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水寺 |
释义 | 圣水寺位于内江市中区城西3公里处,沱江之滨,是川中颇有名气的寺庙,称“中川第一禅林”。该寺建于唐咸通 圣水寺 千佛宝殿年间(860—873),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及清康熙年间(1662—1722)均曾培修,宋时名兴慈院、圣水兴慈寺,后又复原名。因后山有泉水流出,被视为“灵泉”,故名圣水寺;寺庙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原有房屋170余间。现存明、清建筑五重大殿及一些附属建筑。东面以内至外主体建筑有园觉楼、藏经楼、大雄宝殿,称大寺;西面主体建筑为大悲殿,称古寺。寺左侧有摩岩刻千手观音坐像一躯,为宋代所刻,高8米,宽8米。胸前束带,着双领下垂衣,头戴宝冠,面部因而丰满,双耳下垂,除正中两手捧置胸前外,其他各手则持经幢、宝塔等法器。 § 寺内景观 圣水寺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即公元860―870年,宋代始名兴慈禅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终年不涸,水质 圣水寺 全景清纯,甘甜爽口,被视为灵泉,故更名为“圣水寺”。座落于四川内江市城郊的圣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今是内江市佛教协会驻地。圣水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庙房200多间,常住僧伽50余人。有完善的住宿和参饮设施。寺院属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它共分4大院落: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布局的圆觉楼、藏经楼、大雄宝殿、天王殿,均属明清风格;中轴两侧是回廊,有客堂、五观堂、禅堂、念佛堂等;寺院左侧有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再向左侧是观音殿和地藏殿;寺院右侧以祖师殿为主体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 圣水寺现有石刻67龛、450余尊,总长60余米。从年代可分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从内容上看,有阐释教人的,有宏扬佛法的,有教化众生的,有启迪人发愿祈福的;从题材上看,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其中的千手观音石刻造像和圆觉楼的十二圆觉像,分别代表了唐、宋石刻造像的不同风格。此外,明代所建的石拱桥和放生池以及藏经楼前经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圣水的书法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赵贞吉所书“圣水寺”和“书圣水岩石”豪情奔放,飘逸俊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历史人物 圣水寺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几名高僧大德,他们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诸师以及王恩洋居士。 圣水寺内一角 丈雪,蜀中诗僧,生于明代万历38年,康熙34年圆寂,有《锦衣传灯录》、《青松集》、《耆老篇》等著述传世。他是继唐神秀、慧能之后,蜀中禅学一脉宗师,对四川佛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可拙和尚是今江苏溧阳人,属梁平双桂堂破山祖师的弟子,清康熙年间只身来到圣水寺,率领众僧,历经艰辛,修复了早巳破败的寺院,并开期传戒,使圣水寺达到极盛,跻身于四川八大丛林之列,占地3万多平方米,常住僧伽120余人。其时,寺内树木参天,临沱江一面楠木成林,后山古柏森森,香火鼎盛。 王恩洋居士是我国近年佛教界著名学者。1942年,他来开坛讲学说法,并与内江一些知名人士积极筹备“东方文教研究院”。1944年,在其他几位居士的支持下,该院终于建成,次年在圣水寺开学。研究院共分为问学部、研究部、修学部和函授部,学者甚众。如今中国西南、港台许多地区的大德高僧当年都是王恩洋居士的学生,他有几十万字的著作散见于世界各地,许多文章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热点。 清德上人,1925年生于四川资中县。1945年在四川彭县九峰山海会堂出家,1958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佛学院,曾任圣水寺方丈、内江市佛教协会会长、现任雅安荥经县云峰寺方丈、四川省佛教协会副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省、市政协委员。数十年来,清德和尚笃信佛教,钻研佛学,矢志不渝,深得佛门弟子的爱戴和三室弟子的敬重。1986年来后,他积极协助宗教部门落实宗教政策,四方筹集维修寺院资金,为圣水寺的修复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受到省、市政府和宗教部门的表彰,还先后与美国、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交流。 § 方丈 圣水寺的方丈为智海法师。智海入主圣水寺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道风建设。道风,最根本的是人的精神风貌。 圣水寺 沱江石智海常开示说:出家人,世人尊称为“师”,理应为人师表,做社会道德和礼仪的榜样。抓道风建设,就是整顿纪律,难免触及他人的利益,要推行起来面临许多难度。于是,他先找几位志同道合的人制订计划,研究措施,形成共识。然后,提交管委会成员研究通过后,将新的纪律和规章晓知以众,将无德操且累教不改的出家人和常住居士请出佛门。 为了提高广大信众佛教文化的素养,智海每天下午还亲自登座讲经说法。平常还礼清省内外的高僧或具有各类专长的专家学者传学解惑。在近一年时间里,圣水寺先后开展了3个月的安居(即闭门学习、领悟佛教经典的活动)、传授菩萨戒、内观禅等系列活动。为了增强圣水寺佛教文化的厚重感,智海耗巨资,礼请了一套涵盖佛教历代文献资料的大型系列书《大藏经》,成为圣水寺的镇寺之宝,了却了内江人想一睹其真容的心愿,填补了川南文化资源的空缺。智海认为,抓寺庙内道风建设是根本,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是任务。智海把亲近寺庙的人分为3类:一是烧香拜佛者,二是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者,三是旅游观光、满足文化、休闲娱乐者。当今的许多寺庙,一般只能满足第一类人需要,纯宗教成份较重。作为现代佛教,应该在满足人们纯宗教需求的同时,以寺庙宗教场所为中心,再开辟一个佛教文化带,以满足第二、三类人的需求。因此,在他住持圣水寺仅几个月时间,就拆巨资改建出供人们感受佛教文化气氛的禅园。禅园集素餐、禅茶、现代园林于一体,从建筑设计到装修都典雅古朴,处处有胜景,景景透禅机。 禅园中以爱护自然环境,珍惜水资源,爱惜生命为主题的沱江石馆,树奠园吸引了许多学生、军人、机关干部、 圣水寺商人和文人学士前来参访。许多人在这两处景点驻足沉思后,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文。人们感念智海的慈悲,也慨叹佛教人文精神的崇高与伟岸。圣水寺禅园的成功,是传统佛教在现代文明中闪烁出的靓丽风景。它预示着传统佛教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蓬勃生机,生命之树常青,给人们永远带来福荫的生命之叶常绿!禅园面向社会的轰动效应鼓舞了智海,也使那些抱残守旧者放弃陈见。他们共同认识到,应该把圣水寺的文化氛围做好,做大,做坚实,以吸纳更多人来接受佛教文化的洗礼。于是,他们共同发心,积极建圣水寺楠木树园区、罗汉松园区、银杏树园区、桂花树园区,“丈雪法师纪念园林区”,力争3年内让圣水寺古木参天,绿树成荫,苍翠蓊郁,使内江的这块风水宝地焕发新春。目前,智海正着手写作《现代园林学》一书,将全面阐示他的自然观、环境观、人文观,体现他独特的美学思想。 智海的这些努力,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先后有书法家、音乐家、文艺家、盆景根艺家来圣水寺搞创作活动。目前,智海与书法家们一道,正积极筹建“内江圣水寺书画院”,创建了古典绘画工作室。文艺家们正筹划组建“内江圣水寺创作室”,用现代手法创作体现佛教文化思想的文艺作品。 § 地理位置 圣水寺座落于四川内江市城郊,内江位于中国开发较早的巴蜀腹心地区总面积13340平方公里,总人口896万,因 圣水寺盛产甘蔗、白糖和蜜饯,享有“甜城”美称。内江地处成渝两市的中间地带,沱江蜿蜒纵贯其间,承西川之水,直下泸州、重庆,东出夔门;陆路为成渝必经之道,古驿道至今犹存,素有“东大路”之称,为川中水陆要冲辰物产丰盛,商品经济发展较早,历来舟车往返,商侣云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正在日益缩短。内江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进步与支持。为了建设一个文明富裕的新内江,内江人民将以更加宽阔的胸襟,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求是的态度和更加开拓的精神,迎接各国、各地更多的朋友来开发这片热土,建设美好地家园,为昂首跨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而不懈地努力。内江地跨东经104°11‘~ ̄105°45‘,北纬29°11‘~30°39‘。幅员面积13340平方公里。以内江市中区为中心城市、辖市中区、东兴区、简阳市、资阳市和资中、威远、隆昌、安岳、乐至等县(区、市)。本市东南和西北分别与重庆、成都两市连界,南同泸州、自贡两市接壤,西界乐山市,北界德阳市,东北与遂宁市毗连。地理上位于四川盆地的中心。内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内江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历代名人志士辈出:文学家一王褒、董钧、赵雄、罗淑、邵子南,书画家公孙长子、张善子、张大千、音乐和天文学家苌弘,理学家陈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伦大将军,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元帅等更是功高入云,堪称时代楷模。内江市地形属四川盆中浅丘,由侏罗系、白垩系红色地层演变而成的浅丘地形占幅员面积的88%,其余为低山地形。境内集水面积大于4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共95条,分属沱江、涪江、岷江三个水系。内江深居内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冬暖、夏热、春早、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的特点。受境内地质构造,出露岩层的制约,土壤均为丘陵区的紫色土和江河沿岸滩地的新积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 旅游及募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7.8级强烈地震袭击了四川省汶川县,德阳、绵阳、都江堰等多处城市均受到 圣水寺为地震灾区募捐地震的严重破坏,地震瞬间夺去了上万人的生命。严重灾情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牵动了广大佛子们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智海法师及圣水寺长住法师们悲心涌动,发起了一场捐款捐物的募捐活动,为灾区的救援和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地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积温达5500--5700℃,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年日照时数在1200小时左右,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当地美食有:珍珠粉耙、回锅肉、金丝牛肉、豆腐脑、油炸耙、周萝卜、家常膳鱼、珊瑚肉丸、干烧鱼、姜汗鸡块、肥肠鱼、清汤鸡膏、红烧兔肉。 § 寺内景点 § 相临景点 罗泉古镇、古宇湖、内江大自然景园、重龙山、资中文庙 § 参考资料 1、内江圣域佛教网http://www.njsss.com/ 2、旅游网http://www.51766.com/img/ljsss/ 3、同程网http://www.17u.com/picture/picshow/1_2/18025/44090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