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发性口疮 |
释义 | 复发性口疮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郁闷不乐等情况均能偶然发生,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但在角化完全的附着龈、硬腭则少见。年龄不拘,发病年龄估计在10~20岁之间,女性较多。一年四季均能发生,溃疡有自限性,能在10天左右自愈。若口疮经常发生或此起彼伏称复发性口疮。其病损呈溃疡性损害,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 § 病理原因 病因学复发性口疮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如可能与α-溶血性L型链球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缺铁、锌、叶酸、维生素B12等物质,遗传因素,局部损伤等因素有关。还有人认为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低下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改变 为非特异性炎症。初期出现严重的血管及炎性反应,形成溃疡后,其表面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下方有少量坏死组织。固有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可水肿、玻璃样变或断裂消失。腺周口疮的病变与以上基本变化相同,但范围大而深,且唾液腺腺泡破坏,腺管扩张,上皮增生。 § 临床表现 该病好发于20~45岁间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3。据有关资料统计,发病率不底于10%。多发生于口腔粘膜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区域,如唇内侧、舌尖、舌缘、舌腹、颊、软腭、前庭沟等处粘膜。 1.轻型口疮 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粘膜充血呈红晕状,其底扪之不硬。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尤以舌尖处明显。在接触有刺激性的食物时更甚。一般无全身症状。 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不留瘢痕。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间歇期长者可达10~20年或更长;短者可为此起彼伏,终年不断,病人甚为痛苦。复发性口疮2.疱疹样口疮 亦称口炎型口疮。此型除溃疡小、数目多(可达20~30个)外,余与轻型口疮表现相似。溃疡散在,分布广泛,粘膜充血明显。有剧烈疼痛及伴有头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腺周口疮 亦称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或巨型口疮,为各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溃疡常单个发生,2个或2个以上者少见。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亦可发生在舌腭弓、软腭等部位。初起时溃疡与轻型口疮相同,但其直径逐渐扩大至1~2cm,并向深层发展至粘膜腺。溃疡为紫红色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呈瓣状隆起,中央凹陷,状似“弹坑”。底不平、微硬、呈小结节状。溃疡周围红晕明显。局部有剧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程常在月余以上,长者可达1年。愈合遗留瘢痕,严重者可形成组织缺损或畸形。 4. 白塞综合征 亦称眼-口-生殖器三联征。本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口腔、皮肤、生殖器及眼部损害为基本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还可波及关节、心血管及神经系统。 男性较女性发病多,在口、眼、生殖器处相继或同时出现病损,有的仅在2个部位出现病损。病程可达数年或更长。口腔损害为轻型口疮或疱疹样口疮表现,亦可发生腺周口疮。眼部损害出现较晚,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伴前房积脓、视网膜脉络膜炎等,重者可致失明。生殖器处病变女性在大、小阴唇及阴道,男性在龟头、阴茎或阴囊处出现数目不等的溃疡。皮肤可表现为毛囊炎、结节性红斑、痤疮等,用无菌针头刺入皮肤后的24~48小时内,常出现丘疹或脓疱。这是非特异性皮肤变态反应,有诊断价值。 § 诊断和诊别 复发性口疮1.轻型口疮 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数目不等,散在分布,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感疼痛。有自限性及复发史。愈后不留瘢痕。 2.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且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分布较广泛,无成簇及融合现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头痛、低热等全身症状。愈后不留瘢痕。 3.腺周口疮 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长,愈后可留下瘢痕。 4. 白塞综合征 若已出现口、眼及生殖器、皮肤损害时,则应结合其他系统损害分折进行诊断。 § 治疗 (一)局部治疗 主要目的是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治疗方法较多,根据病情选用: 1.含漱剂 0.25%金霉素溶液,1∶5000氯已定洗必泰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等。 2.含片 杜米芬含片,溶菌酶含片,氯已定含片。 3.散剂 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是中医传统治疗口腔溃疡的主要药。此外,复方倍他米松撒布亦有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4.药膜 其基质中含有抗生素及可的松等药物。用时先将溃疡处擦干,剪下与病变面积大小相近的药膜,贴于溃疡上,有减轻疼痛,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的作用。 5.止痛剂 有0.5%~1%普鲁卡因液,0.5%~1%达克罗宁液,0.5%~1%地卡因液,用时涂于溃疡面上,连续2次,用于进食前暂时止痛。 6.烧灼法 适用于溃疡数目少、面积小且间歇期长者。方法是先用2%地卡因表面麻醉后,隔湿,擦干溃疡面,用一面积小于溃疡面的小棉球蘸上10%硝酸银液或50%三氮醋酸酊或碘酚液,放于溃疡面上,至表面发白为度。这些药物可使溃疡面上蛋白质沉淀而形成薄膜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操作时应注意药液不能蘸得太多,不能烧灼邻近健康组织。 7.局部封闭 适用于腺周口疮。以2.5%醋酸泼尼龙混悬液0.5~1ml加入1%普鲁卡因液1ml注射于溃疡下部组织内,每周1~2次,共用2~4次。有加速溃疡愈合作用。 8.激光治疗 用氦氖激光照射,可使粘膜再生过程活跃,炎症反应下降,促进愈合。治疗时,照射时间为30秒~5分钟。一次照射不宜多于5个病损。 (二)全身治疗 因病因尚不清楚,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复发性口疮1.免疫抑制剂 目前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近年来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病例有一定效果。若能经检查确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免疫抑制剂则有明显疗效。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强的松)5mg/片,地塞米松0.75mg/片,一日3~4次,每次1片。5天后病情控制则减量,每日减5~10mg。总疗程为7~10天后停药,如疗程长,为防止感染扩散,应加用抗生素。对严重白塞综合征,可住院后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或地塞米松5mg和四环素1g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逐步减量。对有胃溃疡、糖尿病、活动期肺结核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2.免疫调节剂和增加剂 (1)左旋咪唑:用于需增强细胞免疫作用者。成人一日3次,每次50mg,连服2日,停药5日,2~3月为一疗程。常见的副作用有头痛、头错、疲乏、关节酸痛等,少数病例可发生粒细胞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作血常规检查。 (2)丙种球蛋白:适用于体液免疫功能减退者。在溃疡急性期时肌内注射1支(3ml),必要时1周后可再注射3ml。不宜长期使用,因使用过多反造成人体免疫反应的抑制称反馈抑制。 (3)转移因子:可将免疫功能转移给无免疫的机体,以恢复其免疫功能。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者。1ml内含5×109白细胞提取物。注射于淋巴回流丰富的部位如腋下或腹股沟处之皮下。每次1ml,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用一疗程即可。 (4)维生素:维生素类药物可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病损愈合。在溃疡发作时给予维生素C 0.1~0.2g,一日3次,复合维生素B每次1片,一日3次。 (5)女性激素:女性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关者可慎用雌激素。已烯雌酚0.1mg,每晚服1次,自月经后5天起连服20天。 (6)微量元素:有血清锌含量降低者补锌后病情有好转,可用1%硫酸锌糖浆,每次10ml,每日3次;或硫酸锌片,每片0.1g,每次1片,一日3次。维酶素为核黄素衍生物,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一些辅酶,对有胃肠道疾病者有一定效果,可促进溃疡愈合,每次1g,一日3次,无副作用,可较长期服用。 (7)中医辨证治疗: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清热,加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甘露饮等方剂加减。脾胃伏火者,治宜清胃降火,如用清胃散、凉膈散等加减。亦可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复方丹参片等可改善病情。 § 针灸治疗 复发性口疮,在1958年就有报道,并积累了相当多的病例,采用点刺溃疡之法,往往获得较好的效果[1]。而取得了较大进展的,则是在八十年代之后。穴位刺激上,已开展了穴位注射、耳针、锋针挑刺、穴位激光照射、涌泉穴敷贴等法。国外,如前苏联、美国等,也报告用体针,或体针结合耳针治疗本病获得成功。在疗效上,据各地报道,大致在80~90%左右,且有一定远期效果。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承浆、地仓、阿是穴。 配穴: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舌部口疮加金津、玉液;唇及两颊加迎香。 阿是穴位置:局部溃疡面。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酌加或据症而取。阿是穴、金津、玉液均为点刺。点刺前先嗽口,阿是穴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小的溃疡面只需刺一下,大于0.3厘米(疮面直径),点刺2~4下;金津、玉液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二疗程,如无效,可改用他法。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溃疡面愈合,观察2月以上未复发;显效:溃疡面显著缩小,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发后自愈时间缩短;有效:体征和症状均有减轻;无效:体征症状无改善。 共治224例,基本痊愈107例,显效52例,有效30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84.4%[2,10]。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天容;2、三阴交、极泉;3、曲池、足三里。 (二)治法 药液: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0毫克加地塞米松注射液4毫克;2、转移因子(TF),以2毫升注射用水稀释;3、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各50毫克。 每次取1组主穴,3组穴位可单独用1组治疗,亦可互相交替轮用。每组穴使用相对应的药液组。操作方法如下:天容穴,以第1组药液,等量注入两侧穴位,要求得气后缓缓注入,隔日1次。第2组穴,每次选1穴,将转移因子1支,用注射用水稀释后,吸入注射器内,以5号齿科长针头,刺入穴 位,提插捻转,当针感强烈后,留针3分钟,缓慢注入药物,每侧穴1毫升。每周注射2次。第3组穴,每次亦选1穴,将第3组药液,于得气明显后注入,2穴交替,每次取双侧,每穴1毫升,每日1次。上述穴注,4~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7日。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治疗后1~3年内未见复发;有效:溃疡面缩小、数目减少,复发间歇期延长;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 共治184例,平均总有效率为91.3%。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定:显效12例(12.0%),有效79例(79.0%),无效9例(9.0%),总有效率为91.0%[3~5]。 § 好评医院 中国航空工业中心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番禺分院 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 上海曙光医院 增城市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北京市上地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 好评医生 医生姓名 : 杨福来 性 别 : 男 所在科室 : 口腔溃疡 工作医院 : 北京国济中医医院 临床职称 : 副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 口腔白斑病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单纯性疱疹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口腔念珠菌病 医生姓名 : 楼淑华 性 别 : 女 所在科室 : 口腔科 工作医院 :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临床职称 : 副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 坏死性龈口炎 膜性口炎 变应性口炎 创伤性口炎 口腔溃疡 口底多间隙感染 口腔白斑病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单纯性疱疹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医生姓名 : 孟丽萍 性 别 : 女 所在科室 : 口腔科 工作医院 : 河北医科大学以岭医院 临床职称 : 副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 三叉神经痛 白塞综合征 口腔溃疡 § 相关疾病 舌下腺囊肿 牙折 牙隐裂 咬肌间隙感染 牙周病 牙体缺损 牙瘤 遗传性乳光牙 牙周萎缩 § 参考资料 39健康网:http://www.39.net/disease/kouqiang/js/nianmo/76120.html 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health/disease/20070420/450.html 37医学网:http://www.37c.com.cn/medicine/medicine01/26/2602007.xml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