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王陵 |
释义 | § 基本简介 回王陵 哈密回王陵位于哈密市区西南1公里,有环城路相通,交通极为便利,地理坐标东经93。29,10“;北纬42 28 47,海拨740米,陵区由墓群和艾提尕尔清真寺(两部分)组成。墓群原有土木结构的大小拱拜六座,埋藏着历代回王及其王妃,现剩两座,最大的拱拜(墓葬)为七世回王伯锡尔、回王福晋以及八世回王莫合买特及其王妃、王族等40余人的墓。该拱拜高17.8米,下部呈长方形,东西长20米,南北宽15米。上为穹隆顶,墓门两侧塔柱中空,有台阶盘旋而上,可至墓顶。拱拜南侧,有木质亭式拱拜2座。东部一座为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拱拜;西部一座为台吉拱拜。九世回王拱拜底部正方形,边长各15.5米,内部以土坯垒砌伊斯兰式的穹隆顶墓室,外部于垣墙内及四周用亭柱支撑汉族亭楼木结构的八角攒尖顶,建筑将墓室罩在其中,飞檐起脊,雕梁画栋。这两座木质拱拜,在建筑形式上,以伊斯兰式的穹隆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内地八角攒尖顶及蒙古式盔顶的木质结构建筑形式,将多种风格融为一体,在新疆的伊斯兰陵墓建筑,极具特色,是中原文化、蒙古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1] § 历史革沿 位于哈密市西郊,维吾尔族称之为“阿勒同勒克”(意为黄金之地)。1709年第一代哈密王--扎萨克额贝都拉死后便葬于此。从此这里便成为清代哈密历代回王的墓葬建筑群。 现在的回王陵建筑群由大拱背、小拱背和大礼拜寺 (艾提卡寺)等三部分组成。大礼拜寺殿高大宽阔,可容纳5000人同时礼拜,史料记载,该寺修建于一世回王额贝都拉时期(即康熙年间)。四世回王玉素甫时(1740年-1760年间)和六世回王额尔德锡时(1740年-1813年间)曾两次扩建。同治六年(1867年)七世回王白锡尔死后,清廷追封他为硕亲王,并拨专款修建大拱背(即回王坟)。 § 哈密回王 回王陵 哈密回王是清代维吾尔族的地方世袭首领。维吾尔族,唐初称回纥,唐朝后期改称回鹘。宋代仍叫回鹘,元、明时期称畏兀儿,清代称伊斯兰教为回教,称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为回子、回人(称回族人为回回)。所以哈密的回城、回王实际都指维吾尔。 哈密回王历时九世共233年,他们主张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从一世哈密王于1697年臣服清王朝后,在加强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清政府历次平定新疆各叛乱中(如准噶尔等),哈密一直是大军有力的后勤基地。在哈密王中除八世外,都亲自到北京朝见过清朝皇帝,前后共有27次之多,可见其关系密切。 哈密回王集政权与宗教于一身,形成东疆一霸,从瞭墩到星星峡、到山北伊吾县都是其势力范围。除在哈密有大量的田地和房产外,还在北京、乌鲁木齐、麦加等地有房产。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死后光埋葬费就花去白银10万两。回王在200多年的统治期间,一方面做了很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另一方面他也和所有封建统治者一样,对广大的维汉农民残酷剥削,以换来他们的奢侈享受,最后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1] § 建筑艺术 这是一座伊斯兰式的长方形穹顶建筑,高15.56米,四角塔柱撑立,圆尖拱顶用绿色疏璃瓦覆盖,周身以蓝花祥云白瓷砖镶砌,拱拜四角为圆柱形,正门西侧圆柱中空有土阶螺旋而上,可达墓顶。与木结构亭榭式的小拱背以及土木结构的大礼拜寺互相照应,风彩各异。整个建筑群占地约20亩。绿树成荫,建筑独特,不仅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九世(共233年)哈密回王府历史以及我国伊斯兰建筑艺术的重要文物古迹,也是人们游览观赏的胜景之地。墓葬群的西部有哈密最大的清直寺,规模宏伟,四壁文饰彩绘,顶部撑柱雕花,可容纳1800人做礼拜。回王陵市南2公里处,系历代回王及其王妃墓穴,其中一处为两座亭式建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 位于西边的艾提尕尔清真寺,修建于一世回王额贝都拉时期,经四世回王玉素甫及六世回王额尔德锡尔的扩建,成目前之规模。清真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8米,占地2280平方米。土木结构的一层伊斯兰式建筑,内部有108根红木柱支撑,东西排列。寺顶彩绘花草图案,并开有天窗。寺内墙壁粉白,上书古兰经文,周围再饰花草。每年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城乡穆斯林群众都来此礼拜,寺内外可容纳5000~6000人以上,其规模之大,居东疆之首。回王陵院内庄重肃穆,古树参天(桑、榆、杨、柳),占地20亩,属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近万人参观。 § 墓区结构 回王陵 哈密回王陵建筑群占地约1.3公顷,周有围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始建于1838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世回王伯锡尔的大拱拜,埋葬着一世回王伯锡尔,二世回王默哈莫德王族40人。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拱拜通高17.8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墓室下方上圆,四角为瓷砖镶砌的圆柱,环拥中部穹顶;室门西开,两侧各配以四个小型尖拱壁龛;墓室粉白内墙,印有蓝色图案。整个建筑外覆绿色琉璃砖和白底蓝花、白底绿花的瓷砖,素雅庄重,华盛溢彩,显出王陵气魄。 这位一世回王,因在清廷平息张格尔之乱中有运输粮草之功,死后被清道光帝追封为“和硕亲王”,并由清政府拨银两万,修建王陵。 第二部分,是伯锡尔拱拜南边的亭式木结构小拱拜。原有五座,东西排列,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两座,是末世哈密回王沙木胡索特生前给自己修建的坟墓。 由外观之,上部为八角形飞檐斜坡顶,下有圆柱支撑;中部为四坡水屋顶;下为方形砖室建筑,将墓室罩在其中。室内外飞檐起脊,雕梁画栋,其风格极似中原屋宇。墓室仍为伊斯兰风格的穹隆顶。这种中原风格与伊斯兰风格珠联璧合的建筑形式,别具特色。 第三部分是艾提卡大清真寺,寺内可以容纳5000人做礼拜。敞阔平顶,彩绘花草;平顶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书有阿拉伯文的《古兰经》,衬出它的肃穆。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