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震龙 |
释义 | 地震龙 § 简介 地震龙恐龙名称:地震龙 拉丁文名:seismosaurus 恐龙体长:超过40米 恐龙体重:超过100吨,但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大的梁龙,只有30吨 恐龙食物:植物 生存年代:1亿4500万-1亿5600万年前,侏罗纪晚期 生存地点:美国新墨西哥 辨认要决:尾巴比脖子略长,小脑袋,有一个脚趾长着爪子 恐龙种类:蜥臀目·蜥脚类·梁龙科。因为体重过大,走路的时候地动山摇应此得名 § 侏罗纪时代 地震龙侏罗纪(距今约2.08亿年~距今1.44亿年,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属于中生代中期。中生代第二个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侏罗系,位于三叠系之下、白垩系之上。超级陆块盘古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的缝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备移向亚洲。生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翼龙类和鸟类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等等。陆生的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淡水无脊椎动物的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及昆虫迅速发展。海生的菊石、双壳类、箭石仍为重要成员,六射珊瑚从三叠纪到侏罗纪的变化很小。棘皮动物的海胆自侏罗纪开始占据了重要地位。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槽齿类绝灭,海生的幻龙类也绝灭了。恐龙的进化类型——鸟臀类的四个主要类型中有两个繁盛于侏罗纪,飞行的爬行动物第一次滑翔于天空之中。鸟类首次出现,这是动物生命史上的重要变革之一。恐龙的另一类型——蜥臀类在侏罗纪有两类最为繁盛:一类是食肉的恐龙,另一类是笨重的植食恐龙。海生的爬行类中主要是鱼龙及蛇颈龙,它们成为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成员。 三叠纪晚期出现的一部分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已濒于绝灭。早侏罗世新产生了哺乳动物的另一些早期类型——多瘤齿兽类,它被认为是植食的类型,至新生代早期绝灭。而中侏罗世出现的古兽类一般被认为是有袋类和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软骨硬鳞鱼类在侏罗纪已开始衰退,被全骨鱼代替。发现于三叠纪的最早的真骨鱼类到了侏罗纪晚期才有了较大发展,数量增多,但种类较少。 侏罗纪的菊石更为进化,主要表现在缝合线的复杂化上,壳饰和壳形也日趋多样化,可能是菊石为适应不同海洋环境及多种生活方式所致。侏罗纪的海相双壳类很丰富,非海相双壳类也迅速发展起来,它们在陆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上起了重要作用。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的极盛期。苏铁类和银杏类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松柏类也占到很重要的地位。 § 体态特征 地震龙地震龙拉丁文名(seismosaurus)的含义是“地震的蜥蜴”。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的,时代为迭纪晚期。已经发现的身体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后肢。初看起来它很像梁龙,但地震龙具有更长的尾巴和粗壮的骨盆。据初步估计,它的长度至少有35米,甚至可达到40米。 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地震龙的前腿比后腿短些。每只脚有5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用四只脚走路,走得很慢。它们成群生活。地震龙是草食动物,吃东西时,地震龙将树叶整个咽下去,一口也不嚼。地震龙是最大的恐龙,但部分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地震龙化石属于一只长得过大的梁龙。目前公认的最长的恐龙是地震龙。 § 习性 地震龙地震龙体长超过40米,体重超过100吨(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大的梁龙,只有30吨),属于植食性恐龙。生存在1亿4500万-1亿5600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地震龙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长的动物之一,比雷龙、腕龙都要长,但是由于头尾很长,身体很短,因此体重并不重,地震龙脖子虽长,但由于颈骨数量少且韧,因此地震龙的脖子并不能像蛇颈龙一般自由弯曲。腕龙、雷龙、地震龙的鼻孔都是长在头顶上的。脖子最长的恐龙是马门溪龙,尾巴最长的恐龙一定就是地震龙了。 地震龙全长27米,是恐龙世界中的体长冠军。由于背部骨骼较轻,使得它的身躯瘦小,只有十几吨重,体重远不如马门溪龙。它的牙齿只长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细小,这样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长尾巴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也可以赶走所到之处的其他小动物。可以想象得出,地震龙在吃食的时候,尾巴在不断抽打的情形。地震龙是个巨大的恐龙,它脖子长7.8米,尾巴13.5米。尽管地震龙体型巨大,梁龙的脑袋却是纤细小巧。它的鼻孔长在头顶上。嘴的前部长着扁平的牙齿,嘴的侧面和后部则没有牙齿。它的前腿比后腿短,每只脚上有五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成群活动,它们走路非常的慢。梁龙不做窝,它们一边走路一边生小恐龙,因此恐龙蛋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它们不照顾自己的孩子。地震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聪明。地震龙是草食动物。吃东西时,它不咀嚼,而是将树叶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龙会捕食地震龙.如果让20位10岁左右的小朋友头脚相接的躺在地上,他们组成的长度基本上同地震龙的体长差不多。 地震龙地震龙的脖子又细又长,尾巴像鞭子,四条腿像柱子一般。地震龙的后腿比前肢稍长,所以它的臀部高于前肩。从其纤细、小巧的脑袋到其巨大无比的尾巴顶稍,地震龙的身体被一串相互连接的中轴骨骼支撑着,我们称其为脊椎骨。它的脖子是由15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而细长的尾巴内竟有大约70块!尽管梁龙身体庞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将自己从地面上支撑起来。梁龙能用它强有力的尾巴来鞭打敌人,迫使进攻者后退;或者用后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体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来自卫。地震龙前肢内侧脚趾上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那可是它锋利的自卫武器。就像人类的鞋后跟一样,地震龙的脚下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有了它,地震龙在行走时就不会因为支持沉重的身体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 VS梁龙 梁龙地震龙体长超过40米,体重超过100吨(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大的梁龙,只有30吨),属于植食性恐龙。生存在1亿4500万-1亿5600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梁龙体长27米,身高12米,但是由于头尾很长,身体很短,因此体重并不重,体重约10吨。雷龙体长21米,身高10米,体重35吨。腕龙体长23米,高12米,体重77-80吨。所以体积和体重最大的是地震龙。恐龙名称:梁龙(大陆)双棘龙(港台)拉丁文名:diplodocus恐龙体长:27米身高:12米恐龙体重:10吨恐龙食物:草食生存年代:1亿4500万-1亿5500万年前,晚侏罗纪生存地点: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辨认要决:尾巴特别长恐龙种类:蜥臀目·蜥脚类来历:根据数据最长的恐龙应是地震龙,长达42.67米,不是梁龙,但是部分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地震龙化石属于一只长得过大的梁龙。 § 相关资料 地震龙化石梁龙科 关键字:蜥脚形亚目梁龙 梁龙科(Diplodocidae),也可称作梁龙类,是蜥臀类的恐龙,梁龙、迷惑龙(雷龙)都是属于梁龙类的恐龙,梁龙类中包括了最长的恐龙,是地球陆地上生存过最长的生物,例如巨龙和地震龙,体型可长达40公尺-50公尺。 梁龙类的恐龙有着长长的脖颈,和一条尖长的尾,骨骼的形状使它们的体重较其他蜥脚类的恐龙轻,后腿较前腿长,使它们的体型微微向前倾,梁龙类的头型较其他蜥臀类恐龙长,鼻孔位于双眼附近,短棒状的牙齿,草食性。经电脑模拟可知,梁龙类可轻易地挥动牠们的长尾,产生约200分贝的巨响,也许它们是利用这种方式来吓退攻击它们的掠食性动物,有些梁龙类化石的尾端骨头有碎裂的情形,支持这项推测。1877年迷惑龙的化石首次被发现,唯缺少头骨的部分。完整的迷惑龙化石于1975年被挖掘出来。 § 相关词条 肿头龙,暴龙,伤齿龙,肿头龙 § 参考链接 http://iask.sina.com.cn/cidian/browse.php?name=%B5%D8%D5%F0%C1%FA http://www.ruoyu.net/Html/Book/51/51374/1481438.shtml http://iask.sina.com.cn/cidian/browse.php?name=%C1%BA%C1%FA%BF%C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