期,其疆城达到昆明以东、四川自贡、西昌、广西中西部、湖南芷江等地。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和分析,古夜郎国是以仡佬族为主,融合了布依族、苗族、羌族等多民族的国家。夜郎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未知性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给我们今天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近几年,区文化部门通过多次深入贵、川等地实地考察,组织有关人员研讨,成立夜郎文化研究会等形式,初步对夜郎文化进行探讨与挖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夜郎风情表演团,主要适应景区景点及宾馆等涉外场所的演出。 两千多年来,古夜郎的历史面貌,始终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的国度。“夜郎自大”贻笑百代,引起世人对夜郎产生浓厚的兴趣,它正在成为人们来“夜郎故地”观光和探秘的吸引物,也是社会科学界研讨的大热点。不管怎样,夜郎国在秦汉时期的西南夷数十个社会实体中“最大”之一,具有充分的史实记载,贵州的大部分地区都属夜郎的辖地,也是不争的史实。 据可靠记载,夜郎在秦汉时代是西南夷地区一个人多地广的“最大”实体。如果把贵州划分为两部分,那么,以铜仁为主的部分地区属于楚国的黔中地,其余地区,战国时都在夜郎的管辖之下。 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楚将庄跻沿远水溯流而上,克降了位于今福泉及都匀半部的且兰国和夜郎,深入到滇池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在今贵州境内设置黔中郡;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又自蜀修筑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在巴属和夜郎地区设置关塞,据清代学者考证,秦在今贵州境内外内先后设置的县有刹成(今黎平)、毋剑(今独山)、且兰(今福泉)、夜郎(今石阡)、汉阳(今赫章)等。汉武帝统治时期,夜郎的势力越来越强盛,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可见夜郎的势力已经超过了西南滇,而且控制了周边各国,成为独立于汉之外雄据一方的政权。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翻阳令唐蒙奉令出使南越,在南越尝到枸酱,大为惊讶,经多方打听,了解到枸酱是由夜郎沿牂牁江转运到南越去的。当时联想到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许多问题,于是,唐蒙上书汉武帝,提出通夜郎以制南越的计划。夜郎道的修筑开初进展顺利,但由于山崇岭峻,气候不断改进劣,怨声四起,不得不停止,唐蒙计划未能实现,但西南地区道路遥远,山川阻隔的状况多少有了一些改变。这以后,西汉政权对夜郎的控制时松时紧,夜郎统织者也以能独霸一方而沾沾自喜,极少与内地往来,甚至越来越不知天高地厚。 时至今日,在西南掀起一股“夜郎研究热”,由于考古出土的历史文物不多,夜郎的历史真面目尚未彻底弄清,加上贵州各地众多的文化遗存和传说,使人们对其夜郎文化更充满悬念。如夜郎的时间定位问题,上限至少可追溯到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齐醒公会盟诸侯于葵丘以前。下限一般都认为是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夜郎王兴因胁迫22邑反叛汉王朝,为汉牂牁使陈立灭国。 § 夜郎地域 关于夜郎的地域,说法众多,大致可分为数郡说和一郡说两大类,数郡说主要依据《后汉书》追记战国时期夜郎的范围:“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即贵州全部地区和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重庆部分地区;一郡说由为汉郡作为线索,范围稍小。 古夜郎强盛时期,其疆城达到昆明以东、四川自贡、西昌、广西中西部、湖南芷江等地。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和分析,古夜郎国是以仡佬族为主,融合了布依族、苗族、羌族等多民族的国家。夜郎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未知性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给我们今天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 经济状况 关于夜郎的经济状况,在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夜郎的经济属于“耕田有邑聚”的一类,较之“随畜迁徙毋长处”和“或土著或移徙”的游牧、半游牧经济的发展水平要高,一些研究者根据文献,考古资料和田黔考察,认为夜郎鼎盛时期的农业己达“火耕而水耨”的锄耕农业。 对于夜郎的社会性质看法较多,有的认为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事民主制;有的认为是进入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初级阶段;有的认为是奴隶社会;有的认为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等等。 § 种族文化 对于夜郎的族属问题,一般都必须认为夜郎不是单一的民族,有的认为夜郎来自周代徐淮夷中的谢人;有的认为由周到秦汉,有越系的僚人,南蛮系的濮人,今彝族先民的羌人,在夜郎地区都是主体民族;有的认为羌系的夷在夜郎中处于首领地位,夷即今之彝族先民;有的认为夜郎的主体民族为今布衣族先民;贵州境内苗族为一大族,虽有的认为是夜郎主体,但普遍认为苗族之进入贵州,时间远在夜郎亡后,而苗族自己传说,也对此作了否定。 § 政治文化 对夜郎文化于夜郎的政治中心,有且兰部和夜郎部两种说法。 “夜郎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己提出,它是贵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当代贵州文化的重要基因或源头,它是夜郎时期的各民族及其尔后居住在夜郎故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也是夜郎与周边各地区相互影响的结果。夜郎的许多习俗如生殖崇拜、祖先崇拜、鬼灵崇拜及夜郎人的居室建筑形式等,都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如巢居、山处、“干栏”这种居室建筑形式,对布依、侗、水等族人的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贵州,“随处见夜郎”早已是人们的共识,但其城堡或政治中心却一直在找寻,而且在争议,牵涉到安顺、镇宁、六枝、安龙、黄平、兴仁、赫章等地,这些地方本身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众多的夜郎古迹,更使得外业的人们对此充满探奇心理,以图寻找失落的文明,看来,随着探寻的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历史资料、历史文物的不断丰富,夜郎的真实面目也许会逐渐清晰,但探索内涵丰富的夜郎文化与我们的民族心态、现代化建设等又是永恒的课题,在这个意义上,它还将是一个谜。 § 居住文化 仡佬族住房或傍溪沟而建,或倚高山园林而筑,聚族而居。住房形式及建筑材料往住视地理环境、经济条件而定。其住户格式一般是确定的,多数是三间标准。中间是客户,称为“堂层”,不住人,只作供奉祖先、祭祀神灵和接待宾客用。其余两间是卧室和厨房。卧室与厨房比中间堂屋林凸出一些,形成一个厅口,厅口有大门,两扇大门内开,另还有两扇棚栏门外开,棚栏门比大门矮得多。白天一般开大门,关上棚栏门,以防止鸡、狗等畜牧进入堂屋。以前他们的房屋家境贫一点的是土墙、篱笆墙和乱石等砌成的墙。项上盖的是茅草或谷草;富裕的则是木柱穿架结构的房屋雕梁画柱,气派豪华。现在,仡佬人生活有所改善,多数人住上木结构房子,少数劳动致富的人还住上了砖木房和楼房。 § 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仡佬人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中老年人喜穿无袖的长短外脱襟,对襟和胸襟衣。男衣袖子长,多喜钉布钮扣,长衣服装要复杂一些。老老少少的仡佬族妇女都喜欢穿大袖外脱襟的花边栏杆,或大镶滚边或小镶滚边,前襟上边都绕有一道“花边线”或“拐脚边线”。女上衣袖短、口大。女裤短且裤脚小,裤脚边镶有各色的布并有花边。脚穿钩尖鞋或剪刀口的软鞋、笼、布鞋,鞋子绣有色彩绚丽的花色。据史书文献记载,女子穿过通裙、桶裙、扭带等,裙上刺绣袜带上,绣有龙凤花草之类。男女都喜缠脚,穿蓝白色布飘子和穿刺绣的鞋;都喜包青白色头巾,男子圈于头,女子则圈围辫发或发髻。少女喜留长辫,或重或圈于头项,妇女习惯穿耳戴环,腕圈指戒。已婚妇女用马尾和青丝线织成的笼子罩于发髻,以示区别婚否。 § 饮食文化 仡佬族人民的饮食往往视地方而定,山地以玉米为主,平坝以稻米为主,一般都要兼食小麦、豆类、薯类食品。仡佬族的包谷风味独特。它是将包谷磨成细面,蒸食或煮食、香甜可口,滋味别具。 仡佬族人喜吃油茶。如有客人,油茶里加进汤圆、鸡蛋之类,另外伴以花生、米花等。他们还喜吃酸食,曾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窜”的说法。每逢蔬菜辣椒上市,家家户户都会浸泡酸菜和酸辣椒。他们还喜酿酒,以糯米、包谷、高梁、小米为原料,制成各种各样的酒,如咂酒、甜酒、米酒等,用以自吃或待客。 川、黔南和原天桥乡交界地区的仡佬族人多好客,如有客人,必盛情款待。春节期间的来宾,接待有四种讲究。首先是装烟讨茶,吃向日葵、花生等食物;然后是吃醪糟,辅以各种粑粑等;接着是饮酒,以香肠、鸡蛋、花生等为下酒菜。最后是正菜、素菜等。 他们的饮食工具多用木质的、木桶、木瓢、木碗、木盆等。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在接受一些新事物,一些铁制饮具也走进了他们的家庭。 § 婚配文化 仡佬夜郎文化族和汉族一样,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很早以前的婚姻要自由一些,男女可以自己在劳动中对歌说爱,只要情投意合者,即可以天地为证,大树或大石为媒,自成婚姻。后来,有一段时期由他们父母包办。所以就有亲戚联姻、背带亲、指腹为婚之说。一般婚姻要经过“三媒六证”。“三媒”是指初媒(给女家父母送荦人情),二媒(除初媒人情外,还要给女家叔等送素人情),三媒(送礼的范围除以上的外,还要扩大到女性的外公、外婆等)。“六证”指六道程序:纳彩(送提亲礼),问名(求问女方名字及生辰八字),纳吉选择婚期吉日,纳征(送钱财给女方),请期(确定婚期),迎亲(迎娶新娘成婚)。 姑娘出嫁以前要苦练《哭嫁歌》 ,倾吐离别父母姐妹之情。出嫁时要躲藏,由亲人拉扯上轿。然后有亲人送亲。新郎新娘要参拜天地、祖宗、喝交杯酒,然后入洞房。新婚之夜要闹房。大家到洞房说说笑笑,要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以增添欢乐气氛。现在一些地方的汉族人也有闹房的风俗。 § 节日文化 仡佬族节目与汉族略同,特别是春节。除夕要办丰盛的酒席敬奉祖宗,燃香烧纸,向祖宗拜叩头年。然后全家入席,老人必须坐上座,儿孙坐在一旁,吃“年夜饭”。当家全家必须用热水烫脚,否则来年衣食不安,然后全家围坐一起烤头,说些闲话,等候第二年的来临,这叫“守岁”。 不同的是,“七月七”是仡佬传统的“吃新节”。每当稻谷成熟,家家户户都要将最先打出来的米煮成新米饭,先敬奉祖宗尝新,以感谢祖先保护一年的风调雨顺。 仡佬人民在结婚和节日期间都唱歌跳舞,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 § 丧葬文化 仡佬族大夜郎文化多实行穴葬、石棺葬。岩穴有天然岩穴和人工凿两种,棺置穴中。石棺用石板砌成,一般葬于土堆、山顶、河边,也有的葬于乱石之中(有的地方还有水葬、死者装棺后投入红河中)。到了清朝,由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仡佬人开始实行土葬。 老人病危时,召集全家人到庄前,听老人遗嘱。这时子女要细心守候,这叫“送终”。人死后,先洗死者全身,然后穿上寿衣、寿鞋、寿袜,用土纸盖脸,停放于堂屋,子女为其“守灵”。出殡时,由一年老者执火把,一人烧稻草,在前引路。一孝子捧灵牌,其余孝子扶着灵枢,后面是丧葬鼓乐队和送葬的亲友。安葬后,丧家要办酒席酬谢客人。 仡佬族人中,青年死亡的丧事与老者有区别。在外死亡的不能进自家的堂屋,只能在边房或房檐下停放。如因正义而死则要象老人一样安葬,丧仪隆重。要三五天悼念活动。可见仡佬人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民族。没有结婚死亡的中青年安葬很简单,只稍办丧事从事以寄托父母亲的哀思。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中青年死亡,就随便刨个坑安葬了就是。 小孩死后,安葬一般分两种:一是用木头制的木匣(小棺材)安葬,二是用竹编蔸安葬。但是仡佬人禁忌父母亲给女儿送葬。 § 崇拜与禁忌文化 黔夜郎文化北与万盛毗邻地区原仡佬族最崇拜祖先。他们把生产的好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寄托于祖先的保佑。所以堂屋中设有神位、安上祖宗的位置。每逢节日都要向祖先供奉酒饭,烧纸钱,祷告祖先保佑。多数仡佬族信奉“山王”、“黑神”。这些神在仡佬族的传说中保风调雨顺。他们还信奉古树、巨石,以求得到保护。小孩们拜大树、巨石为干爹,以求其保佑成长。逢年过节时要带上酒食香烛到大树、巨石旁祭拜。他们还信仰鬼师,遇大事要卜卦,测问凶吉等。 仡佬族的禁忌较多,过年时忌挑水、扫地,也忌用菜刀,还不准倒水和倒垃圾到门外。大年初一到十五时,结了婚的妇女绝对禁止外出串门。分娩妇女,不满四十天不准出门,也不准进堂屋。这些禁忌,随着人们觉悟的提高已逐渐消失。 随葬品。这批墓提供了探索夜郎文化的珍贵资料。但因都是小墓,还不能反映该文化的典型面貌。 § 相关词条 仡佬族、傩文化、贵州、濮人、夜郎 § 参考资料 1、http://59.53.50.83/jxtele/pub/LIT_1.asp?ctyp=LITERATURE&pcatid=1801&catid=9153&ctxid=26621&single=Y 2、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gnwh/399461.htm 3、http://www.huaxia.com/zt/2003-63/whbl/00151918.html 4、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90841.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