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尼古拉大教堂 |
释义 | § 名称 圣尼古拉大教堂 § 简介 是一座由圆木垒成的典型的哥特式八面体木结构建筑。位于哈尔滨南岗区黑龙江省博物馆广场中心。俗称喇嘛台,东北沦陷时期称“中央大寺院”,以其规模宏伟,造型优美,建筑精巧而闻名。设计方案是在俄国彼得堡专为建筑这座教堂举办的“设计竞赛会”上选中的。设计者是俄国彼得堡建筑专家鲍德列夫斯基,负责施工的是民用工程师阿克?列夫吉夫等。1899年10月13日举行奠基,1900年春开工,动工兴建,同年12月7日建成。总耗资20万卢布。该教堂平面为南北向希腊十字式,集中对称布局,全部为原木架井干式构成。主体部分,酷似一座东西走向的帐篷,其上方高高竖起一座不等边六角形尖楼,楼顶有一圆头形装饰物,其上为十字架。在它北面有连为一体的钟楼,楼顶与主体均为相平行的帐篷型,其上有3个圆头形装饰物,中间的稍高大些,圆头顶部各有一枝十字架。教堂第三部分为祭坛,是面膨大部分。屋顶均由六角形鱼鳞铁覆盖,圆头均由四边形黑白相间铁皮相错覆盖。圆头的颈部有锯齿形圆装饰,这种装饰具有典型俄罗斯风格。教堂四周有铁栅栏,并种有树木和草坪。教堂内有精美的神像油画。其中有毕业于彼得堡高等美术学院的格鲁申考创作的圣父、圣子、圣灵油画,阿穆尔军区官兵赠予的圣母玛利亚油画,有专程从俄国运来的圣?尼古拉大圣像,俄国远东司令官恩?格洛吉开赠送的耶苏圣像,此外,还有圣徒克娘等圣像和金质、银质十字架钻石等。1934年由俄国工程师那.阿.乌拉索威次设计,在教堂院落北侧,另建一个小礼拜堂,呈长方形。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教堂被当成“四旧”拆除。省博物馆广场中间的红博广场,即教堂遗址。 § 历史 一 冰封的记忆 圣尼古拉大教堂已经是历史了,哈尔滨原来因为它而骄傲,因为它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毁,所以它成为哈尔滨人永远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缺憾。它的美丽远远超过圣索非亚大教堂。让我们一睹它当年的风采。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是因为城市建筑充满俄罗斯风格而言。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哈尔滨受到来自俄国的外来文化强烈的冲击。随着俄国人的不断涌入,作为俄国国教的东正教也随之在哈尔滨传播开来,各种东正教堂不断兴建,1898年7月,铁路所属第一座东正教堂在香坊率先建成,从这座简易教堂开始至本世纪30年代,哈尔滨陆续建造了近30座东正教堂,而俗称喇嘛台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是其中木构教堂的精品。 圣尼古拉大教堂 圣尼古拉大教堂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东正教堂之一,它位于南岗中心广场(今红博广场)的正中央,亦称中央寺院。教堂的设计方案,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完成,经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修建,以沙皇的名字命名,故名“圣·尼古拉”。教堂于1899年10月13日举行奠基仪式,1900年春动工,7月间义和团围攻哈尔滨,工程暂停,至1900年12月竣工,历时1年。 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沙皇同时兼任教皇。“一般说来,什么地方出现了俄国人,他们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教堂。”因而,在哈尔滨的俄国人对喇嘛台的修建是相当重视的。它由东正教教会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设计,由工程师雷特维夫主持修建,其正门上部的圣母像及教堂内部壁画由俄国画家古尔希奇文克所作,而教堂内部的圣物、圣像及大钟则是从莫斯科运来的,耗资巨大,可见俄国人对教堂的重视程度。在教堂内圣·尼古拉像下部镶嵌的奠基式纪念铜板上以俄文雕刻铭文,意为“尼古拉皇帝即位六年,清国皇帝光绪二十五年、世界创造7407年、基督降诞1899年10月1日,财政大臣维特、铁路总办克尔彼奇铁路建设局长尤格维奇,于松阿里市(即哈尔滨市)在铁路守备队属司祭祝福下,建筑工程师雷特维夫建此。”从此,一座庄重优雅、精美脱俗的教堂诞生了。 建成后的教堂成为南岗区乃至全城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南岗区是哈尔滨地势最高的区域,东西走向的大直街被老百姓称为“龙脊”,而大直街与红军街相交成中心广场,位于广场中央的教堂无疑成为全城的景观控制点。继圣·尼古拉教堂之后,中心广场的周围,陆续修建了莫斯科商场(今黑龙江省博物馆)、秋林俱乐部(今秋林公司中山商场)、新哈尔滨旅馆(今国际饭店)等建筑,风格比较统一,共同围合成良好的广场空间。至此,中心广场及广场中心的教堂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站在教堂的台基上,西侧有莫斯科商场红色穹顶的呼应;东侧与远处秋林商行银灰色的穹顶相对;而南侧则与优美舒展的哈尔滨火车站遥遥相望。这座精致玲珑的八面体教堂,其尖尖的帐篷顶,小巧的“洋葱头”以及阳光下变幻迷离的光影是如此的迷人,在任何角度观赏建筑都会获得良好的景观。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圣尼古拉大教堂被无情的摧毁,这是人类对文明无情的摧毁。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