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经山 |
释义 | 圣经山 § 概况 圣经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文登市葛家镇西北区,方圆近8平方公里,是’海上仙山之祖’的胶东半岛第一山,昆嵛山南延的支脉。区内山峰连绵,苍松翠柏,南临一片平原直连黄海,北依蜿蜒于崇山峻岭中的昆嵛山高山湖,山青水秀,林深谷幽,风光秀美,是理想的观光、休闲、避暑胜地。 圣经山不仅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道教文化,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据史书记载,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观林立,洞庵毗连,香火不绝。至今,圣经山还遗留下混元殿、三清殿、三官殿、众仙坟、朝阳洞、老君庙、龙王庙、山神庙、东华宫、东华洞、玉皇阁、天门、卧仙石等众多道教遗迹。圣经山主峰海拔385米,其山顶矗立着一块长约15.6米、高约6米的巨石,其上阳面阴刻有《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146行五千余字,每字长约10厘米,颜体楷书,略带魏风,圣经山因此而得名。《文登县志》载:“此摩崖大抵金元诸真人所为”。至今,圣经山还遗留下混元殿、三清殿、三官殿、众仙坟、朝阳洞、老君庙、龙王庙、山神庙、东华宫、东华洞、玉皇阁、天门、卧仙石等众多道教遗迹。一九九一年,文登市为发掘弘扬民族文化,以“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为主题,开发了圣经山风景区,至今已投资4000多万元,修复了古迹,改善了区内外道路交通,并建成了通往圣经山全长1680米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单线循环脉动车组厢式高空索道,形成了集道教文化、古今书法石刻、自然风光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山水化”特色。 圣经山距威海市区65公里。昆嵛山是曾被北魏史学家崔鸿誉为“海上仙山之祖”, 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南临黄海,北有蓄水量一千万立方米的高山湖泊,是一处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圣经山不仅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至今,圣经山还遗留下混元殿、三清殿、三官殿、众仙坟、朝阳洞、老君庙、龙王庙、山神庙、东华宫、东华洞、玉皇阁、天门、卧仙石等众多道教遗迹。形成了集道教文化、古今书法石刻、自然风光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山水文化”特色。每年5月,圣经山还举行文登昆嵛山会,届时,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圣经山索道全长1680米,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单线循环脉动车组厢式高空索道。 § 节庆文化 每年5月20日至22日,圣经山都举行文登昆嵛山会,推出民间艺术表演、道教全真寻根游、书法石刻文化研修、经贸洽谈等活动,每年都吸引数百名日本、韩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来宾参加盛会。景区内服务设施齐全,建有三星级标准的圣经山别墅度假村,有别墅楼群,有高、中、低档客房,能同时容纳200余人的多功能服务大楼,集食宿、购物、娱乐、会议接待于一体,是商务、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圣经山风景区外围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东有上泽公路、西邻公路,南接309国道、威青一级汽车专用线。由市中心直达圣经山风景区的往返班车每日6班,威海至圣经山的班车2班。圣经山风景区游览的最佳时节为5月至10月份。圣经山风景区物产丰富,民俗活动中以农家宴(全为山珍野味)又称全真宴,广受游客的青睐。 § 周边景点 成山头,又名“天尽头”,位于山东省荣成市龙须岛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圣经山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是中国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成山头风景区最高点海拔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这里群峰苍翠连绵,大海浩瀚碧蓝,峭壁巍然,巨浪飞雪,气势恢宏,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有海驴岛、始皇庙、秦代立石、拜日台、秦桥遗迹、望海亭、观涛阁、镇龙石和野生动物园著名景点。 公元前219、210年,秦始皇两次驾临此地,修长桥、寻长生不老药,留下了“秦岭遗迹”,“射蛟台”及全国唯一的“始皇庙”,李斯手书了“天尽头秦东门”;公元前94年,汉武帝东巡海上,拜成山“日主祠”,观日出,建“成山观”,且作赤雁歌;建国后,国家领导人及大批国内外文人墨客到此观光,胡耀邦同志挥笔题写下了“天尽头”,“心潮澎湃”七个字。 景区景点: 海驴岛 始皇庙 西霞口野生动物保护区 秦汉文史馆 北洋海军提督署 威海的重要古迹是刘公岛上的北洋海军提督署。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朝廷建立北洋水师,并设督署于岛上,习称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指挥机关。提督署背山面海,坐北朝南,围以长垣,占地1万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沿中轴线有三进院落,分前、中、 后三厅。前为议事厅,中是宴会厅,祭把厅在后面。东西跨院问有长廊贯通。大门前左右角楼为鸣金、奏乐和了望处,东西两侧是辕门。整个建筑飞檐画栋,雄伟壮观。提督衙门外西南200米处是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府邸。此外岛上还保留着旧有的制造局、码头、船坞、学校、操场、仓库等建筑群。提督署内现辟有甲午海战文物陈列室、蜡像馆和丁汝昌殉难处,设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在码头东端200米处,有一座"甲午海战馆",馆内以电、光、声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了甲午海战惊心动魄的场面,为国内仅见。 海驴岛 在山东省荣成县成山头西北的大海中,有一个甚为独特的小岛。隔海望去,悬崖陡壁,花团锦簇,一群群海鸥往来盘旋其上,整个岛屿状似一只瘦驴卧于海中,所以得名海驴岛。由于岛上海鸥很多,而当地人称海鸥为海猫子,所以海驴岛又被称为海猫岛。海驴岛距海岸1600余米,面积1312平方米。据神话传说,二郎神挑山填海曾行至成山,正行间忽闻东海有驴的叫声,西岸有鸡的鸣声,一惊之下,扁担折断,挑筐亦随之落入海中,遂化为两岛海岛。从此,人们便称东岛为海驴岛,西岛为鸡鸣岛。两岛之间各有一块耸天而立、高有数丈的石柱,便喻为“扁担石”。虽为神话,两岛自然形状亦与神话十分相配。 圣经山 海驴岛上,山石景色,神奇莫测。经长久的潮水波浪冲击侵蚀,岛之四周岸崖已是满目疮痍,洞孔累累,千奇百怪,各具风韵。大的海蚀洞内可以行舟,小的海蚀洞则仅能容纳数人。粉红色的岩石,层层叠叠,造型生动,可谓步步有景,景景生情,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海驴岛是鸟的世界。登上海驴岛,只见岛上海鸥遍地。众多的海鸥“咕咕”地叫着,像是欢迎我们游人的到来。由于岛上尚无居民,也没有其它天敌,故海鸥之繁衍越演越烈。有时一大群海鸥同时栖息在一块岩礁上,必乎覆盖了整个岩礁,远远望去,宛若一块洁白的冰山呢。海鸥大量繁衍生息在海驴岛,是与岛的自然条件和特殊地理位置分不开的。每当清明过后,即是海鸥的产卵时期。产卵后月余开始孵化,这时海鸥很少离窝,即使人们去赶它,它也不愿离开。所以,海驴岛上的海鸥,栖息在岛礁岩缝中的多,而飞翔在天空中的少。只可异现在有不少不爱惜鸟类的人,常常携筐提篮前来海驴岛拾海鸥蛋,惊起海鸥四飞,哀鸣阵阵。长此以往,必将使海驴岛这个海鸥的世界化作一片荒寂。鸟总是与花连在一起的。海驴岛不仅是鸟的世界,亦是花的王国。据荣成县志记载,在唐代以前,岛上布遍耐冬花。每逢早春,耐冬鲜花盛开,漫山遍野均是花的海洋。因此,海驴岛除有海猫岛之别名外,又有冬华岛之美名。当地人索性称之为“花坨”。清道光年间,登莱海防道(官衔,正四品)沈廷芳游冬华岛,对岛上的风景赞不绝口。他感叹之余,曾挥毫赋诗一首: 圣经山幽岛凝寒候,花怜玉茗同。 绿分泉衣洁,光印雪边红。 大致是说幽静的小岛还凝结着隆冬的严寒,耐冬花便开放了,香气袭人。绿油油的叶子比海水还要清流洁净,花朵的颜色把残雪染上了一道红边。几经沧桑,现在岛上的耐冬花可惜已绝迹,代替它的则是成方连片的山菊花。也许是花红开不久,红颜多薄命吧,岛屿尚在,山海依旧,而往日佳景早已不再。但是,总算还有些山菊花,每逢金秋时节,金黄色的花朵便充分地开放起来,远远望去,一片金色,亦煞是好看。只是当年“光印雪边红”之景,是不会有了。 海上公园位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小区东侧,北与威海公园相接,总规划面积217万平方米,整个包括游乐园、人工湖、奇石园、森林生态园、海水浴场、九龙湾旅游度假区6个部分。其中,游乐园、人工湖两大景区于1999年3月开工建设,占地13.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6万平方米,硬化2万平方米,湖面5.4万平方米,于1999年10月2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该公园以海上文化、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为主题,规划设计博采国内外众家所长,形成了兼具中国江南水乡特色和日韩海岛风光、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游乐园区北部绿草如茵、鲜花绽放,小径迂回,群鹿追逐,一派田园风光;中部欧式风格的创业门造型别致,气势宏伟,成为开发区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象征;南部湖区拱桥流水,湖波荡漾,游人垂钓,让人疑心置身江南水乡。公园二期工程将建设森林生态园、海水浴场、九龙湾旅游度假区,整个工程完工后,拥有6个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园区,成为集游人休闲、儿童娱乐、生态观光、旅游度假、海上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海上游乐园区。 圣经山 石岛位于胶东半岛东南端,濒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秀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这一海滨小城独具魅力,这里有山、有海、有滩;这里可钓、可游、可攀;大自然的万千风情和海派民俗文化集于一方,堪称旅游天堂。石岛的历史文化悠久,石岛湾自古就在海上交通和中外往来贸易、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空楼浮蜃气,碎石系渔船;蛮逐日中市,牛耕屋上田”的繁华景象。石岛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先后两次提到石岛。 如今的石岛海岸线长31公里,与朝鲜、韩国隔海相望。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属荣成市建城区的一部分,总人口14万。拥有1个省级开发区;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渔业港口石岛渔港;以渔货交易为主体的综合室内商贸城中国北方渔市;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天后宫;情系中、日、韩三国人民情谊的赤山法华院;喻意为五大洲六大洋托起中韩人民友谊的张保皋纪念塔;这里有海草为顶、青石为墙的我国最大的自然渔村大鱼岛;人人是花匠,户户有花 房的花村车脚河;人人习字、户户作画的画村牧云庵……这里民间艺人众多,奇石收藏、剪纸艺术、根雕工艺源远流长,这里的渔民节祭海庄严肃穆,石岛渔家大鼓震天撼地……吃海鲜,到石岛,石岛海鲜天天鲜。在石岛,不仅可买到各类新鲜的鱼虾蟹贝,还可以到海边赶海、踏浪、垂钓或乘船出海,收获海产品,自烹海鲜。 环翠楼公园位于威海市区的中心地带,占地20万平方米,是威海市区主要的园林风景区。它包括环翠公园和环翠楼广场两部分,因园内有古典式建筑“环翠楼”而得名。环翠楼始建于1489年,坐落在奈古山东麓,西负苍山,东眺碧海,南北分别与佛顶、古陌岭群峰相望。登楼可见“碧波浩淼于城东,绿翠掩映于四周,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环翠”名之。现环翠楼是1977年重新修建,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主楼三层,高16.8米。登上环翠楼放眼远眺,威海市貌尽收眼底,在环翠楼观海上日出尤为游人所称道,“山楼初旭”是威海八景之一。园内有动物区、花卉区、游乐区等,各类服务设施齐全。1999年公园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 威海炮台位于威海海岸山坡及山顶。后炮台在水师学堂堞墙北150米之小山上,包括地下掩蔽与炮位两部分。掩蔽建于山阳坡,辟有南北向坑道,东西成一排,开7个门洞,坑道内壁以方石料两面起券坡覆。地面炮位2座,均呈圆坑形,直径13.4米。坑道与炮位相通。保存基本完好。其余炮台形制与后炮台近似,但保存较差。黄岛炮台在岛西端,东泓炮台在岛东端。旗顶山炮台和东风(迎门洞)炮台分别建于岛中部的两座山山顶上。旗顶山炮台两炮台之间,尚留有一对高1.6米的夹杆石,当年其间立有旗杆,为升悬军旗之用。在刘公岛南1海里处另有日岛炮台,规模较大。日岛原为礁石滩,远望像衣服在飘浮,称"衣岛"。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清军自南岸搬土填筑加高,建地阱炮台一座,内置平射炮台6门,地阱炮台2门,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炮台地下室与炮台位相通,炮位地阱深2米,径11米。阱壁筑有掩体和储弹孔。炮台屡经修复,原貌保存较好。 甲午海战纪念馆座落于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刘公岛上,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等综合艺术展示甲午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海战馆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由广东河源华冠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投资6000余万元,于1995年6月建成开业。甲午海战馆建筑气势宏大,造型奇特,犹如数艘相互撞击的舰船,悬浮于海面之上,与18米高的建筑融为一体的是高达15米的北洋水师海军将领塑像,国内首创,被建筑界誉为“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精品”。海战馆由九大展厅组成,采用综合艺术形式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以强烈的视觉语言真实而完整地再现了北洋水师成军到覆没的悲壮历史过程。目前在馆内陈列展示的有国内最大的室内人物雕塑群;有国内最大幅的海战景观油画(38m×8m);有国内纪念馆、博物馆展示、收藏的唯一一组大型专题(北洋众英烈肖像)油画以及标志着和平、文化的大型石雕“和平碑”等。馆内尾厅设有电脑多媒体查询系统可供游人查询甲午战争的完整历史资料。甲午海战馆以其完美的旅游设施,具有特色纪念品的购物环境,严格的内部管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先后被国家、省、市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旅游景点”、“省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成为威海市主要旅游景点,自开馆至二OOO年底已接待中外游客300万人次。 圣经山 刘公庙 据史志记载,明代重修刘公庙。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军,驻岛护军统领张文宣,为使军民获得刘公刘母的护佑,出资重修刘公庙。清政府的海军大臣奕环亲王和李鸿章,在检阅北洋海军的仪式中绵进庙叩拜,北洋海军将士每次出海或作战都到庙中进香叩拜。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刘公岛上的土地和房屋被英国全部购买,迫居民迁出岛外,刘公庙随迁岛外,现庙已不存,但留有一碑载“神本依人,庙迁岛外”。刘公岛上的原刘公庙遗址仍存。为了丰富刘公岛的人文景观,1994年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局自筹资金500万元,再建刘公庙,庙占地800平方米,前置进山门,左右钟鼓楼,前院上一台阶进中院,东侧殿匾额题“琼岛苍桑”,西侧殿匾额题“千古流芳”,两殿各塑五组彩色泥塑,述说刘公刘母神迹及刘公岛两千年的历史变迁。正殿悬“海之光”匾,塑刘公刘母座像,两侧塑高两米的风、雨、雷、闪、千里眼、顺风耳、正、恶八尊神像。内容设置充分体现了海岛之神和民俗风情。建庙几年来,游人络绎不绝,是了解刘公岛名称由来和历史的游览景点。也是刘公岛规划发展的第一个建设项目,但规模甚小,宜就地扩建,充实胶东沿海风情主题,侧重历史文化景观,建成一个胶东沿海风情园,后区增建一定面积的中国园林。 天后宫位于石岛镇中心,面南而座,为三进庙堂式结构,布局严谨别致,造型古朴壮观。自1991年开放以来,游客络绎不绝。天后宫在我国许多渔村都可见到。相传,天后林默为殷代宰相之后,居住在福建蒲田贤良港,其父林愿为南闽、泉州巡检使,家境富裕。其母于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下此女,因满月仍不闻其啼哭声,故名“默”。林默七岁便能悉解文意,12岁有道士玄通向她传授玄微妙法。林默15岁这天,其父与其兄出海遇到风浪,她在织布时突然闭上眼睛,手拿梭,脚踏竹,脸色异常。其母唤醒她时,梭子落地,她说“我父亲脱险,兄已沉海”。第二天,查明事实,果如其言。于是人称她为神姑。28岁那年阴历九月初九,她告别众姐妹渡海至湄州岛顶峰,人们听到隐约有鼓乐声,见彩云飞去,她就不见了。明末清初,山西洪桐县王一德,于乾隆十六年在此建天后宫,宫殿共分三进,为当时胶东一带较大的庙宇之一,据传当时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曾盛极一时,后被人弃之。为保护古迹,弘扬民族文化,1991年初,荣成市人民投资50万元精心修复了天后宫后楼大殿、庙门、戏楼、厅院,现今,院内奇石名雕精彩纷呈,吸引众多游人观赏,为石岛又一新景。 § 游记 好不容易盼到了“十`一”,我终于可以和全家人去圣经山游览一番了。 汽车在公路上飞快地行驶着,穿过城市,走向山区;穿过嘈杂,走向宁静。爸爸的车技很棒,只见路两旁的树木、庄稼、建筑物等迅速向后退去,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圣经山脚下。 到了圣经山,汽车一辆接一辆,人呢,就更不用说了,一条队伍排得像长龙似的,挨挨挤挤,一个接一个缓缓向前移动,我们的队伍在后面,开始爬山了。我仰望圣经山,暗下决心: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一定要征服你! 首先,我们来到了又高又陡的好汉坡。230个台阶,一眼望去没有尽头,走在阶梯上,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花草树木,让人既舒心又害怕。爬完了好汉坡,我们休息了一会,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过了好汉坡,我们来到了风凉洞。这里的导游叔叔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古时候,有一只老龟和一只小龟来圣经山取经,小龟走着走着,觉得非常累,老龟说:“没有坚定的意志,怎能取得真经?”这就是传说中的“老母教子”。 逛完了风凉洞,我们走进大龙王庙。庙里的叔叔说,给龙王烧香,一家保平安。于是,姥姥借叔叔的吉言,给龙王烧了一柱香,祈求一家平平安安,一生健康。 拜过了龙王,我们顺路来到了福地,到了那里,我们顺手摸了摸“福地”的字痕,我高兴地摸了一下“福”字,然后跳着回去了,就在我跳的时候,重心没有掌握好,跌在了“福地”二字的下面,妈妈知道我摔倒以后,本来是想看看我的腿有没有事,可过来一看,妈妈却笑着说:“哎呦!我的儿子掉进福窝里了!”我这才缓过神来,摔在“福窝”里的感觉真好! 福地这一站走完了,我们继续前往石刻。这个石刻是古代天然遗留下来的月牙石,上面刻着---《老子道德真经》,它被列为山东省重点保护文物,足见它的珍贵性。我们赞叹着离开了月牙石。 不一会儿,我们就登上了圣经山的极顶---它海拔385米。我双手叉腰,向远处眺望: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树木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远处的昆嵛山电视转播台,在云中迷迷蒙蒙如同仙境一般。我转头一看,70高龄的姥姥依然神采奕奕,我可真佩服她! 沿着汩汩的溪水声,我们来到了圣泉地。原来圣泉是藏在一个山洞里。我一进洞,就发现泉水从一条石龙嘴里流出来,我禁不住用手捧着喝了两口,啊!这泉水多么清凉甘甜呀!我把它留在了脸上。 下午1点左右,我们带着在山上采的蘑菇,去村里吃了一顿野味十足的农家宴。 这次圣经山之游,既锻炼了我的身体,又磨练了我的意志,还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在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用我的双脚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 参考资料 http://www.59766.cn/s9666/intro/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